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作用
2015-12-02樊有镇
樊有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一、研究背景
“有我在伴—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设立的由香港凯瑟克基金会支持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照料人以及留守儿童学校的老师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项目驻点学校在山东某市偏远的农村,学校为一寄宿制民办学校,目前约有留守儿童400名,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2014年3月,随着项目的正式启动,驻校社工入住学校开始进行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驻校社工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开展的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研究,对链接资源、开展社区活动、小组活动和个案服务等这些服务技巧进行总结归纳,找出一套适合本土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技巧。本文以本项目为例,尝试探索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作用与价值。
二、理论回顾
(一)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者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之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改善性服务、补救性服务、权益提升等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人文关怀;学校社会工作由专门经过社会工作教育以及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学校社会工作综合社会工作专业与相关学科和知识开展工作。
(二)驻校社工
驻校社工则是指在学校驻点,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员。留守儿童学校驻校社工,是指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学校或者学校中的留守儿童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专职社工。
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学校之中,针对留守儿童的需要开展服务,留守儿童因各自家庭情况不同,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针对贫困留守儿童,社工可以对其进行资源链接,为其寻找公益资源,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提供基础生活保障。建立留守儿童的支持网络,增强留守儿童朋辈支持,构建学校教师支持与关爱平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成长。驻校社工进行个案管理,了解留守儿童特别是特殊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时跟进,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案辅导或者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团体辅导,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驻校社工借助留守儿童的家庭力量、学校力量、同学力量以及自身力量,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三)驻校社工在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角色
1.教育者。当留守儿童出现不恰当行为规范时,社工予以指导,让其改正不恰当的行为。社工所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与教师不同,社工的关注点是让学生改变行为或者规范,通过正确行为的示范,或者指出其行为规范的不正确性,让其学会如何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2.支持者。社工面对留守儿童时,特别是在他们遇到问题时,需要做的是给予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在心理上的一种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处理问题方式方法上的支持。为留守儿童建设良好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建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3.资源链接者。社工面对的留守儿童,会有一些贫困儿童,社工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帮助,首先是对其进行物质保障方面的帮助,社工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物质帮助,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源链接,申请政府相关的补助链接政府资源,寻找社会公益资源和爱心人士,链接公益资源。同样,留守儿童需要进行陪护和心理关护,这就需要社会爱心人士、义工或者志愿者的加入,社工需要进行对接。
4.管理者。社工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资料以及档案进行管理,对于特殊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管理,建立全面的档案。对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社会行政的方法促进活动的开展。
5.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包括其生存、基本保障、生理及心理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形成关于留守儿童真实情况的分析,并对留守儿童未来的情况作出判断,以便找到对其帮助良好发展的策略。
三、实践探索
(一)入校:做好宣传,建立关系
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和关键。驻校社工进入学校,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宣传工作,使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照料人以及学校的教师了解服务项目,了解驻校社工。主要采取的方法,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口头宣传,制作相关的宣传单页进行发放。由于与留守儿童的照料人接触比较困难,对其采取发放单张的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张300多份。另外,利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例如开家长会或者学校发放通知的时候,宣传项目的相关信息。
驻校社工对服务对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尤其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社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驻校社工编印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用轻松幽默的画面和语言介绍了驻校社工的服务内容和范畴。
尊敬的家长:
您好!我是学校留守儿童服务项目的驻校社工樊有镇。您对“学校社工”可能还不太了解,我将对我的工作做一个基本的介绍,愿我的工作和服务能协助您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学校社工是协助学生面对在求学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在学业、交友、情绪、人格等方面有更健康的发展。学校社工可为您的孩子提供以下几方面的辅导服务:
您是否希望孩子更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是否希望孩子的行为表现更良好?如改变自卑、拖延、暴躁、说谎,加强自信心、勇敢等,学校社工将为您的孩子提供情绪管理、行为改善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您处理照顾孩子的困难。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社工将为您和您的孩子提供亲子服务,协助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和您共同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您是否希望孩子能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相处和睦呢?学校社工将为您的孩子培训交友技巧,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上学了,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与之前不同,您是否希望孩子在校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学校社工将协助您的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改善学习方式,并提供领袖能力培训。
