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2015-12-02苏飞
苏 飞
(山西文水县农委,文水032100)
马铃薯是典型的粮菜两用型作物,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马铃薯以其优质的品质,适宜的口感,含量非常高的优质淀粉等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同时,对马铃薯的生产者也带来了超过单纯粮食种植的较高的效益,通过对马铃薯生物特性、生理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结合当前的生产实践,现总结技术方案如下。
1 品种
1.1 精选优质品种
优质的品种是马铃薯生产的最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要素,优质的品种能够显现出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的高产特性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稳产特性,根据当前的生产环境和当地的气候、气象条件选用适应当地种植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因为中晚熟或晚熟品种比较抗旱,能在前期干旱时正常生长,同时,这类品种的植株生长高峰期通常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有利于形成的块茎大,产量高。当然,如果能够进行两季种植的地区,可选用早熟马铃薯品种作为上茬作物,马铃薯收获后,可即时种植大白菜等经济作物。
1.2 大力推广通过茎尖培养的脱毒马铃薯品种[1]
从根本上脱离了病毒对马铃薯种薯的感染和侵害,健康的种薯对于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起到了很好的屏障作用。
1.3 实行小种薯播种
小种薯播种,不仅可以降低用种成本,更主要是避免了刀口带菌感染,切刀传播毒源的机会,另外,用小种薯播种,能够出苗整齐一致,产量提高。
1.4 种薯的催芽技术
通过种薯的催芽处理一般较不催芽的种薯增产10%左右,在15~18℃的散射光条件下芽长2~3cm。种薯催芽能够增产的原因如下:幼芽发根快,出苗早而齐,早发棵,能够早结薯,有利于结薯期的延长。通过催芽,带有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的病薯块茎可提前暴露,便于提前进行选择淘汰,看不出病症感染的病毒和菌质体块茎,在催芽时出现细线状幼芽,也可进行播前剔除。
2 施肥[2]
2.1 重施腐熟的畜、禽粪便等农家肥
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以后,土壤生产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土壤透气性增强,非常适合以块茎结果的马铃薯在土壤里的生长膨大。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通过对马铃薯投入优质的钾肥资源,充分满足了马铃薯的喜钾特性。一般每生产1000kg产品需氮5kg、磷2kg、钾11kg。氮:磷:钾=2.5:1:5.5。
2.2 注重生物菌肥 (也即微生物肥料)的使用
通过土壤使用微生物肥料,人为地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参与活动,大量的菌株和庞大的群落协同作战,通过固氮、解磷、解钾等作用,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壤中的固有资源,也使肥料的利用率极大的提高。优势的有益菌种共同作用消灭或围堵了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繁衍,大大地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对于作物的土传病害起到了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通过使用生物菌肥后的马铃薯生长健壮,生产产品个大、匀称、优质、安全、商品性好。
3 提高播种质量
3.1 土壤准备
提倡上年进行秋深耕,通过深耕技术,打破犁地层,加厚活土层,通过翻晒,土壤病菌、虫卵进行有效杀灭,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生产质量。深耕可结合使用农家肥进行,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
3.2 适宜的播种时期
当地温连续3天稳定在8~10℃时,即可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时要考虑种薯的发芽情况,如果已有大量发芽的种薯,则应播种稍晚而不要过早。因其生长期已提早。
3.3 适当加深播种深度
一般播种深度达到10~12cm,深播后扎根深,根系生长好,有利于抗旱出全苗,播种太浅,根系扎得浅,不抗旱,营养吸收也受到制约。同时地下茎的生长深度不够,节数少也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对产量的影响较为严重。
3.4 起垄与覆膜技术[3]
通过起垄有效增加了耕作层的厚度,通过覆膜,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地温,保持了土壤墒情。有利于马铃薯的提前播种,相应地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 起垄后,两边的小沟有利于马铃薯的小水勤灌,避免了大水漫灌对马铃薯生产的不利影响。
