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体育健身价值探究①——以云南丽江纳西族“打跳”为例
2015-12-04许睿沈艳康博阳
许睿 沈艳 康博阳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云南昆明 650500)
云南丽江纳西族“打跳”舞蹈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那样激烈,且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在走访中发现,打跳舞蹈在空地上即可进行;加之柔和、轻松的舞步更适合于老年人的健身需要。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纳西族打跳舞蹈非常适合创新改变,来满足人们的日常健身需求。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一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也称之为“芦笙舞”或“笛子跳”。
打跳的动作应该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打跳”的舞蹈动作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舞步与摔跤以及其他搏斗动作相似;这样的舞蹈动作更像是当地居民在嬉戏玩耍;体现出当地的纳西族居民是一个群热爱生活的人民。
1 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丽江当地纳西族打跳舞蹈的舞步以及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该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搜集并阅读与纳西族打跳舞蹈相关的文献,为该调查提供伦理依据。
1.2.2 个案研究法
进入丽江市对纳西族打跳舞蹈进行实地考察。
1.2.3 田野调查法
针对纳西族打跳舞蹈,在丽江当地与打跳的组织者进行深入调查和访谈,并进行记录。
1.2.4 逻辑推理法
根据访谈调查资料以及文献查询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
2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2.1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起源
纳西族打跳舞蹈源于宋末元初,古称“踏歌”,俗称“打腊利”;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常用的伴奏音乐有塞箫、横笛、葫芦笙。纳西族打跳原有70多种,至今任然保留的有20多种;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三步一摇晃等。常用的“打跳”曲有《纺麻线》《赶街调》《洗麻调》《三打脚》《三步三摆晃》《大家跳》《 永 宁 调 》《 合 脚 跳 》《 甩 手 跳 》《 蛮 调 》《 单 打 脚 》等[1]。
“打跳”一般情况下,开始先由乐器的演奏者奏响乐器,并作为本场打跳的领头者;随后,其他参与者手牵着手,或者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搭着旁边同伴的肩膀。围成圆圈一个跟着一个,做统一的舞蹈动作,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纳西族“打跳”的动作主要强调下肢舞蹈动作的变化,基本步法有单脚跳、双脚跳、踏步、蹲步、合脚、前踢脚、后踢脚、侧面踢脚等。例如,双膝在做合脚动作的时候,屈伸运动可以有效的锻炼相纸肌肉的力量以及膝关节的灵活性;在做跺脚的动作的时候,则犹如当今流行的足底按摩一般,有效的刺激了足底的穴位,促进了人体的血液循环。
在纳西族“打跳”中,许多动作都是由当地居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动作演变过来的。尤其是,有许多舞蹈动作,与农耕中播种、插秧等动作极为相似。
在当地,关于纳西族打跳舞蹈还有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纳西族部落里,生活着一户勤劳的农家人;在这个家里,因为母亲早逝,留下了五个精壮的孩子和他们的老父亲。一天,这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五个精壮的孩子被召唤到了战场。械斗持续了三天三夜,五个孩子最终没有能到回到寨子里。伤痛欲绝的老人,摘下院子里的葫芦,做成葫芦笙,吹响了婉转柔和的乐曲;乐曲传到寨子里,人们听到了老人的笛声,围拢过来,感受到械斗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这时,老人满怀激情地吹起了“团结调”。人们似乎听懂这团结的心声,大家不约而同的手挽着手,跟随老人跳起了打跳。从此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2.2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发展现状
打跳舞蹈遍布于整个丽江,各种经典、村寨、院落、广场等经常可以见到打跳的人们。在社区里,打跳舞蹈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人数的多少表明了一个社区里的生活人数,邻里关系。在当地进行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几乎在每个社区里都提供了充足的打跳场所,但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打跳作为他们的消遣娱乐方式。但是大多女性长者会自发的组织、参与到纳西族打跳舞蹈当中去,其中也不乏少部分男性长者。纳西族“打跳”属于有氧运动,在这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持续时间长,舞蹈动作简单、柔和;产生较少的乳酸,参与人群不会觉得疲劳。长时间的进行此项目,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心肺功能。在当地,许多时候打跳会在他们的家中的庭院进行,打跳的东家会为在家中组织的打跳准备所需的物资以及糖果和茶水。每次打跳会持续2~3h,期间会休息8~10min。这样的打跳活动都是由当地的老人自发组织,以消遣、娱乐、健身为主。
经过体育部门和体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第七届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纳西族“打跳”作为表演项目登上了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舞台。
在将研究分析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我们与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他们认为,纳西族打跳舞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被多数人所熟悉。舞步简单,不受场地条件约束,是一项具有健身功效的健身项目。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舞步已经越来越难以满大多数年轻人对健身、娱乐的需求。
他们认为,纳西族打跳舞蹈舞步简单、独具特色适合体育舞蹈研究者们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开发;创编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健身操和体育舞蹈,更是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在推广的过程中,健身操可以作为中小学的健身操,在各个中小学校园里进行推广,满足学生课余健身、娱乐需求;并且还可以在高校中,将纳西族打跳舞蹈改编成具有当地特色体育舞蹈进行参赛,以一种新颖的舞步,吸引评委的注意。以学校作为传播的平台,将更有助于纳西族打跳舞蹈的传承和发扬;慢慢的吸引各大健身房开始教授打跳舞蹈改编的健身操、体育舞蹈;最终实现它的社会体育价值。
3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体育价值
