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域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为例

2015-12-02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农技农户农民

高 岩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月塘镇位于仪征市西北部,为丘陵平岗地貌,地势西高东低,除登月湖下游河谷较为平坦外,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均降水量1050mm,水稻-小麦轮作制度。赵桥村位于月塘镇中心位置,紧邻月塘镇街道,辖34个村小组,区域面积872.1hm2,农户1305户,人口4086人,劳动力2246人,2013年外出打工和就业的劳动力899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1357人,其中20~40岁177人,40~50岁244人,50~60岁502人,60岁以上434人。全村耕地面积392.5hm2,流转耕地71hm2,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户数约100户,种植管理水平处于月塘镇整体偏上水平。2013年赵桥村的小麦平均单产达365kg/667m2,水稻平均单产575kg/667m2,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840万元,全村集体收入46.2万元,年末村集体资产总额达226.2万元。

1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村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

在国家鼓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势下,赵桥村不断探索发展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解决耕地闲置等问题。一是小规模家庭流转承包经营模式。部分村民流转集体土地或村民土地,种植粮食和蔬菜等,每667m2付租金150~600元不等。赵桥村水生蔬菜种植规模相对较大,举一位种植大户为例,流转土地6.67hm2,依靠自家劳力种植莲藕、茨菰、荸荠等,只在农忙时雇用少量短工。莲藕、茨菰等只在当地或附近乡镇销售,年收入12万元左右。该经营模式规模不大,种植技术依靠个人经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二是适度规模的温室租赁模式。赵桥村流转本村10hm2土地,每年600元/667m2,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建设温室大棚。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将温室大棚租赁给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或个人,规模化种植蔬菜、水果等。2013年赵桥村将10hm2温室大棚以630元/667m2的价格出租给涉农企业,种植西瓜、葡萄、蓝莓等作物,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种植基地。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存在种植技术不过关,用工成本过高等问题。三是农业综合性服务公司模式。壮禾育秧农村合作社于2009年成立,到2013年已发展成为具有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植保、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作业和米业加工储存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综合性专业服务组织,总资产400万元。合作社采用企业化运作,目前建有4个基地、2个农机库、1个管理中心和1个营销中心。合作社现有固定员工20多人,农忙时根据任务量雇佣短工。目前共流转耕地266.7hm2,服务辐射周边533.3hm2耕地。合作社既能提供从耕到收全程的服务,也能提供单一或组合的服务,农户根据服务项目支付相应的费用。例如:育种220元/667m2,土壤耕翻70元/667m2,测土配方肥70元/667m2,病虫害防治110元/667m2,全程服务470元/667m2。该模式发展较快,但存在配套政策、运用机制、项目扶持不同步等问题。四是农庄式茶园合作模式。奔月茶园农业合作社是月塘镇最大的茶叶农业合作社,以月塘茶厂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周边120多个农户组成,自有茶园20hm2,辐射周边茶园173.3hm2。在采茶季节根据茶叶品质定价收购,统一生产、包装和销售。但由于近年茶叶市场行情较差,加上用工成本增加,只能采取缩减产量等手段度过市场低谷期。

2 发展特色产业是村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赵桥村根据当地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对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雨花石加工。赵桥村雨花石矿产储量丰富,雨花石加工成为当地农户的支柱型产业。雨花石加工投入的劳动力较大,当地多数采用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模式,雨花石原石经过磨光、打蜡、分拣、包装等简单的工序,就可以出售,技术含量低,农民容易掌握。每套设备投资3万元左右,利用农闲时加工雨花石,每户年可收入6万~8万元,是农户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二是茶叶种植。当地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茶叶种植在当地比较普遍。除奔月茶园农业合作社外,农民一家一户的种植规模不大,主要依靠自家劳动力完成种茶、采茶、制茶、销售等过程。茶农在清明节前后的3个月时间是农忙时节,每个农户生产干茶100~150kg不等,每户靠茶叶收入3万~5万元。三是畜牧业养殖。赵桥村属于丘陵地形,有266.7hm2林地和100hm2草地,适合散养式的畜牧业养殖。随着羊肉价格上涨,养殖肉羊成了当地一些农户的主业,但以散养为主,规模普遍偏小。由于畜牧养殖费时、费力,赵桥村养羊农户数量不多,基本上是一户一个劳动力负责散养150~200只羊,每年每户收入10万元左右。

