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石景观的配置方式研究
——以北京园林为例

2015-12-03冯小虎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竹石驳岸假山

冯小虎 李 婷

(1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48 2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园林监察中队 武汉 430010)

竹石景观的配置方式研究
——以北京园林为例

冯小虎1李 婷2

(1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48 2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园林监察中队 武汉 430010)

以北京园林中的竹石景观为研究对象,对竹石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论述了各种竹石景观的配置手法和应用地点;总结了北京园林竹石景观的特点:竹与“秀”石的配置较少,而与“拙”石配置较多;竹石景观配置中的竹种以箬竹属(Indocalamus sp.)、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黄槽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为主。

北京;园林;竹石景观;配置方式;景观特点

竹、石本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存在之物。在中国漫长的文化、美学、园林的发展过程中,起先两者有着各自的发展路径,而后两者逐渐在美学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产生交集,其形象也因此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对相对固定的组合。竹与石的形象大量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文书画、建筑装饰中,而园林中的竹石景观无疑是最生动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品读,更能游玩。

最晚至曹魏时期(公元220年—266年),竹石景观已经在园林中出现了。《水经注•卷十六》中记载:魏明帝(公元226—239年在位)的芳林园中 “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1],就“竹柏荫于层石”一句,可以想象石材呈层叠状布置,其上密植竹木的景观形象。至清代,竹石景观一直是园林中常用的景观配置形式之一。在《国朝宫史续编》中,有关于紫禁城建福宫西御花园的描述:“凝晖堂之前,为延春阁,阁前叠石为山,岩洞蹬道,幽邃曲折,间以古木丛篁,绕有林岚佳致••••••”[2],描写了在假山之中种竹的景观。郑板桥的宅院则是:“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竹石)。

时至今日,竹石景观在园林中的使用频率依然很高,但鲜有对此的系统总结。本文以北京园林为例,综合论述了竹石景观的配置手法和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旨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为继续创新竹石景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提供参考。

1 北京园林的竹石景观

在北京地区的园林中,竹石景观是常见的园林配置方式,而且具有时代、地域和竹种方面的特点。依据石在园林中的 2 大功能(组建石景和独立观赏),

可大致将竹石景观分为 2 类:一是竹与各种石景的配置;二是竹石小品(竹与独赏石)。

2 竹与石景的配置

石作为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被用来建构很多景观,如水岸、护坡、假山、踏跺石等。此类石景由许多石材堆叠而成,几乎不显露石材的个体美,而是强调整体效果。应用形式上多为对自然景观的人工模拟,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

竹与此类石景的配置较为灵活,丛植、带植、片植都有应用[3]。在景观地位上,竹或与石景不分主次,或作为其配景。

图1 散生竹与水岸或路缘叠石的配置

2.1 竹与叠石驳岸

叠石驳岸是指运用天然石材,通过集中垒砌构成的自然形驳岸,具体形式有水岸、路缘、护坡、花台等。叠石驳岸的垒石高度不高,总体呈线型。石材多横向布置,构成高低错落、进出有致的自然形边缘,主要起到限定水域、固定土壤、形成路缘等景观作用。

总体上,竹多采用带植的种植方式,沿着叠石驳岸的外侧种植,与叠石驳岸的线型及走向保持一致。细节处,竹的种植多紧邻叠石,依照叠石驳岸的高低起伏、前后进出随形变化。最终竹与叠石驳岸形成自然融合、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图1)。

从景观功能上分析,首先竹作为叠石驳岸与周边环境的缓冲带和过渡带,使叠石驳岸自然而然地与周边环境融为整体;其次竹在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与叠石形成对比,起到美化、柔化叠石驳岸的景观作用;最后竹可作为叠石驳岸的背景植物。

