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环保产业链如何构建?

2015-12-03陈桐

中华环境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企业发展

陈桐

京津冀环保产业链如何构建?

陈桐

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环保产业如何才能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近日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环保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心。然而,由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长期滞后,导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要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尽快压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增长点,缩小河北与京津差距,全面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那么,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环保产业如何才能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京津冀环保产业链如何构建?

问题一:创新能力差,技术水平低

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2013年PM2.5平均浓度达到106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达到149微克/立方米,平均超标2倍多,是74个城市的1.5倍,SO2、NO2也不同程度超标。

正如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所言,“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一方面是生态承载力到了悬崖边上,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扩大生态的空间,是京津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加强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现有环境治理,也是提升京津冀更好发展的重大措施。”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环保产业对GDP的贡献潜力巨大,做强环保产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北京市节能环保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数量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约1800亿元,约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的10%。据测算,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约为2%,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点之一。

按照《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0%以上,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其中节能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环保行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他综合性行业产值约300亿元。

京津冀是我国环境承载力相对饱和的地区之一,因此,把环保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的重点之一,加强环保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必然选择。

北京市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关村正逐渐成为服务北京乃至全国节能减排的科技先锋。数据显示,北京市拥有国家部委直属节能环保科研机构43家,节能环保类国家重点实验室42个。全市26所“985”和“211”高校均设立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专业,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超过300个,产业创新资源领先全国。

天津和河北虽然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和北京的差距依然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约有400多家。而天津、河北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加起来还不到北京的一半。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规模,还是研发、节能环保技术工程设计方面,津冀都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

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以北京发展最为良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环保装备技术正向深度化、尖端化方向发展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原始创新技术过少,技术集成和再创新能力薄弱,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如温式静电除尘器、重型柴油尾气净化设备、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垃圾渗滤处理设备、生活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设备仍需大量进口。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高度概括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现状更是如此。从横向来看,目前没有一家环保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到2013年为止,国内最大环保企业的收入还没过百亿元;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以水务企业为例,前10家水务企业水处理规模占全国市场的比重很低,资产规模、营收规模和其他成熟的行业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行业的力量、影响力、话语权都不够。

此前记者在河北承德、沧州等地听到一些企业反映,目前我国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处理效果差、不够稳定等问题,性能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在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的现状下,环保企业和污染治理企业可谓是两败俱伤。记者近期在京津冀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项目周期较长,利益分期回报,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情况下,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项目改造结束后无法保证从用能单位得到收益;同时,一些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片面追求利益,为拿项目盲目保证节能量,而目前又缺乏权威的节能量审核机构,发生纠纷仲裁困难、造成企业负担,损害业主利益。

鱼龙混杂的市场现状还不是让京津冀的环保企业最为烦心的事情。在走访中,一些环保企业提出由于京津冀排污费标准差距明显,导致企业改造动力不足。北京市自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至原标准的14至15倍左右。而河北省虽已出台《关于调整排污费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到2020年分三次上调排污费标准,但标准仍与京津两地差距较大。

“京津冀三地排污费收费标准不一、差距明显,河北成为价格‘洼地’,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驱动京津一些企业尤其是排放大户不是通过增加环保投入、运行污染防治设施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而是采取向征收标准低的河北转移的策略。”一位环保企业主对此深表担忧。

正如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在日前召开的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所言,目前环保的产业化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无法满足日益紧迫的环境污染治理需求。

问题二:三地存在产业链“断链”现象

北京市在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回收利用业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自主创新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体系健全、配套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链。

天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布局在天津国际机械产业园、津南密集区、宝坻节能环保产业园和滨海新区为主导的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链。可自行生产的节能环保产品涵盖节能锅炉、节能电机、高效照明产品、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场与振动控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资源循环利用生产设备等。

河北近几年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推放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新模式。建立起承德、唐山、邢台、邯郸、张家口等尾矿资源、冶金渣、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示范区,基本形成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尾矿综合利用体系。

在区域层面,京津冀地区先后签署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关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抓好曹妃甸产业园、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中关村在河北的成果转化基地等功能区建设,为京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坐落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是我国第一家集环保技术、产品、咨询、设计、监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像商品一样在超市里出售,经过环保超市搭建的平台,技术提供企业找到了客户,污染企业因为有了治理技术,也实现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据统计,环保超市自成立以来,已经储备了300多项节能环保技术,成功组织了30多场技术对接交流会,共服务500多家治污需求企业,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科学治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内部进行产业链构建,从整个区域视角对资源进行配置。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民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来看,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环保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尽管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很快,但是仍存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节能环保产业链上游研发环节投入不足,直接导致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庞大的市场需求。

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火电厂烟气特许经营等项目的市场化模式都有待改善。

而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链条不完整、环保产业联动不足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京津冀地区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区域合作意识不强,产业发展联动不足,没有共同制定统一的产业规划、政策及标准,没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限制,统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并没有形成。

在日前召开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研讨会上,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当前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全新挑战,环境治理方面还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环境技术的创新和交流合作,建立一套完备的先进环境技术推广和应用体系,促进重大环境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问题三:京津环保产业链条如何构建?

在此前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产业合作及环境治理对接会”上,共发布了119个环保项目,当场签署合作协议20项,直接投资8.029亿元,意向投资90余亿元,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在承德市环保局局长陈恩惠看来,此次对接会极大地推动了承德市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承德市将积极推进协议落地和意向落实,并对打造“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相关工作进行全力推进。同时,积极争列“国家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试点”,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产业示范园区”。

应该说,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产业合作及环境治理对接会”仅仅成为推动区域间企业深度合作、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

而在包景岭看来,此次对接会应该搭建京津冀地区环境先进技术的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例如北京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度高,发展基础好,具有“走出去”的先天优势和现实需求,周边区域产业结构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急需产业和技术的支撑,因此深化产业合作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共同诉求。搭建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于企业,营造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业内专家表示,京津冀环保产业链的构建应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内部进行产业链构建,从整个区域视角对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找到节能环保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展的最优区位,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

“可以在京津冀地区构建一批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示范工业园区,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规模、高技术水准的规模化企业,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环保企业、专业公司等。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京津冀地区起到推广先进治理技术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而在促进技术产业化方面,业内专家建议,全面落实国家对有关节能低碳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和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平台,激励环境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成果转化。

河北省邯郸市、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华北督查中心及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部门开展无人机航拍环境监察执法和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图为工作人员在确定无人机飞行线路。 CFP/供图

包景岭认为,应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一批京津冀区域、省级、市级节能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开展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攻克京津冀区域难题和急需、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京津冀大气污染的特点,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急需紧缺人才,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区域性难题。

猜你喜欢

京津冀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