做好舆情监测是企业舆情危机防范阶段的首要一环,企业借助新媒体进行舆情监测须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做好正面信息监测,通过信息搜集,获得由各种渠道反馈的有关企业的信息,包括公众喜好,产品销量等等。帮助企业获得消费者对企业的相应评价,并对目标消费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及时自我调整,更好地挽留消费者,吸引更多消费人群。二是进行负面消息控制,负面消息出现,无论负面消息有多小,都要进行即时性的评论,在微博、微信、贴吧等场域发布消息,通过发帖、跟帖等形式,及时回应或反驳反面声音,消除疑虑,同时发布正面观点,使网友听到多个主体发声,而不仅是一个声音。通过对舆论进行引导,改变舆情走向。
3.5 注意种薯播种前的农药拌种处理
通过种薯的拌种处理,有效地杀灭病菌虫卵等危害,使出苗整齐一致。减轻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宜提倡使用德国 ‘高巧’拌种剂拌种或侨倡的 ‘更巧’进行拌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 注意施入充足底肥
播前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好,如果地力水平较高,可把氮肥60%作基肥施入,40%作追肥施入。氮肥的过量使用,可造成植株徒长。一般每667m2施磷酸二铵30kg、硫酸钾35kg、尿素15kg。
4 浇水管理
浇水原则:要结合气象土壤条件,要做到少而勤,避免大水漫灌。
4.1 出苗期
播前,土壤要有充足的墒情,如播前土壤干旱,可浇1次底墒水,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如出苗时,高温干旱,要浇水降温,促进壮苗的形成,避免畸形苗的出现和块茎的二次芽出现。
4.2 苗后—现蕾期
要适当地控制地上茎生长,要促进薯苗的墩苗,促进地下茎的生长。
4.3 浇水管理的高峰期
从地上茎现蕾开始至马铃薯盛花期,是其地下茎、块茎生长膨大速度最快时期,也是需水最大高峰期,适宜适量的水分对块茎的产量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期,既有对地下部分促的管理,但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地上部分由于肥水的突击管理造成的地上部徒长,空耗养分,影响下部块茎的物质积累。
4.4 生长后期
要注意浇灌或雨水的积存,注意加强排水意识,防止地下部块茎的腐烂。
5 生长期间农业技术应用
5.1 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
大行距80cm、小行距35~45cm,穴距18~20cm,留苗4000~5000株/667m2,宽窄行的实行能够充分满足马铃薯生产中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可实现在满足通风透光条件下适当增大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5.2 播前赤霉素浸种
用0.05%~0.1%比例920液浸种15~20分钟捞出晾干,可刺激芽苗生长和增大单株结薯量。
5.3 高锰酸钾浸种
用500倍的高锰酸钾对马铃薯种薯薯块浸种30分钟,可有效地防止黑腐晚疫病等病的发生,还为马铃薯补充了锰元素。
5.4 多效唑化控技术
每667m2用15%的多效唑40g对水50kg,在马铃薯现蕾后开始喷雾,视作物长势,一般喷雾1~2次,第二次间隔7~10天进行。可防止植株徒长,能使植株矮化,能够协调养分分配及运输,能够促进块茎膨大。
5.5 生物菌剂的使用
马铃薯现蕾后,可用60倍的光合生物菌液加0.3%的磷酸二氢钾,或加一些水溶性较好的优质钾肥对马铃薯进行灌根,每株灌0.5~1kg,通过生物菌液的直接作用,能够生产出优质的, 个头较大的产品。一般进行1~2kg,间隔半个月进行。
5.6 使用乙烯利灭花技术
在马铃薯的盛花期可用40%的乙烯利2000倍液进行喷雾灭花,可减少养分的消耗,增加干物质的积累。
6 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马铃薯属于茄果类作物,生产中忌连作种植,忌与茄果类及甘薯类作物轮作,因为这些不合理轮作作物与马铃薯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病害,容易加重共生性病害的发生,易使产量受到较大的影响,生产中应注意合理的轮作到茬或使用一些抗重茬剂。
注意中耕及培土问题。生产中对马铃薯及时中耕,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舒松度,促进地下根系及匍匐茎的生长,一般在马铃薯现蕾后要及时进行培土,培土可以防止覆土太少致块茎膨大外露,或使块茎开裂,块茎见光变绿形成绿头薯,降低食用性和商品性。
注意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止。害虫主要有蚜虫、金龟子等的为害,在马铃薯的防治上,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脱毒种薯及小种薯种植;播前晾晒、杀死病菌,剔除病薯;化学防治包括药剂拌种及生长期喷药防治;厚培土,防止病叶上菌传播块茎;割秧防病,如发现薯秧上有点状的零星病区,要及早割去,防止传播。
蚜虫及金龟子的防治可采用吡虫啉及功夫等药剂防治。
适时收获问题。结合市场的价格和马铃薯的生理成熟特性,决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以获得马铃薯最大的经济效益。
[1]黄水龙.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福建农业,2000,(12)
[2]黄德林.马铃薯高产施肥四法.农家之友,2000,(11)
[3]郭得志,车国强,徐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青海农林科技,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