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五步法构建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案例

2015-12-02吕晓霞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团体体验式辅导

肖 安 吕晓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0 前言

目前全国高职的生源绝大部分是高考后半段考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度过第一年的适应期后,面临着学业、就业、友情、爱情等多方面压力,极易在人际关系上形成不良的心理。针对大二学生人际关系困惑,设计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相应人际关系问题,五步法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模式针对人际关系的盲区,采取体验式团体辅导方式,以探讨人际关系最大盲区“自我为中心”出发、探寻人际关系中“自我交往模式(人际关系中的自我需求模式)”、在人际关系中学会“竞争关系的处理”、找到人际关系紧张背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学会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以这五步法完成对自我人际关系模式的探索,提升自我人际关系的感受性,从而建立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

1 团体设计

1.1 辅导对象

高职学校二年级学生。通过辅导员推荐,发放调查问卷,结合学生意愿筛选团体成员。

1.2 评估方法及人际关系问题所在

使用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健康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者首先进行指导,然后让受试者自主填表。完成后当场收回,有效试卷输入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

发放问卷70份,回收答卷65份,经真实性校正后得到有效答卷64份。有效率91.42%。二年级学生(老生)34人,新生31人,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64名学生的评定结果表明:总分高出160分者共41人,其中老生23人,新生18人,总异常率为:64.06%,9组症状群均值在1.08~2.15之间,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症状较为突出,程度达中度以上者占9.38%~28.13%,提示部分学生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另外,发现老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新生,但各因子中度以上的发生率各有不同,老生仅在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三因子显著高于新生,其余因子无显著差异。

所有因子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症状突出,新老生生共有,表明学校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还有待协调,班主任、一般老师都要重视、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引导,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学校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1 SCL-90常模对比表

1.3 理论依据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种心理治疗方法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罗杰斯的以人为本疗法。这两种心理治疗流派都假设心理问题是与他人不健康的互动关系的结果,因此不健康的人际互动可以通过治疗者和来访者间私人关系的建立而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的集体中,每天都得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心理问题的由来往往是由于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互动而来的。那么如何消除不健康的互动,让学生在健康的、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中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说心理咨询所要做的主要工作。

1)精神分析人际关系理论

精神分析认为,移情是全部人际关系的总和。移情即转移关系,不论何时何地,人们现在的人际关系都是人们过去重要关系的重现。人们目前的生活和各种关系,都仅仅是他们心理生活的表层,在表层之下,是他们既往各种关系的记忆。这些记忆,就像皮肤下面的肌肉,神经和血管,骨骼一样,是他们人际世界的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人际世界,既包括现在的,也包括过去的。但是个体往往只能觉察到自己现在的关系,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过去重要的关系主要是指我们和父母或抚养者之间的关系,这几乎构成了我们人际关系的全部,随着成长,其他重要他人也会加入我们人际关系的地图,但核心人际关系的模式一直都在,且现在的关系与过去关系之间的联系,或由现在的关系所引发的过去的关系,都是人们所意识不到的。核心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着现在人际关系的好坏。

2)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可能的,人们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人际交往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通过沟通,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在友谊关系中,人们相互接纳及彼此探索,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罗杰斯提出人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包括倾听、尊重和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理心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团体心理咨询正是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而来的。相对于个体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而言,体验式团体心理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求询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1、团体咨询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让学生在咨询过程中更具体验式感觉。2、团体咨询效率高,省时省力。3、团体咨询效果容易巩固。

1.4 辅导内容及目标

针对二年级学生中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敌对显著异常等问题,且总分异常者有23人,采用体验式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对老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进行6个单元的团体辅导设计,安排2天时间连续进行,每单元2—3.5小时辅导,每单元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团体游戏—活动反思—活动分享—团体总结”的步骤进行。团体辅导的目标为:(1)帮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那个的盲区。(2)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动力模式。(3)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良性认知(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社会性发展。帮助学生在相互鼓励支持的氛围下共同成长。(4)增强在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加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2 团体辅导策略及过程。

对团体中的二年级学生34人,导师加助手共5人,团体总人数39人。在两天的活动中成员因故退出1人,其余38人全数参加完成两天活动。如表2所示。

3 团体活动评估与推广

3.1 团体效果评估

两周后于对参加活动的34人从新进行SCL—90进行统计,经过一次团体咨询,总分,各项因子分数显著降低,都达到了平均水平。其中异常(总分超过160)只有3人,异常率从67.65%降至8.82%。结果如表3所示。

3.2 方案的推广意义

表2 团体辅导方案

1)方案的科学有效性。从表3中可见,人际关系在团体辅导后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恐怖都有明显降低,说明辅导后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更加科学,而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焦虑的降低说明辅导后学生人际关系焦虑更低,交往行为抑制倾向更弱。团体辅导的收获分析与目标评估结果相吻合,团体辅导增强了人际关系交往的信心,促进了对良好人际关系的认知,也提高了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实践证明人际关系成长团体辅导方案(表2)达到了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训的目的,健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理论的概念,提高了其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增强了各种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有有效性。

表3 团体辅导后SCL-90常模对比表

2)方案的主要特点。与其他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方案相比,改方案实施具有其突出特点。首先,团体活动方案以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体验式团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积极心理学重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也是人际关系中重点所在,而体验式教学也重在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倡学生在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新的情景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两者结合使团体成员通过辅导,获得积极的感悟、体验,在与成员积极的互动作用下获得新的人际关系体验,从而改变自身人际关系模式,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其次,辅导内容以心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主,这些理论主要涉及到人际关系的成因、过程、动机及背后隐藏的含义,也包括人际关系中常见的技巧,黄金定律、白金定律。根据这些理论依次组成人际关系五步盲点模式的人际关系盲点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中自我交往模式—人际关系中竞争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紧张背后的亲密关系模式—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保护,整个方案贯穿“将人际关系视为成长的过程”的理念。第三,辅导以情绪体验、素质培养、感恩教育和问题预防为目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种自我认同感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只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的人,才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了解自我人际关系的盲区、模式及成因有助于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人际关系五步团体辅导创建了人际交往的平台,让大学生探讨分享人际关系的经验和感受,有助于提高对人际关系盲区、模式的认识,以及掌握良好人际关系沟通的能力,方案重点对隐藏在人际关系背后的成因—亲密关系的修复进行了解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方案实施的反思。通过对本次团体案例的评估(见表3),人际关系五步团体辅导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值得注意和完善的地方。第一,团体建立的时期需要格外注重关系的建立以及团体契约的讨论。特别是在对于自己背后的亲密模式的探讨上很有冲击性,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如昵称、网名等)来消除紧张和不安。第二,理论的介绍与分享要结合实例,浅显易懂。主持人在分享的时候,对理论说明介绍的时候,要与主题活动链接起来,做到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第三,对参与者要进行筛选。团体辅导前,如果情况允许应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成员进行了解,建立初步关系,了解基本情况、动机和期待。对于性别比例也要做适当考量。第四,团体辅导与个案辅导相结合。在某些活动单元,如亲密关系的呈现中,可能触动到成员的某些情结,引发情绪波动,如果发生此类情况,要进行跟踪关注,可以再团体结束后提供个体心理辅导。

[1]樊富珉,何瑾.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应用研究——对西部高校贫困生自强训练的实验[C].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2009.

[2]叶红萍,陆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1,(10).

[3]叶红萍,陆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1,(10).

[4]毛廷芳.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团体体验式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