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软骨,制度“补钙”
2015-12-03
道德软骨,制度“补钙”
近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会同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约谈了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同志。该企业问题颇多,对北京日产近2800吨污泥的无害化处置仅有10%左右,剩下的90%污泥露天堆存,无遮盖和围挡措施;更严重的是大量偷倒于耕地,污水中原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有害微生物等,大半留在污泥里,业界称之为“毒泥”。污水处理必有污泥处理,所以,发达国家把城市污泥处置看得与污水处理同等重要。污泥没有无害化处置,再次以正当或不正当方式进入环境成为污染物,等于首都北京没有处理污水。在全国大力治污、改善环境质量的背景中,北京排水集团理应以首都社会公民应有的高度政治责任意识率先加入到改善环境、建立生态文明的大潮中,更何况本身又是治理污染的企业,不仅做不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反而还在制造再生污染,就是突破了底线,走向犯罪。
其实污水处理厂集中治污变成集中排污在环保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各地由于管网不配套,进水标准不统一,污泥处理技术、资金缺乏等林林总总的原因,或超标,或不处理,或简单处理排放污水污泥,特别是政府财政有限、多头管理、城市综合改造难度,以及政策不配套等等,使得污水处理这样利国利民的设施运转并不顺利。
好事陷入复杂的陷阱,皆因“人心”而起:政府忙于GDP、企业忙于挣利润、管理者忙于应付层层指示,各有各的心,各有各的忙,生生地把天经地义的保护环境拉入了与本不该支持的污染肉搏中,各个方面的责任人以体制、资金、成本、技术为借口,懈怠、疏于、顾此失彼地淡化环境保护,甚至出现环境保护本家也在制造污染的“汉奸”。
有专家认为,这些都是道德缺失惹的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习惯将环境问题视为经济、技术问题,并搁置于发展的第二、第三位,没有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到它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就缺乏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和珍惜资源的良好道德修养,保护环境就与社会生活严重脱钩,尽管媒体呼吁、政府强调、政策法律三令五申,轻保护、重发展始终是导致环境政策、法律和制度低效、无效甚至失效的罪魁祸首。
我们说道德,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即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如此看来,没有感知保护环境的道,哪有保护环境的行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物欲毫无阻拦地占上风时,想靠孔融让梨的风范解决环境问题是艰难的,必需建立科学的制约制度强制扭转人们的思维,尤其是相关责任人的道德意识。
环保约谈是在新环保法施行以后,针对相当部分企业和政府官员依旧惯性思维、我行我素,不得已而创新的监管手段,它以点对点的震慑力量重棒敲醒那些“骨骼脆弱”的迷途者,督促转变思维认知,回到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上来。这样的制度能不能扭转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的常态局面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是已经接受约谈的20多个城市的相关单位负责人都以“心情沉重”、“决心很大”、“压力很大”、“感到羞愧”、“强烈震动”反映出约谈的威力,可以说约谈制度至少给相关责任人“脆弱”的环境道德,打了一剂强力“补钙针”,使得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对环境、对自然的同情心有些许触动;悟性好的,兴许还会对他们道德理性以及道德自制力的提高有帮助;也可以现身说法,带动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