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军互领导干部的生动典范
2015-12-04汤苍松
汤苍松
《逐梦之旅》讲述的是以同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电科人奋力推动中国防空雷达从地面向空中飞跃的伟大历程。全书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史料翔实,穿插着多重线索,每个人视角不同感受也不一样。面对这样一位完全在军工电子系统成长起来的国宝级人物,对照王院士自己总结的三个“10年”奋斗历程,对照中国电科集团公司对领导干部“七好五强”的要求,或许很多人都会有种强烈感觉,即在折服于其高山仰止的科学成就与乐观积极的人格魅力的同时,由衷钦佩他还是这家集团公司倡导和要求的军工电子系统卓越领导下部的生动典范。
王院士一路大道直行、攻坚克难、硕果累累,其在学识素养、绩效贡献、创新协同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成就与修为自不待言。这里从书卷中捡拾片羽,努力拼接起其科学巨匠之外作为卓越领导干部的伟岸形象。
将信念坚定转化为执着前行、完成使命的动力。信念问题,重在言行,行尤胜言。王院士从小就有家国情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年仅15岁就要求参军。在他身上,信念是忠诚,忠诚于党,历经挫折不忘初心。不满三十,正钻研技术却被派去搞四清,雷达研制初获成功尚未投产却成为“反动学术权威”被迫靠边站,他忍受痛楚,克服困难,潜心研究,持续前行。信念就是追求,追求卓越,排除万难,不辱使命。20世纪90年代主持研制预警机以来,他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部署下牢记江泽民总书记“一定要争口气、不能让别人卡脖子”和胡锦涛总书记“坚决把预警机项目搞成功”的重要指示,主动投身国家战略、坚决服务国家利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争气机”,实现了预警机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重大转变。“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这句印在北理工入学通知书上却让他终生难忘的话,正是他毕生追求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的力量,支撑着他担当使命、书写卓越、成就梦想。
将担当务买转化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成效。做领导就要有担当,有办法,能成事。从27岁担任583三坐标雷达副总设计师开始,担当务实就始终成为科研与管理工作的底色,敢作敢为、有胆有识、谋事成事就成为其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标签。32岁担任383三坐标雷达主持设计师,一干就是13年,硬是让山沟里飞出金凤凰,让38所有了立所之本。担任38所所长以后,他猛药去疴,直取七寸,主持首次所务会后即行机构人事、收入分配、经营管理三大改革;他呼应民吩,独辟新径,通过外销中低空兼顾雷达自筹5000万元,将38所带出大山、搬迁合肥。担任预警机项目圆环工程中方负责人期间,他预判先机、别出心裁,与以色列合作之初就实施同步研制方案,甚至为了统一思想请辞一名副总工程师;他瞄准一流、自我加压,提出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方案并制造世界最大天线罩;正是靠着有魄力的决断、钉钉子的落实,才确保在以方被迫撤销合同后我方顶住压力、不慢反快,仅用一年拿出试制样机。通观王院士自己总结的38所十年和预警机十年经验,视任命状为责任书,顶得帽子扛得责任,真可谓可谓急难险重勇往直前、重大事项果敢坚毅,担当二字年华写尽。
将战略思维转化为先人一步、运筹帷幄的主动。凡大家必有大视野,凡领导须有大战略。王院士的战略思维集中体现在其领导研制顶警机的伟大征程中,从自觉规划攻关机载预警雷达关键技术,到描绘预警机体系化发展谱系蓝图,这当然首先是其作为科学家的专业素养,但作为领导者的战略研判也是不可或缺的。1987年苏联“鲁斯特”事件发生后,他敏锐判断,如果不解决雷达低空防御问题中同将面临同样危险;他主动作为,不到一年主持设计出我同第一部低空雷达。1992年,他审时度势,与多位专家向上级陈述中国能做预警机的理由和决心,尽管等待的只是不绝于耳、长达五年的质疑争辩。担任预警机项目总顾问后,他统筹部署预警机雷达谱系发展,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出口型三线研制,各有侧重、同步实施、均获成功。也正是这些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使得电科院作为技术总体单位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凸显,推动电科院向科研实体的战略转型。
将塑造团队转化为培养人才、协同创新的作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团队是科学研究中起决定性的力量。特别是同家级赶超性军工项目,更是培养人才、塑造团队的大摇篮大学校,这是王院士刚毕业参加583项目时就深有体会的。而且他将这一体会落实在后续自己主持和领导的重大项目实践中。不管是三坐标雷达还是低空雷达还是预警机研制,他都坚持把项目作为人才培养与延揽的平台,切实做到一路项目收获、一路人才孵聚。当初不遗余力将38所迁入合肥,特别是在1986年搬迁的困难时期,仍然果断决策花40万元从中科大“买”入7名研究生,其中重要考量之一就是筑巢引凤、留住人才。而且不仅引进来更要用起来,对这些人才给前景、给平台、给机会,其中就涌现出像陆军这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关键人物。在预警机研制工程中,他更是重协同、带队伍、出人才,推动促进航空工业与电子两大系统的协同配合,在实现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努力培养中同军工电子实业发展的人才梯队。
将文化引领转化为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触媒。预警机研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十个参研单位、数以万计参研人员协同作战。作为奋斗成果的不仅仅是技术与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过程中培育并传递的“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这样一种预警机精神。王院士是预警机项目总设计师、总顾问,理所当然的是这种精神的造就者和培育者,是这种精神的最集中体现者。正是因为他的率先垂范,因为他的精心呵护,因为他的矢志坚持,这种精神才能像催化剂、像感染剂,在如此大的团队中、如此复杂的环节中转化为共识、凝聚起力量。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同样,一个团队、一项事业也不能没有一种精神。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领头雁,造就了这样一种预警机精神,才使得我同军工电子行业英雄谱中又增添了一道亮色,也使得中同军工电子事业获得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新力量新资本新活力。
时代规定使命,使命决定人生。当前,像中同电科这样的中同军工科技集团正处于追赶型向引领性的战略转型期,正向着“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伟大愿景扎实前行。我们越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逼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更多更好的科学巨匠与管理精英。打铁须要自身硬。中国军工在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巩同提升核心竞争力、承载装备保障敢打能赢战略使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的队伍中肯定将涌现出新的像王小谟院士一样又红又专的卓越领军人物,领导着团队、引领着事业,在富国强军这一广阔舞台上书写更光彩夺目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