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5-12-03朱淑君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教师交流

文|朱淑君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文|朱淑君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坚持健康为先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根据当今不少青少年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担负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且真正地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变成身心健康和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此,本文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以及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一些信息资料证实,体育活动可以治疗和调节人的心理疾病。由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体育课程,在体育活动当中学生可以有效地释放自身的负面情绪,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务必高度关注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身体的发育。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活动的有效进行,能够让学生置身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拓展自我的心境,暂时性地脱离单调乏味文化课的学习,从而使紧张的大脑得以缓解、思维得以转变和更新,如此,不但能够推动大脑的发育和提高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学生的体魄得以增强,推动学生身体的发育,以及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感觉自己身无长物,有着严重的自卑感,为此,初中体育教师能够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重新拾回自信,感受到我可以的满足与自豪,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存在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厌恶体育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着眼于简单易学的体育动作,以使学生慢慢地爱上体育活动,从而在体育课上感受乐趣和找回自信,更好地对学校生活进行适应。

强化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完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但教师和学生间能够有很多的互动、沟通,学生与学生间也存在频繁的交流,由于师生、生生之间了解和沟通的机会增多,因此有利于他们之间隔阂的消除、缓解一部分学生的焦虑,从而改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的消极情绪摆脱和心理障碍减轻,防止学生自闭人格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存在严重的以自我作为中心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不利。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一部分团结协作的体育活动,像是排球、足球等,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感受到团结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奠定学生以后踏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策略

通过一系列形式的体育项目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对于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竞争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体育运动项目的竞争性是体育运动的生命和灵魂。倘若一个人缺少了良性的竞争,那么就难以在社会上站住脚,而竞争观念的增强,常常通过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形象和生动地体现,正所谓的优胜劣汰。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们认知自我和他人,从而增强自我的竞争观念,以及使自我形成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组织一系列类别与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像是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通过游戏赛、等级赛、让分赛、让时赛等一系列的教学形式,在比赛之前,教师做好学生的激励感召,让学生增强自信,在比赛之后,教师进行评价,以使取胜的学生不骄傲自满和失败的学生不气馁。教师以这种方式实施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和毅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可以接受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和挑战,在实际生活中不屈不挠。此外,教师在考核学生体育成绩中,应当创建激励制度,从而让学习成绩理想的学生可以更上一层楼,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地学习,力争取得进步。为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一系列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

重视应用交流法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教师通过跟学生沟通,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以最为理想的状态学习体育。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指导学生端正生活态度以及转变学生的生活理念。针对初中体育教学而言,交流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交流法实施教学比较直接,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能够迅速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方向和心理状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跟学生交谈,对学生实施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真确地认知自我。例如,教师在完成一段时期的检测后,能够跟一部分检测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跟学生探讨对体育的态度和自身检测成绩的看法等。一部分学生感觉自我的体育成绩非常差,难以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教师应当指导这一部分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自信心。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感觉体育学科不重要、可有可无,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不正确态度,创建好的心理引导,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程的重大意义。只有如此,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实现学生良好品质和意志的培养。当前的初中学生,因为家庭的过于关爱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具体来讲,他们的身体素质不好,太过娇气,经常生病,且不想进行体育运动,怕苦、怕脏、怕累等,要么就是经受不住任何的打击,不希望失败,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变得清晰低落和意志消沉。学生在这样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很难适应外界的环境,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得不利。为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把握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的前提条件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障碍与难度,进而有效地实施挫折教育,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短跑的时候,设计一个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完成的时间段,让学生克服客观上的困难(身体素质差和疲劳等)与主观上的困难(怕累和畏难),务必完成任务。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承受性,适宜地借助批评的方式,激起学生高昂的斗志与好胜心理,启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当然,教师务必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使任务的难度增大,逐渐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够一蹴而就和设计太大的难度,防止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视应用胜利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在学习中的优势也不尽相同。一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非常好,而体育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特别是针对一部分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是害怕进行体育锻炼,不想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害怕自己表现较差而没有面子,缺少一定的自信。还存在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差而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也未能够正确地应对体育课。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胜利法实施教学,进而正确地启发学生,以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给学生设置一部分能够做到的体育学习任务,让学生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能够完成,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找回自信。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跟学生进行和谐、平等的沟通,指导学生应对心理问题,通过鼓励性的言语,对学生说“你没问题”或者是“老师很看好你”等,以使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胜利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调节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跟体育活动相统一。

太仓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教师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