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5-12-02宁福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感官现象

宁福春

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接受,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其中观察能力是基础,记忆能力是前提,实验操作能力是工具,思维能力是核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中,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哨,是实验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下面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初步的探索。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都是以实验现象的观察为基础的。多姿多彩的化学物质和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化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1.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意义,引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是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掌握理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事物的观察由于目的不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结果往往也不同。盲目的观察是不允许的。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应观察什么,是定性观察还是定量观察,是重复观察还是综合观察,是静态观察还是动态观察,所有这些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观察对象上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从而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和自觉性。

2.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一提观察,人们往往想到是视觉观察,诚然,视觉观察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观察形式。事实上,其它感官也可对气味、冷热、声音等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全面的认识。例如,观察一瓶氯气,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其黄绿色,通过嗅觉可以感受其刺激性气味,通过听觉可以了解它与氢气混合后见光可以爆炸。

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可使学生对观察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从多方面把握事物的属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的质量。

3.教会学生拟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观察有了周密的计划,才能预见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从而避免知觉的偶然性和自发性,避免顾此失彼。尤其是有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若无观察计划,就会影响其效果。

4.引导学生把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

只有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才是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只有在对事物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操作;思维对观察有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有思维要求的观察与无思维要求的观察对现象的感知程度有很大差异。如在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只是大量气泡、放热和留下无色溶液。单凭这些现象是难以判断生成物的,所以必须启发学生思维,作出初步判断,且用实验加以验证。

三、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

化学教学中要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要掌握培养观察能力的一般方法外,还应对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是观察对象和观察本身。

1.观察对象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实验现象千变万化,这势必给学生的观察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初学化学的学生,知识面窄,观察能力不强,面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有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一旦出现,瞬息即过,学生往往不能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过程,而得不到准确的观察效果。像硫加热这一实验,教师演示前若不讲清楚观察的目的、重点,学生就很难获得正确的结论。因为硫被加热的过程中,不仅物质形态改变,颜色也发生迅速的变化。这一变化往往很快,学生来不及仔细观察,实验就结束了。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是片面的。

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观察固然是有益的,但有时会造成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影响观察能力的训练。

2.观察者本身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观察者——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往往造成观察效果的不同。喜欢音乐的学生对实验中发生的声音有超乎寻常的辨别力,喜欢绘画的学生对实验现象中的颜色变化比较敏感,爱好制作的学生对实验装置特别感兴趣。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观察同一实验现象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描写型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倒是细致,但却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解释型的学生观察时常常将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看问题带有片面性。对此,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训练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技能。即使是兴趣爱好相同、思维类型也相同的学生,其知识与技能基础、接受能力、观察训练程度也是有差别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措施。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观察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有极大的兴趣,但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又常常是注意力分散,图新奇、看热闹,不注意观察变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将思维贯穿于观察之中,最终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启发,既要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克服学生影响观察能力培养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保证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更需从理论的高度认真探究。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观察能力培养的本质函义和具体内容,不断掌握并探索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感官现象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猜谜语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