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形式意志:颜素的绘画

2015-12-02魏祥奇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品展水墨美术馆

魏祥奇

颜海蓉

一九七八年,出生于湖南株洲。二○○六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二○一○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田黎明先生。

展览:

二○一五年,『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二○一四年,『隐 The Unfathomable』(新氧艺O2art、今日美术馆,北京);

『双轨记—关于老鲁的一次「写生」』(芥墨艺术馆,南京);

『肖像进行时!—中国当代城市生活「首届 恭王府·时代 肖像艺术展」』(时代美术馆,北京);

『「手感」—艺术家邀请展』(方艺术空间,北京);

『「CIGE2014」—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中国国际会议中心,北京);

『新水墨·新青年—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第二回)』(今日美术馆,北京);

『新水墨·新青年—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第二回)』(唐山政协书院,唐山);

『新水墨·新青年—新水墨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第二回)』(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墨向·非常态—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

『「易·观」第四回展—当代水墨的十个个案』(时代美术馆,北京);

『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质—新水墨·切片系列展(第三回)』(新绎空间,北京)。

二○一三年,『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江苏省美术馆,南京);

『「易·观」第三回展—水墨当代性绘画提名展』(桥艺术中心,北京)。

二○一二年,『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二○一一年,『以心接物—全国艺术院校硕士、博士师生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二○一○年,『佛山历史名人展』(佛山画院,佛山)。

二○○八年,『TOGETHER—同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画展(驻华韩国文化院,北京)。

二○○六年, 『学院之光—中央美术学院二○○六年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颜素(颜海蓉)是一位生性敏感,并极具细腻感受力的艺术家,其绘画着意于捕捉笔墨语言与母题形象的微妙契合,在一片清淡、朗润的调性中,是朴质、单纯的气息。颜素似乎对笔墨结构中的墨色更有兴趣,在新近的创作中,其着意于淡化笔线的“边界”意识,甚至于减化笔线作为勾勒轮廓的基本存在,而是以层层积染的淡墨、加之皴擦的笔触肌理,形成貌若碑拓般的浑厚视觉感:这种浑厚在淡墨的空间中展开,画面中的人物姿态安闲恬适,盈盈中浮现光的通透和静谧。对于颜素而言,绘画更多是一种对自我心灵的展现,其笔墨情怀是一种内观式的打开而非外向性的指涉,在这种近乎封闭式的绘画形式和语言体验中,颜素的绘画倾向于探究笔墨自身的意趣质性。相较于传统工笔和写意的概念,应该说,颜素的绘画更倾向于折衷:工性在艺术家制作的体验中不断延续,而意性在创作的视觉形态上构成主要观感。颜素的绘画总给予观者一种松动的气息,墨色在不同笔致的把控下显得清新和酣畅,为观看带来“守、静、虚”的超越意味。颜素接受的是美术学院谨严的水墨写生训练,这套绘画体系注重对创作者眼睛追摹对象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追摹是在科学和理性的认识论原则下被确立的,而相对忽视对创作者内在灵性的发现。这种转换所遭遇的困惑,在水墨人物画创作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突破写实性的笔墨造型范式而寻求更诗性的观念表达,是水墨画探索的恒久主题。不难看出,颜素的绘画试图“纯化”笔墨的丰富性,积墨晕染的空间层次、皴擦的厚实质感,将复杂的传统笔墨程式提炼、减化,在一种更细微的笔墨形态变化中表现物象。颜素在处理人物形象时有意追求“拙朴”的味道,或者说,其自身审美旨趣上对华丽和精致的唯美形象缺乏认同,而更有意于摹写敦厚的形象,正如其画风一样。颜素的绘画并未呈现出写意性水墨惯常的情感表现力,付诸于无碍的笔线和墨块,而是规避再现感官性、有机的价值,再现非感官的价值:应该被归于精神的品类。换句话说,颜素的绘画并非依赖于眼睛,而更多是依赖于内心的体悟,这种体悟不仅是知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当然,颜素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纯形式化探索”的痕迹,笔墨作为一种被展示的形式而存在,不再具有描述空间和时间的意义;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形式并不仅仅表示自身,也表示某种经过推敲的内容,并且形式与生命总是融为一体的,其将人的心灵活动转化为可被感知的空间。所有形式的环境,无论是稳定的,还是游移不定的,都会生成其自己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语汇和意识形态。概括而言,形式的生命赋予了所谓的“心理景观”以明确的轮廓。

近年来,“实验水墨”的概念逐渐匿迹,“当代水墨”的表达方兴未艾,“新工笔”“新水墨”的理论推动和实践成果,拓展了水墨画观念和语言形式。“当代水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行为和精神的回归,尤其是对传统文人生活和思想质底的价值认同,促使水墨画创作普遍转向对创作者个体精神的构建:空、静、雅。“当代水墨”的创作者,规避早期对待社会政治和文化空间的批判性立场,回顾到一种对个体内心世界的理想化再现,早已成为从宏大叙事到个体经验的新转向。应该说,“新工笔”结合传统工笔技艺与当代图式的概念,与“新水墨”构建水墨表现的新内容与新可能,都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中,寻找品评价值的契合点。毫无疑问,20世纪以来以西方思想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当代性”描述,越来越有垮塌的迹象,传统绘画品评观念所追求的个体精神超越,在当代文化和思想语境中正有获得新生的可能。也就是说,内省式的绘画创作在一种“当代经验”的激发中可能生成一种另类的“当代性”。颜素并不是一个绘画概念的积极跟随者,其文化经验中也极少接受“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的影响,甚至很难说她是一个学院派水墨传统的变异者:其认同笔墨语言的审美核心观念,并赋予画面一种强烈的抒情意味。也就是在这两年,颜素的绘画展现出越来越明晰的风格化趋向。心灵的主要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描述其自身。颜素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绘画与个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其尝试赋予这些形象以心智,赋予这些形象以形式。要知道,心灵有时并不可能做更多的事情,而其追求或需要的一切便是放松,最后有意识地丧失一切造型范式,甚至是形式感,最终接受自身知识维度的任何东西。颜素显然更富有理性意识,但其同样在尝试不停地放松自己:形式的生命无疑或多或少受到了个人气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颜素以一种极为谨慎的角度切入“新水墨”绘画的创作之中,其品评语境应该更接近传统绘画的理论,意即一种“达观”的心性,其画面中的笔性和墨性,也构成一种对话的机制:“新水墨”在视觉语言的层面被不断展开。颜素内敛而含蓄的感知力,给予其绘画以形式意志。

2013年5月于北京新源里

猜你喜欢

作品展水墨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水墨
去美术馆游荡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美术馆
泼尽水墨是生平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