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就得写出“味”
2015-12-02周启群
□周启群
写景就得写出“味”
□周启群
景物描写,贵在有味,重在传味,妙在出味。那么,“味”从何来?
一、调动感官品出味
写景,最起码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让读者知道笔下描写的是甲景物,而不是乙景物。而写景的更高要求,则是把景物的“味”写出来,让读者一饱眼福,一睹为快。要收到“一睹为快”的效果,景物只有写得可触可感,可嗅可闻,有情有感,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领悟到景物所蕴含的情味。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简言之,就是调动多种感官将景物的“味”品出来。大家所熟悉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就是写景抒情的高手,他笔下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令人赞叹。我们来看看朱自清的作品《春》中的一个选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作者先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比喻、拟人,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再用“新翻的泥土的气
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所酝酿出的味道,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用“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成天在嘹亮地响着”,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这样,作者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二、虚实结合传韵味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论述虚实的重要作用非常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在写景时,如果能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不仅能让景物的形象更丰满,而且能使景物的韵味更丰盈。例如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一个段落: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选段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按照空间顺序,把各个细部的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这些山的秀美和娇美情态。选段写景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虚实结合手法的有效运用。如,把顶着白雪的矮松想象成日本的看护妇,把黄白相间的山坡之景想象成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就已经将景物的情味写得活灵活现了。更妙的是,作者把雪后初霁,微黄的夕阳斜射山腰时薄雪的“娇羞”写得精准、传神,很好地传达出雪后小山的韵味!
三、换个角度巧出味
写景时,作者往往着眼于所描写的主体上,抓住景物特征,通过对景物形体的描摹,让读者看得到,想得出,享受景物之美。这确实是写景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如果遇到
要写的景物不便于直接描写,或者直接描写难以写出其味道时,写景就得转换角度了。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风雨》,作家笔下的风雨真不寻常,就好像一只充满魔力、无所不能的手,改变了一切景物的形态和色彩,让人叹为观止。最让人稀奇的是,全文竟然没有出现“风”和“雨”字,而风雨的味道全倾泻于作者的笔尖!正如古人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这个段落没有出现一个“风”字,却处处描写的都是风,而且写得生动真实,形神兼备。原因何在?统观整个段落,写作的着眼点不是“风”,而是“树林子”,作者先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再用“鼓”和“陷”两种状态的变化,写风力的时强时弱;接着用“一边倒”来写风势之大;然后用“腾”“扑”“旋”“挤”“拉”和“扭”等动词,通过写树林子的形态顷刻之间的变化,写出了风的来势之强,力量之大。如此看来,作者换了一个角度——通过树林子来写风,把“树林子”当成写“风”的载体,通过树林子形状的变化,赋予风以形态与神情。这样,难以描写的“风”之味便巧妙地写出来了。
总之,景物描写就像是一道菜。要想笔下的景物色香味俱全,就得在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法,将景物的“味”用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