3.1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社会体育价值
首先,纳西族打跳舞蹈是纳西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主城部分,经过对当地参与“打跳”的老人进行访谈我们得知;纳西族打跳在当地老人的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虽然打跳看起来较为轻松自在,但是针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每次持续2~3h的打跳活动已经足以满足他们的健身、娱乐需求。加之打跳是一项群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得人们在打跳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四邻和睦,心情愉悦,更是保证了参与打跳人群的身体健康。
在走访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老人多年以来,都一直保持着每天都进行打跳的习惯;这样的习惯是保证他们身体无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打跳舞蹈柔和的舞步,也是很多大病初愈,需要养身保健不错选择。这体现了纳西族打跳舞蹈社会大众健身的价值。
3.2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学校体育价值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组织参与纳西族打跳舞蹈很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参与到打跳舞蹈当中去。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打跳舞蹈本身运动强度较小,整个运动的过程都比较平淡,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激情;这很可能是年轻人当中,极少有人愿意加入到这项娱乐健身项目来的原因之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我们很有可能无法将这项传统体育继续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当今啦啦操、健美操都非常的流行;试想,我们可以将纳西族打跳舞蹈改编成附有韵律,具有更强烈的节奏感的啦啦操、健美操,并将其在校园课间操中推广;一方面丰富了校园体育,帮助在校的学生有效的锻炼身体、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的同时;又将这项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承、发扬。
3.3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经济价值
将纳西族打跳舞蹈改编成啦啦操、健美操之后,可先在当地各个中小学本校进行校内的健身操比赛;将这种由打跳舞蹈改编而来的健身操,首先在当地普遍起来,使之引起关注;随后,在当地进行市级健身操比赛,并且争取在比赛中获奖;最后可举行专门的纳西族打跳舞蹈健身操比赛,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寻求更多的商家赞助比赛;随着比赛规模的扩大,吸引更多商家,对纳西族打跳舞蹈进行投资,举行商业比赛及打跳舞蹈健身操推广表演,从而发展打跳舞蹈健身操自身的经济价值。
3.4 纳西族打跳舞蹈的文化传播价值
随着纳西族打跳舞蹈健身操比赛的开展,比赛规模的扩大;先进所流传的传统纳西族打跳舞蹈必将得到传播;随便打跳舞蹈健身操比赛的举行,这种健身操改编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促使健身操的教练员们进行对纳西族打跳舞蹈的深入研究,创编出新的健身操动作,力争在打跳舞蹈健身操的比赛中获奖。由此,传统的纳西族文化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当地教育局、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还可以将在比赛中获奖的队伍选派,参加全国的健身操比赛,将这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在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纳西民族的传统文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纳西族打跳舞蹈,是一项在当地非常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该项目的每次参与的人数都比较多,整个过程进行时间为2~3h。
(2)在当地每个社区,每个街道中,都安排了充足的、适用于开展“打跳”运动的场地,但是参与这个体育项目的人群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中、老人并且主要以女性为主。
(3)纳西族打跳舞蹈相对其他运动项目过于平和,很少有年轻人加入其中;这个现象严重的影响到该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扬;并且原始的打跳舞蹈没有能充分发挥它的大众健身价值。
(4)纳西族“打跳”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改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身体系统的功能;并且可以舒畅心情。
(5)纳西族“打跳”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可以提高团队意识,改善邻里关系。纳西族“打跳”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参与者步调一致,一同完成整个“打跳”;培养了人们的协作精神。
4.2 建议
(1)加大对纳西族打跳舞蹈的宣传,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当地中小学体育教研组也可自行研究创编,作为该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开展。
(2)将打跳舞蹈进行改编创新,使它能够适应更多人群的健身娱乐需要。并在校园中大力推广,满足在校学生的健身、娱乐需求。以校园作为纳西族“打跳”的主要推广平台。
(3)对纳西族打跳舞蹈进行有针对性的创编,作为健身操以及体育舞蹈,在校园当中推广;并在当地进行进行市级比赛,再选送参赛获胜队伍参加全国级别的比赛。在此过程中必定会逐渐的引起更多相关部门的注意;如此一来,纳西族“打跳”的传播工作就得到了更有利的官方支持。
[1]何少英.纳西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43-245.
[2]郭大烈.纳西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257-259.
[3]杨杰宏.纳西族民族通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300-305.
[4]王庆庆,王合成.多维视觉下的老娘人体育效应吻戏的初步研究[J].体育世界,2007(3).
[5]饶远,陈斌.体育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231-238.
[6]寸若标,和丽东.白术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8(7):8-10.
[7]康厚良,曾维义,和旭辉.对云南丽江纳西族打跳的实验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150-151.
[8]高鹏春,杨文杰.打跳运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134-137.
[9]王玉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浅析——以纳西族打跳进课堂为例[J].中国科技博览,2010(18):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