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2015-12-03刘晓星
刘晓星
拥抱“互联网+”的正确姿势
刘晓星
不但众多环保界大佬开始关注互联网的新玩法,互联网企业也从另一个方向进入了环保产业。
3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天地推出了江城首个专属社区型城市农场,专门在社区内辟出一块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供居民认租,自耕自种,号召更多的社区居民选择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CFP/供图
早在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与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位列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应该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物联网、大数据等深度应用正带动着我国产业向技术手段智能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互联网掀起的滔天巨浪中,中国环保产业在经历了“技术为王”、“资本为王”时代之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特征的“互联网+”将再一次给环保产业带来哪些颠覆性改革?
对于环保产业来说,不仅要关注专业技术进步对于产业升级的贡献,更要关注业态变化与运行模式进行对于产业升级的巨大牵引作用。因为当前经济的变革,不再仅仅由产业技术升级这一单因素驱动,而是正受到互联网、物联网这种通用基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业态与运行模式进行的驱动。
“互联网+”在环保领域早有端倪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在环保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和应用。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0亿元专项资金在约700个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了污染源监测自动设备,并着手开展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污染源监测中心并联网工作。
2009年,物联网技术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成都、山西等地纷纷搭建省级环保物联网,实现资源环境的实时监测。
2012年,环保部启动了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目前,各地环保部门正积极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比如,为了发挥环保大数据的决策和支撑作用,各地近年来纷纷建设数据中心。北京环境数据中心于2013年投入使用,云南也在重点污染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数据中心建设。此外,云南还建成云平台,为云南省环境信息化拓展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环境数据传输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地表水数据、饮用水源地数据、土壤数据等,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传输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审核并形成综合报告。
环境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不仅让环境管理部门、环境企业及时掌握了更多的数据与信息,更达成了优化环境管理的基础。我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保部门使用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协助环境执法。只要把执法程序固化在手机APP和电脑软件里面,现场考察工厂的排污指标情况时,只需要将达标部分画勾,未达标部分画叉,就可以自动生成执法笔录。
如今,公众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信息发布,很多人手机上都下载了查询PM2.5浓度的应用软件。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了实时发布全覆盖,所有数据在环保部的网站上都能查询到。
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互联网环保APP“蔚蓝地图”为例,用户可以通过它获得全国各个地区水、空气、土壤的参数和指标。“蔚蓝地图”充分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全民参与和服务自治。
在生活垃圾回收方面,杭州部分城区开始试行“一户一码”,居民在垃圾袋上需粘贴二维码贴纸,在垃圾房前通过扫描二维码才能打开相应的垃圾房门进行垃极投放。
在电子电器回收方面,“E环365”通过搭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服务信息平台,可为社会提供盘活消费者废弃电器电子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服务,引导大家自觉将废旧电子产品送正规渠道回收利用。
与此同时,废弃物在线交易快速崛起,呈现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5R网、爱废品网等平台都纷纷推出微信公众号和APP应用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
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简称“中美气候领导峰会”)在洛杉矶开幕。图为会场展示的洛杉矶警方特斯拉纯电动警车。 CFP/供图
“互联网+”让环保产业迎来更多生机
在这场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深刻的改变着各种传统行业,同时也正在排山倒海般“颠覆”环保产业。
随着环境问题的层出不穷,对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的环保行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传统工业年代,环保企业很难扩大或提高对单位客户的服务,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成为有力的助推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应用新技术的成本在逐渐降低,使得这些技术在环境服务领域有了广泛应用的可能。环境服务因为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在商业模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带来改变。举例来说,一个专门从事废物处置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近十万个工业客户,如果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对废弃物流程和客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不仅能实现危险废弃物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追踪,还能根据这些数据来帮助客户优化生产过程,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或及时应对新出现的废弃物成分等,从而优化整体的垃圾管理流程,适应客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分析,还能总结出客户的特殊需求变化,从而达到以客户为导向的环境服务的目的。