3 新农村建设推动村域城镇化进程

仪征市处于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相对发达,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较大。赵桥村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设村民集中住宅安置区,二是改造原有村民集中居住地,建设新农村示范村。

村民集中安置区针对经济条件较好和改善住房条件迫切的农户。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由村委统一征地拆迁、统一招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装修,分档次、分类别、差别化办理,基本建设完成后,有需要的农户在放弃原有宅基地的前提下购买新住宅。目前,集中安置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大部分农户已经入住。住宅分小高层和联排别墅,小高层每户建筑面积80~100m2,总价15万~20万元;两层的联排别墅每户建筑面积120~140m2,总价25万~35万元,绿化、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全部为两层联排别墅,每户建筑面积140~200m2,总价40万~80万元,车库、休闲广场、学校等设施全部配套。一期和二期工程共建设住房550余套,集中安置区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城镇化”的高档住宅区,农村的住房条件胜过城市。

新农村建设示范选择两个基础条件好、村民居住集中的村民小组,补贴每个村民小组建设资金150万元,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完成旧房装饰2万m2,建设集中停车场和娱乐健身广场,购买各种娱乐健身设备24套,铺设水泥主干道和通往每家每户支路共计6400m2,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建设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和柴草集中堆放处,新建垃圾卫生池8个,安装垃圾桶30个。加强污水排放管网建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在主干道和支路开展绿化,统一种植绿化苗木和花草,雇用村民维护花草、打扫卫生。两个村民小组统一规划、统一装修、统一风格,按照 “三清” (清垃圾、清乱堆乱放、清闲杂房屋), “三改” (改水、改厕、改路), “三化”(环境绿化、村庄靓化、家园美化)的要求,加强落实,注重维持,在赵桥村 “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优化、住宅美化”的新农村面貌逐渐显现。

4 村域经济发展的体会、启示和建议

4.1 3点体会

一是农村变化巨大。国家对 “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农村住房、道路等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安居乐业,农村正朝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

二是农业效益偏低。长期以来,农业与工业间存在剪刀差,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和机械作业成本增加,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尤其是粮食生产,投入大、效益低,所得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农民对农产品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下降。

三是农民老龄化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占全部农业生产劳动力的69%,大部分年龄在55岁以上,根据经验种田。接受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施肥不科学等现象普遍。5~10年后谁来种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3点启示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比较效益低,加上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不仅能提高规模效益,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各种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土地流转是重要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前,大部分土地仍集中在一家一户的农民手中,田块小,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水平落后,种植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季节性撂荒现象。只有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到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才能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三是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农村的问题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带头人去解决,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确保农业发展 “后继有人”,就要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4.3 3点建议

一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投入,强化队伍建设。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财、物 “三权”多数划归乡镇,普遍存在体系不健全,有名无实,农技队伍不稳定,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推广手段缺乏等问题,不少地方存在着 “网破”、 “线断”、 “人散”的现象,县级管理脱节,指挥失灵。建议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完善机构设置,理顺管理机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建立一支有责任感、有知识、有技能,热衷农技推广事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并且使农业生产者中的青年力量感受到新型的农业技术,留下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让农技推广在农村扎根落地。

二是促进土地流转,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种植业发展的趋势,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在新增财政补贴和国家项目实施中,重点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倾斜主要目的在于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农民学习经营管理技能,发展规模农业和综合性农业合作服务组织,培育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难点。应积极挖掘,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优势,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业经营收益,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创业。扩大招商引资,形成完整产业链和规模,激励有经验的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

致谢:感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杜森老师对该文的帮助指导

猜你喜欢

农技农户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