看了我的介绍,您是否对学校社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呢?如果您对社工工作还有疑问,可以来电咨询。您在对孩子管理或相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扰的话,欢迎给我邮件(匿名也可),我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各方面的辅导帮助,更需要您的支持和配合,愿我们能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工师:樊樊
咨询电话:xxxxxxxxxxx E-mail:xxxxxxxxxx@qq.com
社工办公室地址:留守儿童之家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 上午8:30—12:00下午2:30—18:00晚上19:00—21;00
(二)需求评估:整理档案,调查走访
服务开展之初,对留守儿童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并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对资料进行管理,目的在于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清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为以后服务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整理档案,梳理出了25个特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并做重点关注和跟进服务。
在服务对象对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开展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照料人以及留守儿童学校老师的需求调研,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来开展实务服务。一是实施需求评估问卷调查,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95份、老师有效问卷32份、照料人有效问卷114份;二是个案访谈,共访谈学生29人、访谈老师20人;三是家庭访视,共走访15个留守儿童家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照料人以及留守儿童学校老师的3份相关需求分析报告。
(三)实务服务:链接资源,专业介入
1.社区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之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学校社会工作者所接触到的不仅是孩子和学校,还包括家庭和学校、社区和学校。这样,在帮助孩子、家长和社区提高其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校回应孩子、家长和社区的需要以及渴望。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应与家庭、社区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社区活动,能够搭建学校与社区沟通的桥梁,联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使家庭、社区与学校一起探讨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掘新问题,并改造那些不能满足青少年需求的社区环境。开展社区活动,可以发掘和利用社区资源,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资源,例如义工资源、机构服务、活动设施等,满足学生多方位发展的需要。
留守儿童需要相对更密切的社会支持网络,针对这一需求,开展合适的外出活动。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更需要懂得感恩,在邹城孟府开展国学教育之际,项目社工开展留守儿童的感恩父母活动,带领留守儿童来到孟府,通过让留守儿童亲身感悟国学的魅力,参与为父母行孝礼的仪式,使留守儿童懂得感恩父母,同时也理解父母为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让留守儿童参加市区开展的职业角色体验活动,一方面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所担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让他们感悟到成长的责任,同时也是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同伴之间相互协助,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进行资源链接,特别是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物质帮助。与上海市委党校进行对接,联系到爱心社团以及爱心人士,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募捐,使10多位贫困留守儿童得到了经济上的帮助。通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开展针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衣物捐赠,寻找爱心企业,为留守儿童捐赠食品以及文具等物品。通过与当地爱心琴行对接,爱心琴行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音乐教室,琴行老板做留守儿童的义工,定期来学校做义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链接当地义工以及专门针对偏远农村开展服务的义工资源,根据留守儿童的需求开展义工服务。
2.小组活动
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形式(两人或多人)开展的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之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小组主要针对共性需求需要和发展需要,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之小组工作形式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和活动性,尤为适合青少年人群,小组团体辅导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留守儿童小组社会工作服务之中,驻校社工把具有相同家庭背景或者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互助或者成长小组,让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互相沟通,交流心事,同时也是以他人为镜,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的效果。在小组中,积极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的生活勇气,使他们看到家庭和自己的资源,学会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充分利用小组资源,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例如在新学期开学时,社工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离开父母,心里会有一些空落,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开展人际交往互助小组,通过朋辈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使留守儿童之间能够互动,进而相互关怀,减轻开学离开父母的空落感。另外,召集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包括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同参加兴趣小组(下棋小组),以下棋这一共同爱好,在小组之中共同参与活动,可以使同伴之间相互熟识,并能进行交流,获得彼此之间的友谊,弥补因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
3.个案管理
由于留守儿童学校个案工作不能普及、不能全面化开展工作,不能随便使用,因此,对服务对象进行个案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个案管理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分析案主的社会生态系统,系统地收集和案主相关的资料,找出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支持力量,帮助案主联系资源、落实和协调服务。在中国,多数观点认为影响学生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等。学校社会工作能够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的处境和遇到的问题,而且学生的家庭和所在社区的问题也在其管理之下,所以,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从全盘入手考虑和解决问题。
