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冬夜,一个旅人

2015-12-03三书

记者观察 2015年2期
关键词:夜归人江雪雪景

三书

如果用寥寥数语为雪景写意传神,五言绝句当为不二之选。自来咏雪之作甚多,但唐诗中有三首五言绝句,可谓众作之冠,日.因其简约凝练而又意境深长,实乃咏雪诗之绝。它们分别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江雪》和白居易的《夜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看诗题即知此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遇雪,然后投宿芙蓉山里一戶人家。这是个故事,其中见闻感受必定很多。用二十个字如何表达?

“日暮苍山远”,首句不仅把读者带入故事发生的场景,即日暮时分的大山里,而且带入诗人的感受中。苍山远,正是诗人焦急的心情,有日暮途远的紧迫感。

“天寒白屋贫”,因落雪天寒,简陋的茅屋更显贫穷单薄。有人问,白屋是不是落满雪的屋子?进而再问,此时已经下雪了吗?这首貌似很简单诗忽然问变得复杂起来。尽管诗题说“逢雪”,但诗人投宿山家也有可能只是在晚来天欲雪之时。如果这样,那么白屋就应该指贫寒简陋的屋子而已。然而如果诗人走在山路上就已经逢雪,那么白屋就可能是白雪覆盖的屋子。诗人写诗时虽然知道具体是哪一种情况,但诗一旦写成,它就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而多维度的阐释空间,正是诗歌魅力的重耍来源。

前两句是山中雪景,是远距离的大全景,是静止的。后两句则缩短了观望的距离,而且画面动了起来。“柴门闻犬吠”,在寂寂雪景中,犬吠该多么温暖和令人感动。此时诗人已经走到了白屋的门前,山家的狗则热气腾腾地叫起来。这一句不仅让画面动了起来,而且有了温度,有了声音。

“风雪夜归人”,芙蓉山主人已将诗人盛情请入屋里。“盛情”即从这句诗的视角中写出。“夜归人”是诗人自己,他身上落着一层白雪,带着风雪的寒冷,走进屋里。这个样子是芙蓉山主人看到的,感觉到的。感觉到投宿的客人是个风雪夜归人,主人的怜惜和厚意便跃然纸上。

这首五言绝句下笔极简,但凝练却不简单,诗人非常善于烘托和暗示。据说此诗写于公元773至777年间严冬,当时刘长卿被贬走投无路,因此这首诗有时也被解读成政治寓言。这样解释固然也说得通,但诗人不见得非要每写一首诗都用来发牢骚。刘长卿在天宝年间进士及第,他的仕途生涯几多坎坷,前后两度游历吴越,写了很多五言诗,时人称他为“五言长城”。这首诗完全有可能是诗人在一次亲身经历之后有感而发,且诗的美感在文字本身构建的意境中完全绽放了。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不仅为历代诗人击节称绝,且为千古丹青妙手争为图画。正所谓“诗中有画”,诗本身就是一幅江天雪景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干山、万径,即整个天地之间,没有一只鸟儿,没有一个足迹,只有雪,只有绝对的寂静与沉默。

在这片绝对静止的天地间,有一个渔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乘一叶扁舟,在白茫茫的江面上独自垂钓。渔翁也是静的,然而在这幅连时间几乎都停止的画面上,他却是生动的。在整个江天雪景中,他是唯一让读者目光聚焦之处,尽管他非常孤傲和超然,似乎与绝对的寂静融为一体,但反而让人感觉到那潜藏于冰冷之下的热度,也唤起读者对渔翁的好奇和想象。

柳宗元早年中了进士,但在他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之后,他屡遭贬谪,且去往僻远的南荒之地永州和柳州,最后竟客死柳州。《江雪》这首诗即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孤舟蓑笠翁正是他内心极度抑郁和孤独的象征。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众所熟知的《琵琶行》序中日“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因此不难推知《夜雪》正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的第三年所写。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

“已讶衾枕冷”,那天晚上,大概睡着睡着,诗人被冻醒。被子枕头越来越冷。再看窗户透进亮光。莫非下雪了?这场雪应当是在夜里悄悄落下的。夜已深了,而窗户这么亮,雪一定下得很大。雪下得很大,而且下了挺长时间,因为诗人听到窗外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呢。

诗人并没有看到雪,他只是躺在床上,用他的触觉、感知、听觉,写出了雪的寒冷、雪的洁白、雪的纷飞和雪的寂静。

《夜雪》读来正是白居易一贯的平易通俗风格,然而和他其他一些老妪能懂的诗一样,表面上的简单易懂,实则需要反复吟咏,才能体会到诗中蕴含的丰富滋味。此诗正面写雪,侧面也暗示了诗人一夜无眠,以及谪届僻地而有的天涯沦落之感的孤寂。

猜你喜欢

夜归人江雪雪景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江雪
侧面
岁末帖
山中雪后
雪夜遇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