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改革设想①

2015-12-04宋梁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三明套路我院

宋梁(三明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改革设想①

宋梁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新的武术改革理念,对武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提出改革设想;研究提出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武术教育理念,建立动态定位目标;优化武术课程内容,体现武术的多元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课程内容中“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生的武术整体认知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改革

①基金项目:三明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W1020/Q)。

3.2教学过程重技术轻理论,过于强调武术技能培养

自古以来,武术的习练一直秉承“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规范,要求习武之人德艺双修,而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技术轻理论的局面。在武术课程考核方面,以技术考核为主,占考核比例的70%,理论考试占30%,技术考核远远超过理论考核所占的比例;从教学和考核来看,我院体教专业武术教学过于注重武术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对武术的认知能力、武术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欠缺。

在学时安排方面,以武术普修课程为例,武术普修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技术课程学时为56学时,远远超出理论学时8学时。在理论方面虽然对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所规定的武术运动概述、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动作技术与图解知识、太极拳健身理论等方面有所涉及,但对武术文化与武德、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武术技击理论与方法没有涉及。造成在学习过程中,几乎全部学生认为武术仅仅为一门武术套路课,武术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也被理解为应对考试。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技术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天平失衡,理论学习较为缺乏。

3.3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目前,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基本上沿用教师在课堂上的“基本动作——基本功——武术套路”的模式,学生通过对教师示范的模仿和跟随练习,武术的练习和提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武术基础,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固定的动作,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记忆、练习。这种模式在武术普修课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套路教学也以同一套路,学生没有选择的可行性,形成了以教师讲解示范教材内容为主,学生被动模仿,教学安排上以共性为主,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革受到制约。

3.4武德教育的简化与武术文化的缺失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是尚武崇德的民族,德艺双馨是习武之人追求的至高境界。武德和武术礼仪对于习武之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目前武术课教学过程中,对武术礼仪和武德教育存在这简化甚至省略的现象。相较于跆拳道课程来说,课程礼仪却得到极大重视,统一的服装、规范的礼仪,成为跆拳道课程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标识,课程本身也受到了跆拳道练习人的尊敬。反观学校武术课程中的礼仪和服装要求则较为简单,武术课程礼节仅仅限于抱拳礼,武德教育意识也较为淡薄。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资源,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彰显着中国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基地,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体育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运动专长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以及在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和内容结构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关系到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武术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武术课程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备从事武术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武术课程要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而设置,并且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任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论文,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的找寻和对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问卷调查法

以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析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2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开设了普修、专修、副项、专业选修课程,在课时方面与目前同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时设置相差无几,但从教学情况来看,武术课时偏少;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开设内容涵盖了武术理论知识、基本功、长拳基础套路、国际竞赛套路,传统拳、太极类、散打等,基本上囊括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内容。

3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1教材内容单一

武术课程开课以来,普修、专修教材不能满足于现有教学的实际要求。从文献资料来看,高校武术课程都遇到了武术教材陈旧这一问题,武术教材基本上是作为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并且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教材中武术学习入门难,技术动作和路线较为复杂。加之学生的基本功较差,套路练习水平不高,学生很难从教材中了解武术的真正内涵,造成武术教材的实用性差,利用率低下,造成很多学生喜欢武术,却对武术课没有兴趣;另一方面,武术课内容

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武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作为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可以让青少年在身体运动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体悟“技术后面的文化”[1]。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德的结晶,与武术技术一起是武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我院武术课程内容中只注重了技术动作的传授,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没能在武术课程中有所体现,学生体验到的仅仅是体育化的武术。

4 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内容设置构想

4.1树立以人为本,更新武术教育理念,建立动态定位目标

教育理念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阶层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对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原则、师生关系等理性的概念定义[2]。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的研究范围更广,是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教育塑造[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肩负着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任,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不能停留在仅仅让学生学会一套拳,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先进教学理念的培养与树立。因此树立学生为主体,与时俱进的更新武术课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武术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保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素养的整体性,是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自我创新与主动求变的要求。

4.2优化武术课程内容,体现武术的多元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样式,从更高的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样式。这就决定了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武术的技术形态知识,在更深层次上应认知和体验武术的传统特色、武术的人文素质、武术的内在价值观和精神道德观[4]。在对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武术技术和理论、尤其是武术的技击功能等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内容要从武术的本质和体现武术多种价值功能的理论方面进行选择。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了选编内容要充分体现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简单实用和易学易练,教学要“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5]的学校武术教学理念;张峰等在《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一文中提出重构武术教材体系,学校武术教学改革中教材选编应以格斗技击武术素材内容为主,同时还要注意:增设武术本真性格斗技击内容,格斗技击内容选择的基本性、精炼性和系统性[6]。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教学的起点,所有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武术课程内容,并对武术有一定的认知。我院体教专业招生来源以福建省内各地市为主,学生就业也基本面向福建省内各级中、小学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此,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可根据学校武术改革“一校一拳”的新思路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以适当增加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福建省内的优秀武术拳种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武术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调整,在课程理论方面增加武术文化、礼仪和武德教育等内容,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在技术内容上“突出套路、强化技击”增设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散打和传统套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成为“爱武术、会武术、知武术、做德艺兼修的武术人[7]”为目标,强化学生对武术传承能力。

4.3改善课程内容中“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院武术教学过程基本上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形式进行;准备部分以热身活动、柔韧拉伸、基本功练习等内容,基本部分则是武术套路的教学和练习、身体素质练习,结束部分进行整理放松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造成学生被动模仿和跟做的时间较长,学生主要精力在于模仿教师动作以及记忆动作和路线,缺少对武术的思考时间,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效果不好。改善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与学生机械的模仿模式,“寓教于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对武术形成正确的认知,在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身体教学、学生体验、分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由教师——学生单向的传递活动变为师生交流、学生互助、教学相长,使学生自觉形成体悟,完成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传授。

4.4考核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生的武术整体认知能力

武术课程考核是对武术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同时考核方法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反馈促进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目前,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从技能、理论和平时成绩3个方面进行考核,总体来讲是以技能考核为主;其考核的主体为教师,考核内容以学生所学习的武术演练为主。该形式的考核方式未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未对学生的教学和组织能力、努力程度、创造能力等方面作出认同,忽视了学生对武术整体的认知能力。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武术的多元化的价值功能,促使学生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马文国.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当代教育使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60.

[2]于翠兰,陈亚斌.高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理念的改革及发展战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114-116.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3):76-78.

[4]刘静.上海体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4-87.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4:1-3.

[6]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77-80.

[7]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84—88.

作者简介:宋梁(1982—),男,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发展。几乎全部以武术套路为主,目前我院体教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武术普修和武术主项专修课,内容以武术套路为主,包括了三路长拳、初级剑术、太极拳、国际竞赛套路等,技术要求以竞技武术技术动作为标准;学生感兴趣的散打没有出现在武术普修和专修的教学内容之中,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感觉是没有“实用”价值,缺乏攻防实用技术,武术学习和练习兴趣不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072-02

猜你喜欢

三明套路我院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
Airbnb上的套路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中国诗歌地理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