留守儿童学校的个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而产生的不适感、情绪以及心理困扰等问题。特别是在开学伊始,新生刚刚入校,留守儿童需要跟进,了解他们的情况,社工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介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了解他们个体的情况,并从这些情况之中得到这一群体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比如学习问题、情感问题或者青春期成长问题等。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个案管理,详细了解他们的信息以及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资源链接,跟进得到帮助后的情况,以及以后面对的问题,让其学会自己面对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社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去接触留守儿童,发现案主。
案例介绍:
小强刚上一年级,来到留守儿童学校,很不适应。每到每周开学的第一天就会苦恼,每到下课,就到学校门口等着,心情难过,连续数周这样。社工看到这样的情况,主动上前与之建立关系,但是很难与他沟通。因为是在下课,还有很多孩子玩,社工带动其他孩子与案主进行玩耍,刚开始是很难带动案主一起玩,但经过几次接触,案主和其他孩子能够很好的玩耍。后来社工发现,案主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课。
4.针对留守儿童照料人开展实务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照料人开展的服务,主要是让其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心理情况,对其进行培训。利用学校开展家长会的机会,通过讲座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照料人进行培训,先后开展“家有儿女初长成”、“与孩子一起成长”、国外家庭教育分享等培训活动,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留守儿童照料者讲述教育留守儿童的技巧,通过这样的培训,留守儿童照料者知道了自己在留守儿童教育之中的不足以及如何进行改进,用心陪伴留守儿童,与孩子一起成长。
5.针对教师开展实务活动
在工作之中,老师本身的教学工作就很繁重,留守儿童的教学又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社工开展服务之中,也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开展了教师的团建活动,通过一些以团建为主题的活动,让老师感受到团队带给自己的支持力量,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团队之中,这样可以减少自己在实际工作之中的压力。对教师开展培训,例如邀请南开大学教授讲授成长向导与成长向导服务,从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增能,让留守儿童学会助人自助,以促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协助做好专业实践教育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就是将社工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在实践中把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这样可以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服务。学生在实习中,可以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习中增长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增进专业自我,培养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高校社工学生参与到本项目之中,能够在与留守儿童的真正接触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切身感受,了解留守儿童的真正需求,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专业价值和伦理进行实践,把自己的技巧运用到实际之中,同时,这个实践也会增强学生对留守儿童服务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反思。
针对高校社工学生,在假期开展专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一些留守儿童不能去外地找父母,留在家里,留守儿童无人照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介入方法。招募高校社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同时也是对留守儿童驻校社工人力的补充,这样既保证专业性,又能够促进留守儿童成长。
例如2014年暑假,在校参加夏令营的留守儿童约有200多人,社工招募到20多位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共开展6个兴趣成长类小组,涉及到青少年兴趣培养、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心理成长方面,同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及自己防护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使他们在保证假期安全的同时,也成长了很多,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另外,这也会使社工专业学生得到自己历练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困难与挑战
项目在开展过程之中,需要面对不同方面的问题或挑战,驻校社工会受到自身、机构以及工作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本项目缺少可以参考的经验,这些因素无形之中增加了项目实施的困难。
1.服务环境与心理素质的挑战
社工进入项目的服务场所,会受到服务场所的位置、当地人文与习俗的影响,需要走出原工作环境,适应新工作环境。本项目驻校社工以前主要是从事社区社会工作,在项目开始之时,社工要转变服务的模式,重新适应学校这个新工作环境。另外,本项目也只有一个驻校社工,项目点学校离项目团队所在的高校比较远,在服务过程之中未免会出现孤独的感觉。同时,当地的村民对于社工这一新鲜事物并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是啥,对社工开展服务增加了很多困难。这些因素都会对驻校社工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2.专业能力的挑战
本项目针对留守儿童开展驻校社会工作服务,属于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服务人群有明确的归类,这对专业能力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服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加精准。驻校社工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相对不足,在学习和之前实际服务过程之中没有相关的经验。虽然服务对象的群体较明确,但服务对象依然复杂,对驻校社工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3.伦理的挑战
由于学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主,考核学校和学生的指标为学业成绩,加之政府行政部门为学校的主管单位,驻校社工在实际服务之中会与各方利益发生冲突。另外在实际服务之中,开展活动,校方会受到资金、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活动无法开展。同时,校方会将项目所做工作纳入自己的行政考核之中,使得项目为校方的行政考核加分,这一过程之中,会使学生的隐私与保密受到影响。同样,在项目开展过程之中,学生会被家长或者老师界定为问题学生,这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
4.政策的挑战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在于儿童与父母的分离,父母不能够照看孩子,亲子教育欠缺甚至没有。社会工作的介入,项目的实施,针对问题的解决为开展,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政策的及时跟进,制定相关的户籍及人口流动、权益保障政策。社工在这个过程之中,只能发挥政策倡导的作用,要影响政策的改变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第1版).
[2]谢建社,蔡晓冬.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的方法与技巧——以 XY 市某社区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2014,(2):60-65.
[3]吴朝晖.驻校社工在学校青少年服务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青年探索,2012,(3):36-42.
[4]刘志军.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规模估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5):49-55.
[5]程勇.学校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第1版).
[6]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