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落实“四个精准”构建制度框架

2015-12-02

中国扶贫 2015年20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贵州省

2014年以来,贵州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建档立卡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以“四个精准”为核心,按照“省负总责、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紧紧抓住“扶谁的贫”“谁去扶贫”和“怎么扶贫”三个关键环节,坚持“把贫困人口找出来,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把帮扶措施定到位,把党的政策送到家”,以构建制度框架体系为引领,全力推进建档立卡工作。

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25余万人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经过多次“回头看”和大规模数据清洗,建档立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四个精准”的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基础数据、扶贫工作、绩效考核、与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且能满足不同部门需求等四个功能的制度性、功能性平台,建档立卡数据真实、完整、准确,为各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在贫困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汪洋副总理对贵州省建档立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多措并举,务求识别对象精准

完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工作。除在国家建档立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省实际增加了部分特色指标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流程,省、市、县、乡、村分别制定了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完成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及贫困县、乡、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贫困动态监测网络。

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遍访。2015年5月,贵州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了《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率先在全国组织全省20多万名省、市、县、乡、村领导干部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贵州省扶贫办编制了访谈问卷、工作手册、工作流程和遍访专题片,并将把遍访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数据。

探索“扶贫+”思路,提高建档立卡数据准确性。贵州省扶贫办积极与各行业部门开展网络对接,与公安部门比对了贫困人口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民族等信息,对40万异常身份证号进行了修正;与省民政厅农村低保人口数据库开展了比对,保证了低保贫困人口的全口径登记;与省残联残疾人口登记系统完成了贫困残疾人口残疾证号的核对工作;与财政厅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开展了比对,从建档立卡中清理了近千户财政供养人员;与省农信社农户信用等级、“一卡通”账号开展了比对工作,建立贫困户信贷服务基础信息数据,为下一步探索贫困户无担保等特惠金融服务政策出台提供基础保障;与省移民局全省扶贫生态移民数据库开展比对,完成了全省扶贫生态移民的分类工作;与省住建厅完成农村危房户的登记数据衔接。尤其是通过与民政部门共同开展的4轮“回头看”,明晰了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分别扶持的对象和共同扶持的对象,为开展精准帮扶分类扶持奠定了基础。

组织大规模数据清洗。贵州省扶贫办先后组织市县开展3次大规模的数据清洗工作,抽调市县业务骨干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开展集中审核,修改了信息中存在的硬伤数据。

定量识别与定性识别互相补充。针对贫困人口识别指标复杂的实际,各地结合工作需要大胆创新,在定量分析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探索定性识别与定量识别相结合的方式,涌现出毕节市“四看法”等创新做法,使贫困人口识别从定量到定性的有效统一,致贫原因分析结果与帮扶措施、贫困退出有效统一。

分类指导,力求帮扶措施科学精准

对贫困户实行收入级差管理。摸清贫困人口收入的主要构成、收入水平的地域分布,按照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等级差,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致贫原因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将贫困人口划分为四个类别:即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的“两有户”,因学、因病致贫的“两因户”,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户”,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的“两缺户”。并按照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的原则制定帮扶措施,对“两有户”,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对“两因户”,采取中职免费教育、生活资助或提高医疗保障救助水平的办法;对“两无户”,通过“两线合一、减量提标”的方式,以城乡低保兜住底线;对“两缺户”,大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分类指导找准脱贫途径。围绕“五化同步”,按照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业、山地高效农业、建筑建材业、第三产业带动、医疗保障救助、扶贫生态移民、教育培训等 “5+N”的脱贫路径管理工作思路和科学扶贫的要求,因地因时因户制宜,逐村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

根据“四个一批”制定分类扶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在贵州省考察时“四个一批”的指示精神,应用“制度+政策+科技”的优势,根据致贫原因对贫困人口进行梳理,需要产业和就业扶持的251.4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0.4%;需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139.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2.4%;可通过“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的158.2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5.4%;患44种病需要实行医疗保障救助的73.84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1.8%。

实施精准扶贫 “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

将扶贫规划与建档立卡信息相衔接。坚持建档立卡需求来源于各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片区规划及县级实施规划,符合贫困乡村的客观实际,尤其是把中办发25号文件明确的“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和国务院扶贫办明确的“精准扶贫十项工程”落实到村到户并纳入建档立卡需求。

制度+科技,创新精准管理方式

贵州省建档立卡工作主要使用自主开发的“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需求,创新了精准管理方式。

一是将信息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扶贫+”的思路融合在监管工作中,对贫困人口、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实行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督、全流程监控,改变了过去对贫困人口、扶贫项目资金静态和被动的监管方式,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应用、统一流程、统一数据库、统一维护,资源有条件共享。

二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从申报、立项、审批、资金拨付、报账,到实施、监管、验收、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管。

三是在严格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贵州省客观实际,建立了贵州省“制度+政策+科技”的扶贫工作体系,实现了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信息化、动态化、分级分类级差管理,有效转变了监管方式,提高了工作水平,强化了瞄准机制,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贵州省平台数据完全满足国家需求,根据国办新的需要和省内需求进一步增加指标,具有一定扩展性,同时,可自动产生上报数据库。

五是建立贫困监测体系。2015年,贵州省扶贫办成立了贫困监测中心,制定了贫困监测指标,实现对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时监测。

两轮驱动,帮扶成效基本精准

在建档立卡数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基础上,将“区域经济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和扶持到村到户到人“两轮驱动”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

一是由三位省领导牵头,39位省领导“联县帮乡”,108个省直部门参与,在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片区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协同推进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与到村到户实现有效衔接、有机统一,调动了贫困农户内生动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为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提供详实基础情况,避免了“手榴弹炸跳蚤”“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四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履行扶贫开发主体责任,量化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实行绩效考核,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作为对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五是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实施、管理,以及到村到户情况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同时将建档立卡工作成效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六是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变贫困村、贫困户抽象数据退出为逐村逐户实际退出,避免被数字脱贫的状况出现。今年年初,完成了2014年脱贫的122万人落实到户到人工作,同时将2015年计划出列的贫困村、脱贫人口的需求和帮扶措施全部标识到村到户。七是与有关部门数据衔接,完善了制度性框架,并为各级各部门开展扶贫工作提供资源协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指示和汪洋副总理“建设制度性框架”的要求,坚持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省委在加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的基础上,专门成立省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小组和专题组,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委组织部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召开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参加的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电视电话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省委、省政府与9个市(州)、省直相关部门签订了扶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任务分解落到实处,并纳入两办督查室重点督查事项。

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两任省委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县、乡、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干部联动,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扶贫系统先后召开6次全省性会议,安排部署建档立卡及“回头看”工作;3次组织市县业务骨干开展大规模的数据清洗工作。同时,在全省扶贫系统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三级试点的方式,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行联县包片,建立包保责任制,实行“三包三保”(包任务、保完成,包进度、保质量,包督促、保成效),并将包保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中省扶贫办9位厅级领导包干9个市州和一个新区、50名处级干部包干50个贫困县。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