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学视野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反思与重构①

2015-12-04谭广湖南怀化学院体育系湖南怀化41800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人学体育课堂教学

谭广(湖南怀化学院体育系 湖南怀化 418008)

人学视野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反思与重构①

谭广
(湖南怀化学院体育系湖南怀化418008)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人学视野对以往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误区进行分析,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构建,探寻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期学校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方案研究,结果认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应从科学主义取向、关注学生取向、短效取向价值进行反思,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关系、教学场域、教学方法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重构。

关键词:人学有效教学体育课堂重构

①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号:XJKOBBTW0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思想指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但是,我们发现体育课堂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信息:课堂上学生的笑声多了,身体素质却下降了;课堂上教师的表扬多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变低了;课堂上的气氛活跃了,教学过程却形式化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局面。对这一切,我们意识到:只有认真找出产生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创设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的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课堂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学视野下的体育课堂能够使三维健康观的实现得以统一和完成,有助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身心二元论、提倡对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以“人”的全方位关注。学校体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感化、启发、引导人的活动。学校体育关心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质、提高技能、达到标准等外在目的,而应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特长、生命、生活。

1 概念的界定

人学:是关于人的本质、价值、需要及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学说的总和。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现实基础,为出发点去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成就人的思维方式和主体性实践价值哲学。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在师生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前提下,尊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与发展,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并且它是一个随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孔企平在《“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中指出:“有效教学”研究就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范蔚,叶波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评价教学是否有效和评价主体的立场、方法、价值取向、评价主体对教学性质的看法有关,在实践中,认清“谁的标准”比认清“标准是什么”更加必要,探明不同评价主体确立“有效教学标准”所凭借的依据或许比知道“怎么评”更有意义;唐世纲在《走向有效教学:基于适应与超越的视点》中提到:有效教学是人们对教学的目标期待;在体育课堂教学方面,张泳华在《谈高校体育的有效教学》中提到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其中主要包括:教师能否激发且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生是否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并且达到什么程度;教师是否掌握使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邓国良在《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中指出: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个体差异、身心全面发展,使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专家们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迫使我们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人学视野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价值反思

在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三种价值取向,分别为科学主义取向、学生取向、短效取向,那么在人学视野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其中,科学主义取向表明了“指引学生去哪里、如何带领学生去那里和如何确信学生已经到达指定地点这三个问题”是一堂有效教学课必须具备的[1]。假设一个教师不采用科学主义必备的教学理想、教学方式等教学因素去对教学进行推敲和研究,那么一堂教学课就不会让学生身体得到有效的刺激,教师也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也不会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同样,如果没有有效教学作为课堂基础,课堂教学的价值永远不会得到体现;学生取向主要围绕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协调好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寻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智力、人格的协调发展和学会做人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正确理解、把握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通过设计不同教学活动方案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短效取向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而展开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形式,课堂效果的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的劣质。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与教师,他们主要体现了课堂对象于人的价值,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学生学习与适应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创新之处,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教师只有通过课堂总结、积累,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短期取向向长期取向发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最佳境界。

4 人学视野下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构

(1)人本化的教学理念:体育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人是体育行业发展的对象、核心、突出问题,显然人在体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变得功利化,忘记了对人的关照,阻碍了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造成了学校体育忽视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于是,“达标、名次、成绩”等指标的出现取代了原本体育场上的欢笑、活力,抹杀教师教学的个性,以固有的知识课程观、枯燥的教学内容、框框条条的课堂管理制度来完成教学,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割裂,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消磨了师生之间的生命情趣。因此,有效教学要融合人文关怀的理念,以一种人学的视角,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人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使三维健康观的实现得以统一和完成,提倡对体育课堂的主体——学生以“人”的全方位关注。

(2)伙伴化的教学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直接给学生单向灌输的关系,阻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在教学过程积累、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种“师生之间互补性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也成了课堂的“教师”,并且随着学生自身角色的转换,学生积极发掘自己潜力,力求创新,争做课堂的“主人”,这一趋势推动了原本传统师生关系逐渐走向重新构建。布伯也表示:“教育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建立超越主客体联系的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实质上就是平等两者之间正常交流的伙伴关系,学生在交流中应受到平等待遇,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从一开始,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努力,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追求双方的人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3]。师生之间只有在平等条件下才会相互信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应向着相互信任、平等的伙伴化教学关系方向发展。

(3)教学场域生活化:有效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纯粹对话,须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这种对话实则是一种简单、平等的交流与相互合作的关系,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必须使现实课堂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本人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以社会实际情况为准,认识体育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找到人类与体育之间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新课程目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无法脱离人的生活,人所做的一切运动都会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表现,因此,人文关怀下的有效教学必须以生活化为准则来执行,使有效教学下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实际,最终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直接经验、感受。有效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最直接的实践场域,所以教学必须回归到生活中,教师要将学科理论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并且将其“结合体”纳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

(4)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特别是对技术方面的教学往往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则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特别是不利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人性化的教学与人们思想、行为活动相对应,在对人性尊重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然而,要实现有效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根本性和总体性方法论原则最关键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此基础上,诸如“搁置己见与倾听、尊重差异与共享性思维、学生参与”[4]等观点蕴函着许多人性化的色彩,对进一步完善人性化有效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进而完善人性化的教学方法。

5 结语

有效教学应当是一种“基于人、适于人、惠于人的教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应该将学生所获得的学科知识、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行为作为基本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的生命感受,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乐趣及生活意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1(5):11.

[2]胡碧霞.重审课堂教学的价值[J].教育理论研究,2010(12):21

[3]弗莱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4]安世遨.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35.

[5]怀特海.教育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2.

作者简介:谭广(1966—),男,侗族,湖南芷江人,硕士,怀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117-02

猜你喜欢

人学体育课堂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2016体育年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我们的“体育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