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河流域水文要素特性分析
2015-12-02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
张 权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 西安 710068
1 流域概况
涝河古称潦水,是户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属渭河一级支流,约处东经108°20‘~108°50’,北纬33°45‘~34°20’。流域面积3493km2,干流总长152.6km,河道平均比降为0.58%。涝河流域呈扇形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以峪口为界南北可划分两个地貌单元。南部秦岭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较好,产汇流条件较好;北部为平原区,由渭河平原、山前洪积扇和河漫滩组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主要的工农业区。
涝河发源于秦岭山区内的东涝河和西涝河,峪口以上为土石山区,山势峻峭,岭嵴在海拔2500m 以上。其中东涝河发源于静峪垴,其海拔3015m,流域大部分被森林覆盖。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从涝峪口出山。
其间有粟峪河、皂峪河、甘峪河三条河流汇入。流经涝峪旅游风景区、石井镇(支流栗峪河汇入)、天桥乡、甘亭镇(支流皂蚶河汇入),余下镇,玉蝉乡、涝店镇(支流甘坷汇入),后于渭丰乡注入渭河。
2 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涝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793.6mm,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79.3mm,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27.3mm。流域降雨量最大的年份发生在1958 年,为1210.1mm;降雨量最小的年份发生在1995年,为412.8mm。涝河流域降水量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递增,由平原向山区递增。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4 月和11~12 月降水量较小,7~9 月降水量较大。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一般在7~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60%。
3 径流
涝峪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139 亿m3,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河川基流小,洪峰水量集中,洪峰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因此,河川径流的变化与降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也可以说,降水的时空分布决定了径流在年内、年际及时段上的分配特征。
3.1 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地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为相近,径流主要集中于夏秋雨季,7~9 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45%。从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相关关系分析,涝峪河流域涝峪口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9.4mm,平均径流深139.3mm,年径流系数为0.218。涝峪口以上流域降雨量与径流量统计见表1。
表1
3.2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涝河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径流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据统计,涝峪口站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2.66 亿m3(1983 年),最小年径流量为0.341 亿m3(1995 年),径流量极值比为7.8 倍。
3.3 径流量地域分布
涝峪河径流量地域分布很不均匀,产流区主要集中在涝峪河的上中游流域。据统计,段家峡以上年径流模数为6.4dm3/s.km2,涝峪河站以上为4.25dm3/s·km2,二者相差34%,下游流域产流甚少。
4 泥沙
涝河流域南部为秦岭山区,森林密布,植被覆盖较好;北部为平原区,由渭河平原、山前洪积扇和河漫滩组成,地势平坦。涝河属清水河流,高含沙水流主要集中在6~9 月洪水中。据涝峪口水文站1944-2010 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967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11.4 万t,推悬比采用15%,推移质输沙量1.71 万t,年总输沙量13.11 万t。实测最大洪水流量904m3/s(1957 年7 月16 日),实测最大流速7.14m/s,实测最大含沙量273kg/m3(1973 年5 月27日)。
5 蒸发
涝峪河流域蒸发采用E601 型蒸发器进行现测,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在410~1280mm 之间,以涝峪口站和户县气象站45 年实测值为例,多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819.3mm 和638.6mm。
6 结语
涝峪河属渭河主要支流,是流经黄土高塬侵蚀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分析其降水、径流泥沙等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以上通过对涝峪口水文站及所属8 个雨量站45 年历时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涝峪河流域径流、降水、蒸发、泥沙水文特征及水文现象大约呈5~10 年为一个平均变化周期的特点,为合理开发利用涝峪河水资源以及搞好涝峪河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水文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