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①

2015-12-04付鹏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11100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课

付鹏(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湖南娄底 417000)

高职院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①

付鹏1,2
(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湘潭411100;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娄底417000)

摘 要:为使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终身体育教育得到贯彻实施,研究者试图建构一个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并且与高等职业院特点相符、能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采用内外一体化模式的俱乐部制体育课。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向科学化、整体化、社会化的方面前进。这将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明及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高职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不甚良好,依然呈现着逐渐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心理问题方面多个调查都显示,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正在下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12年)的精神,鉴于体育运动的特性在影响学生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完成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之上,着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下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体育教材体系内容不合理,实用性不强。

(2)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3)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脱节。

(4)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不彻底。多年来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局限在运动项目的增减,而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

(5)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也是学生缺乏兴趣的一大障碍。

2 如何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之下,依照特定的原理设计的具备相应的功能和结构的体育教学策略或者模型,同时也是在特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程序和活动结构,体育教学模式既是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系统的实践化以及具体化,也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综合载体。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究竟如何定义?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课堂内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为课堂内、课堂外、校园内、校园外相互结合,把课内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体育教学内容、运动训练、健身娱乐、群体竞赛、更好地融合为一体,有利于更好地来共同完成学校设定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体育目标任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独特、鲜明,不仅把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融成一个整体,还把体育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推动了理论与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紧密有效结合。

“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开展有计划、有目的、计划地课外体育,前提要保证常规体育课,同时在进行学生综合成绩测评时要将课外体育的情况按比例纳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在于:将课内教学、课外锻炼、运动与竞赛纳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体系。更加注重课程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技术与体能训练、身体与心理练习相互促进。拓展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整合了现有的体育资源;不同身体状况、体育爱好、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体育课内容、体育锻炼时间,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科学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同时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

2.1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1.1国外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体育的组织与开展会明显地受到“大教育观”思想的影响,承认学生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将“通过身体的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贯彻到底,学生广泛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是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的主要组成成分。

2.1.2国内

我国的体育俱乐部早期出现于沿海开放城市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起了广大体育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注意,相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钱杰分析和研探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考核制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大学生个性,发掘潜在创造力,培育文化修养,促进终身体育思想完善为主线的个别、灵活、多样和选择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扩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自主权,以培养体育的能力为中心的考核制度。

总之,要实现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目标,除了利用体育教学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外,也要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

职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职业岗位标准的规定。

2.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系别,班级,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重新组合进行教学,是全面培养人才,尤其具有高职职业特色的改革方向。

(2)有利于高职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与健康体育的力量相结合。

(3)丰富了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运动代表队的选拔。(4)有利于学校体育资源利用最优化,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紧密衔接起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多个环节,保证了体育教育的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进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关键,要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题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2014]4号《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教育部[2012]《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须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占全部锻炼内容的比例不得低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要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低于30%;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特色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当中,加强保障、完善机制、健全制度。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可选择、有实效、多样化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 h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须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措施定期开展体育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课余训练、教学质量、体质健康、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项目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有效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和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3 如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对教学的规律要掌握了解遵循,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网络空间信息化为载体,体育锻炼自觉性相融合为基础,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依托,通过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课内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群体竞技融为一体。

3.1构建体育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一体化

(1)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教育工作,总结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相对都比较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理论的教导和升华形成经验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寻找学校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的中介与桥梁。

(2)课程设计要义技能的学习,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要求人人都要学,对于教学过程,主张按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来安排,同时运动技能的系统传授更为重要。

3.2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一体化

3.2.1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既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又是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川矢喝退刁德恒后,迅速换上一副笑脸,又叽哩呱啦地说了一通。庄槐翻译说:“尊敬的百里香阁下,因为刁队长的愚蠢和粗鲁,让您受到了莫大的污辱,在下深表不安和歉意!我将以此为戒,严惩不殆!”

3.2.2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推行“2+3”一体化模式

(1)普及选项教学。力求选项自由,择师自主,教学内容、教材的结构和方法更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符合。体育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由技术“教练”向知识教育和能力指导方面转化。体育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及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的健身方法,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专项实践教学渗透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等精讲多练。同时,对体育课教师也有更高要求,要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增强,这就要加强专项运动竞赛活动组织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参加课外各类体育赛事和教学比赛。

(2)推行“2+3”一体化模式。构建“2+3”的模式,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在学校的总课表之中。即两节课内体育课,加上3次课外体育活动,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成为良好的互动学习过程,这样有利于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在课中的学、练,在课外的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形成兴趣与项目、基础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健康,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3.3实施体育网络课堂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一体化

(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为目标,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和个体差异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和整合体育网络课堂内容,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教学。

(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对优化校园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3.4促进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与健康提高一体化

(1)要使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成为现实,就要求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为基础,要采用体育课综合考评的方式,在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当中纳入课外的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纳入到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当中。

(2)体育考核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3)体育考核方法的运用上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地全面的评价,做到实现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设想

(1)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能动性的发挥。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将会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旧课程体系,将改革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和空间为平台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网络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相结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增强学生自我完善和合作意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以信息化为手段构筑课内“三自主教学模式”和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一体化.创造性地建构体育教学一体化的网络体系,为新形势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高水平运动的训练构建一条新路。

(5)以课外俱乐部名义组织各种比赛,得到公司,企业的赞助,增加体育经费,促进校际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6)改革高职体育教材,增加运动项目的裁判规则以及各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法。

5 结语

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

行,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越来越显现: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学生被动参与体育,课外体育形同虚设,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下降等等。这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灌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理念。职业专门性是高职体育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学生通过体育课上的学习和课外的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身体的运动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体育教育的特性,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体育手段,使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得以促进和发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林,潘绍伟,金玉,等.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学刊,2004(6):78-81.

[2]付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究[J].体育世界,2011(12):59-60.

[3]姚卫宇.高校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118-119.

[4]赵鸽尔.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95-96.

[5]赵婕,靳云,赵毅.普通高校体育课“选项课型”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3):51-52.

[6]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7]王虹.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几个特点[J].体育学刊,1999(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Integrated P.E.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 Peng1,2
(1.P.E.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Hunan,XiangTan Hunan, 411100; 2.Public-Course Department of Loudi Vocational College Loudi,LoudiHunan, 417000,China)

Abstract:To deepen the reform of P.E.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ry out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ly quality education,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build a full theoretical basis ,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integration mode.It must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meet the need of the future social development of P.E.club integration mode.Thus, it can make P.E.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 towards integration, scientif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will b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and campu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o cultivation healthy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Key Words:P.E.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作者简介:付鹏(1970—),男,汉,湖南娄底人,在读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课题来源:①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XJK014CGD074)。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132-03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