随着垃圾焚烧产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该行业对于垃圾处置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严格。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加上实时计算模型的进化,能够在线提高和优化燃烧效率,最大限度的去除有害物质,并有效保护设施的安全运营。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焚烧技术真正的核心能力已经从设施制造能力转向通过经验反馈达到实时优化和安全运行的能力。
众多环保业界大佬都已开始关注互联网的新玩法。据了解,桑德集团这家国内知名环境服务企业计划在垃圾桶、环卫车上植入芯片,记录垃圾数量和种类,以及环卫车的运行轨迹,由此打造“智慧环卫系统”。
应该说,“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加速行业的发展,更为行业的前行方向勾画出清晰的科技路线图。
一直从事供水管网漏损管理业务的安恒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我国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管理为例,从噪声记录仪报告漏水声,到水量趋势分析评估漏损程度,再到智能区域压力管理技术等,我们已经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此外,相似的例子也在河南大河水处理公司的“水处理大数据云平台”得到体现,该平台已在山西天脊煤化工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各项数据表明,该系统可提高水综合利用率5%至10%,超标报警时间零时滞,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降低了工艺设备故障停机次数。该平台为第三方运营服务提供了全套科学的实用工具,为提升工业用户效益和发展第三方运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互联网企业也从另一方向进入了环保产业。
2014年8月,百度就跨界进入废旧电器回收行业。它与传统企业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轻应用“百度回收站”。居民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旧电器拍照上传,就可接到客服电话,继而完成类似快递上门取件的回收服务。
当传统企业没有思路和渠道来解决问题。互联网企业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并分一杯羹。
据了解,高德策划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环保服务,即“躲避拥堵”,其环保功能是:匀速行驶状态下,汽车尾气排放较少。而在未来,高德希望做成基于地理位置的动植物、垃圾填埋点等数据,例如监测哪个地方的鸟正在减少。
“互联网+”拥抱环保产业人的困惑
应该说,正是“互联网+”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而近两年来环境数据的信息公开也让“互联网+”拥抱环保产业有了基石。
然而,环保产业拥抱“互联网+”却并非易事。环保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低,是不少环保企业的共识。环保产业集中在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等末端治理,企业对接的是政府。而与公众对接的市政工程如管网、垃圾收集转运等还没有市场化。
而在采访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何将政府手里握着的海量数据开发出来成为当前的一大瓶颈。当前,虽然各地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但是数据孤岛、信息烟囱依然存在,业务数据等信息资源还无法完全集成和整合,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以信息支撑环境管理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面对数据的海洋,政府也同样需要高质量的环境数据分析结果。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互联网+”在环保产业的应用仍处于感知层面,缺乏对环境的预警、处理能力。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升污染源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延长环境污染监测的预警时间范围,缩减环境治理的决策时间,生成合理的治理方案、降低决策的风险性十分必要。
2014年,我国首个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中心发布了环境综合指数ECI,以期完成综合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控指数的换算,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状况。
目前,智能环保的应用主要以政府部门、相关机构或企业的环保信息披露为主,公众参与程度较其他领域低。虽然一些天气预报类APP已经尝试着推出用户随手拍和上传天气情况等互动功能,但用户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另外,针对人们日常生活环境需求的应用有待开拓。比如,“互联网 +”在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层次仅限于交易环节,向回收过程和再利用环节渗透依然面临瓶颈。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现回收零件或产品的可追溯,提升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的分离效率,甚至应用于废弃物回收的全过程,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9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由快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智慧交通项目——UBUS优巴,开始接受媒体和市民免费体验,并于16日正式开始试运营。 CFP/供图
当前,虽然各地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但是数据孤岛、信息烟囱依然存在,业务数据等信息资源还无法完全集成和整合,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以信息支撑环境管理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应该说,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更为环保大数据指明了方向,打开了其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借力“互联网+”是环保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新时代的变革中,环保企业更应改变理念,寻求突破创新。同时,还要布局兼容并蓄的跨界行动,因为目前的大多环保企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做环保产业互联网,而真正的环保互联网是做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