2.2 竹与假山

假山指石假山,即全部由石材掇合而成。一般情况下,其体量较独赏石为大,较土石假山为小。假山是对自然界中真山的微缩与模仿,常结合洞、瀑、潭等,以小中见大的构筑手法追求群山巍峨、崇山峻岭的景观意象[4]。

竹与假山的配置较为自由灵活,常以丛植的种植方式,一丛至数丛配置在假山的基角、旁侧。竹作为假山的配景,处于从属地位(图2)。

图2 竹与大型假山配置

从景观功能上分析,形式上竹使假山避免在整体环境中显得孤立和突兀;意象上,竹作为自然林木的象征,使假山具有真山一般山林相依、竹木葱郁的景观意象,从而达到微缩自然山林的景观目的。

2.3 竹与石峡

自然石材参差的叠砌在道路两侧,高度与人站立的视线齐平或略高,道路在石壁中间蜿蜒延伸。步入其中,两侧石壁高耸,空间封闭,模仿出自然界中危崖峭壁、深谷幽涧的石峡景观。

竹多以片植的种植方式配置在石峡顶部,偶有几秆至十数秆丛植于石峡基部。前者,竹主要起到加强空间、营造氛围的作用。扶疏挺拔的竹秆、遮天蔽日的竹叶,进一步加强了石峡空间的高耸感,营造出石峡幽静深邃的环境氛围。人行其中,顿生远离尘嚣、身在深山之感。后者,竹主要是对石壁进行“打破”,通过与石壁对比来增加游览趣味性(图3)。

图3 竹与石峡配置

2.4 竹与踏跺石

踏跺石是自然石材叠构而成的台阶、蹬道、踏步等,功能上等同于台阶,富有自然野趣。

竹多以丛植的种植方式,点缀在踏跺石的旁侧,或踏跺石与建筑的夹角处,主要起到美化踏跺石、柔化石材、建筑刚硬线条的景观作用。北京地区常以箬竹属(Indocalamus sp.)

的竹子与踏跺石相配置,两者在形体的尺度比例上更加协调(图4)。

图4 竹与踏跺石配置

3 竹石小品

赏石传统由来已久,历代名石不胜枚举。一尊佳石本身就是园林中独立的审美对象。竹石小品指景石与竹相配置,两者共同构成的小品式景观。

在竹石小品中,竹通常以丛植的种植方式配置在景石的背面或旁侧。竹石小品规模小,数十秆甚至几秆竹子即可与景石配置;景观元素少,往往只有竹和景石,所谓“修竹数竿,石笋数尺”(郑板桥•竹石)。景石的体量一般不大,以独赏石为主、或是数尊景石的组合,但都显现出景石的个体美。竹与景石不分主次关系,两者相互因借、相得益彰,追求淡然、素雅、精致的格调,有传统竹石画的意境和画面感。

竹石小品主要有竹与“秀”石、竹与“拙”石2类。对于石而言,“秀”与“拙”是一对矛盾的审美范畴,但2种石材都能与竹搭配,且各得其妙。

3.1 竹与“秀”石

“秀”石遵循清、瘦、透、漏的美学原则,以太湖石为代表。石多孔洞、皱褶,形态瘦峭玲珑、飘逸灵动,如江南名石“冠云峰”、“绉云峰”等。在“清”、“秀”、“瘦”的审美范畴中,竹的美学特点与“秀”石高度统一,两者都表现出修长、灵动、清瘦、秀丽的美感。配置在一起时,两者的美学特点可以形成共鸣,相得益彰。“秀”石与竹配置时多为独石,大多竖向安置,可以充分体现景石秀美峭立的姿态(图5)。

图5 竹与“秀”石配置

3.2 竹与“拙”石

“拙”石以顽、痴为美,体现出古拙、质朴、浑厚、粗犷的美感,以黄石为代表。如《园冶》所言:“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拙”石所表现出的坚硬粗犷、沉静厚重的姿态与品格与竹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者一刚一柔、一重一轻、一顽一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感。

