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3.0时代的到来
2015-12-03刘晓晓
刘晓晓
迎接3.0时代的到来
刘晓晓
■专家名片
王世汶
中国环境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
几年来社会热捧的3D打印已被视为“环保产业”,因为它避免了常用的“切边式”造成的浪费,广义上应该是环保产业;
戛纳有间污水处理厂,配备了4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板,除了能源自给还能给周围居民供电;同时厂房覆盖上绿色植物,配合戛纳地区海滩风光放置了一排蓝色太阳伞,形成了一处“自然景观”;
去年百度跨界进入废旧电器回收行业,开发了一款轻应用“百度回收站”,居民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旧电器拍照上传,就可以收到客服电话,继而完成类似快递上门取件的回收服务;
……
在环境产业和投资领域有长达二十年的积累,参与过制定国家环境产业发展的诸多规划和制度政策建设、辅导和培育过多家成功的环境企业及重大投资项目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会理事长王世汶先生认为,环保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商业模式的战略调整期。尤其是政府开始提倡和尝试基于市场机制的第三方检测和第三方治理的思路后,靠关系和伪劣能力支撑的企业以后在市场上越来越难以找到生存的机会,环保企业必须要具备更扎实的技术,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强的成本控制和更高级别的综合服务能力。
中华环境:您怎么看现在悄悄发生在环保产业的业态形式的变化?
王世汶:目前我国的环境诉求和环境政策正在发生有史以来最为根本的变革,影响着环保产业过去靠粉饰现状朝着为结果负责任的产业转变。这将从根本上驱动环境企业关注技术、关注服务、关注绩效。同时,随着政府环境管理政策的转变和信息化的快速普及,对习惯与传统思维的环境企业家们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将会从根本上动摇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模式和收益模式,从而导致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变革,不管企业家们愿不愿意面对,这个时代已经快速的到来了。
中华环境:这样的时代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世汶:中国的环境产业是一个政策驱动型的产业,这是共识,但“十八大”以后,来自民间的对环境状况极大的不满正在快速转化为政府政策的调整,以结果为导向的环境管理模式正逐渐开启,政府角色的转变需要企业,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具备复杂和综合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而不仅仅是只会做工程,会运营设施。这很可能导致产业内的洗牌和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企业越是早意识到这一点,越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发展策略,在未来就越有主动权,越有超越的竞争实力。不看关系看能力,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华环境:确实长期以来,环保产业受政策驱动影响始终跳不出工夫花在跑关系的怪圈,目前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还没参透现在变环境总量管理为总量与质量结合管理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多数企业没有找到发展调整的方向。
王世汶:互联网将带动环保产业从1.0时代跨入3.0时代。目前环保行业存在大量的痛点,而互联网将彻底改造传统产业模式,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相比互联网巨头,传统从业者发展环保产业互联网将更具优势,从这个角度讲,环保产业迎来了互联网的新机遇,环保产业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将被重构。
中华环境:为什么这样说呢。
王世汶:首先我们看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成功案例多集中在消费领域,主要是“互联网+销售”,仅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对整个传统产业链进行改造的成功案例目前还很少。想要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一定是传统产业的人来做。360的周鸿祎曾尝试过进入环保产业,但最终放弃。原因是,互联网巨头进入环保领域,发现村子里的道路很复杂,环保行业特性使得互联网企业很难进入,这就给传统企业留出了大量的空间。
中华环境:您作为长期专事研究环保投资的专家,互联网将给环保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王世汶:以小米为例,小米能成功除了切中用户心理的定位和销售模式,主要还是依赖于广东强大的手机制造能力。因此,环保企业要将自己领域做好,利用互联网提升销售、优化资源。
中华环境:这样说似乎比较笼统。
王世汶:先从环保产业痛点说起,很多环保企业想招优秀人才招不到,工程类的企业往往不重视人脉积累,还有信息不对称、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产业链长且分散,缺乏高素质人才,优不胜、劣不汰,知识获取途径有限,职业人脉局限性强,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生态体系。
中华环境:例数这些痛点,互联网可以做什么呢?
2015年北京国际互联网大会,各类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参展,吸引了大量商家、媒体和市民观展。图为参观机器人。 CFP/供图
王世汶:互联网可以帮助环保产业构建有效的信息流、有效的业务流,使资源价值最大化。此外,它将改造传统的工作模式,使服务和产品品牌化,改善流通渠道,构建配置均衡有效的生态系统。
中华环境:具体地说呢。
王世汶:还是拿现成的实例说话吧。Uber就是耳熟能详的例子,它没有任何硬件能力,完全依靠系统和大数据将沉淀在民间的已有资源调动起来,满足了乘客需求,解决政府管理难题。从这个案例出发,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分析将成为互联网服务的眼睛和大脑,马云可以做“蚂蚁金服”,不是因为他钱多,而是因为他掌握大量的用户数据,依靠数据就能通过云计算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实现了从1.0向3.0的发展。
中华环境:在您的眼里“从1.0到3.0”是什么概念?有人解释说,我国环保产业在历经“末端治理1.0时代”、“生产过程治理2.0时代”后,迎来了“环保理念融入生产、生活过程中各个阶段的3.0时代”,你同意这样的划分吗?
王世汶:目前中国环境产业的互联网坐标处于1.0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信息流的单向性,互联网还没有影响传统的交易模式,行业资源利用率没有改变,基于消费模式的B2B模式。而未来,环境产业互联网即将进入3.0坐标,信息流变得立体化,交易模式将被重构,基于产业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时建立,全新的企业运行模式也将建立,环境产业的业务、资源结构得到重新配置。
中华环境:您说的“中心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王世汶:所谓中心化就是,企业会像现在的人一样围绕微信一个中心去交流,而去中心化就是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的一个单元,不用依赖某个固定的平台去交易。
中华环境:就像现在在微信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群?
王世汶:至于你刚才提到的1.0到3.0的说法,我觉得,环境一定是基础性平台。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物质基础是能源、资源、环境。环境基础在未来将会是一个基础平台,说它是基础,就是环境产业将影响所有产业,在这个领域也一定会诞生伟大的企业。
中华环境:也就是说,所有的产业、所有的建设都必须有环保产业的参与和渗透。从这个角度讲与“环保融入整个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理念是一致的。
时代变迁、科技创新、文化融合、工业升级、互联网等等理念、工具、思维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速度和质量的转变与提高提供了可能。“中国智造”的提出,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所倒逼的结果;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经济新常态下,希望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能否抓住机遇,还需要全社会立体的关注与配合。
■补充阅读
“互联网+”环保从云端落地
近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互联网+节能环保成为十三个重点行动之一。
广东省制定的节能环保领域工作目标是:到2017年底前,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9%,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5%。到2020年底前,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16%,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7%。污染源在线监控成为广东省推进“互联网+"环保的核心内容。
广东省政府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快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环境信息网络平台和省环境信息数据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约管理;完善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区域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能力。
同时,加快省市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对大气、河流、湖泊、工业区、机动车辆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点,加强对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和管理。加强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水泥、石化、印染等行业减排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排放工厂、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减排效能在线监测。
目前,环保领域在“互联网+”方面,已从三个方面在推进:监测体系化、网络服务性质的优化以及运行数据采集的集中信息化,这三块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在互联网+绿色生态方面提出了四个方向: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及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作为改革先锋,广东大力推进的互联网+举措在全国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