“拙”石与竹配置,多为几尊,也有独石者,常错落散置于竹丛的基部,形成竹石互生的景观。“拙”石以横向安置者居多,以体现古朴顽拙的姿态(图6)。

图6 竹与“拙”石配置

3.3 竹与题名石

题名石常为独赏石,呈立峰状态安置。竹以丛植或片植的形式配置在题名石的后面,作为其背景植物,起到烘托的目的。题名石往往更具“拙”石的形态特征,以便于石上有足够大的面积用来题写景名、诗文等。与前述“拙”石与竹的配置不同,题名石以立峰居多,一方面可突出景名、诗文的题刻,便于人们观看;另一方面,“拙”石经过景名诗文的篆刻,其刚硬、痴顽的形态特征部分得到化解。因此,采用立峰安置题名石也不至于过于突兀(图7)。

图7 竹与题名石配置

4 竹石小品的应用地点

竹石小品小巧精致,景韵皆美,园林中常常配置在景观节点、墙垣、建筑角隅[5]。

4.1 景观节点

如配置在道路的交口、建筑入口、庭院、草坪中等视觉焦点处,主要起到美化景观、画龙点睛的景观作用(图8)。

图8 竹石小品配置在建筑入口处

4.2 墙垣

配置在墙体的前面,利用墙体作为竹石小品的背景,达到墙体为纸、竹石为画的景观效果。墙体因竹石小品而不再单调,竹石小品因墙体衬托更加突显(图9)。

图9 竹石小品配置在墙体前面

4.3 建筑角隅

配置在建筑、墙体的角隅,主要起到柔化建筑钢硬线条、淡化建筑转角的景观作用(图10)。

图10 竹石小品配置在墙角

5 小结

竹、石因在文化、美学、园林景观领域的诸多交集而集合到一起,形成了非常固定的一对形象组合。但竹、石远非简单机械的形象相加,在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美学领域,两者彼此促进、相互激荡,产生了叠加的放大效应,即所谓“双方是你因我而妙,我因你而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6]。因此,竹石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文化品位。

就北京园林的竹石景观分析,竹与“秀”石的配置较少,可能源于北方地区不产典型的“秀”石;相对而言,竹与“拙”石配置的较多。假山多以雄浑的构筑风格为主,与竹配置时追求大山茂林的景观意象,更宜远观。箬竹属(Indocalamus sp.)的竹子常与景石配置形成小景,近年来也有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f. shiroshima)的使用。散生竹主要是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黄槽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等竹种。

[1] 陈桥驿,王东.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赵兴华.北京园林史话[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吕慧,段渊古.竹石配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74-4576.

[4] 楼崇,董建明,贾景丽.南京竹子造园与造景赏析[J].世界竹藤通讯,2008, 6(1):37-43.

[5] 庄裕根.竹类植物造景的原则与方法[J].世界竹藤通讯,2008,6(1):43-47.

[6]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A Study of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of Bamboo and Stone: A Case in Beijing Garden

Feng Xiaohu1Li Ting2
(1 Beijing Black Bamboo Park, Beijing100048, China 2 Wuhan Jiang'an District Garden Supervisory Corps, Hubei 430010, Wuhan, China)

The type of bamboo-stone landscapes in Beijing garden was categorized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stone landscape in Beijing garden was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expounding of various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bamboo-stone landscape, in which bamboo was configured together with crude stones rather than delicate ones. Indocalamus sp.,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Ph. aureosulcata and Ph. nigra are the most popular bamboo species used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bamboo-stone landscape.

Beijing garden, bamboo-stone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10.13640/j.cnki.wbr.2015.01.008

冯小虎(197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观赏竹引种栽培、景观应用、竹文化方面的相关工作,E-mail: fxhmail@126.com。

猜你喜欢

竹石驳岸假山
竹石
难忘“竹石”监督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名家趣话
名家古诗系列印之《竹石》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
调皮的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