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这三年
——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发展纪略

2015-12-02吴强兵胡伟

军营文化天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官兵

文/吴强兵 胡伟

我们这三年
——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发展纪略

文/吴强兵 胡伟

身处媒体改革的时代,直面的是节目不能在线收看的现实。2012年9月26日,军区网络电视台在这“最好也最糟糕的环境”中进发了。

成长,就是不断地突围。“我们走在大路上,却基本是夜行军,还以为自己脚下是小路、前方是悬崖。首长的表扬,官兵的点赞,是偶尔亮起的手电筒,会让我们产生一些‘道路自信’。在手电筒不亮的时候,自己内心的长明灯不能电压不足。”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副教授李习文当时在节目下的留言,今天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网络电视台这个“新生儿”呱呱坠地时,第一个挑战是:每周要推出3期全景式反映工作的电视节目。

缺人、缺稿、缺名气,但最令人发怵的是:由于带宽因素,上线的视频部队不能在线收看,网站每天只有100多次的点击量。

台里派人到驻福建部队8个不同类别的连队去,了解节目“落地”情况,不承想,看到的是视频播放器迟迟打不开,继而是一直在缓冲,那情形简直让人窒息。

费了那么大的劲,有时熬了通宵才上线的节目,却传播不出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焦虑的。

网络是平台、是“聚合器”,必须打通网路,迈入信息高速公路。为提升人气,初始时期每期节目上线时,都用短信告知记者,有时还用电话通知部队收看。

台里还倡议部队同行:不能在线收看的情况下,能否把节目下载上传到单位政工网上;部队播放电影前,可否适时集体收看;政治教育和党团活动中,有选择地播放相关节目,以提升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

2013年4月15日,在第86期主体节目中,台里采纳了一个连队战士的建议,在“图说天下”栏目加入部分原创的军营图片,推出后反响挺好:不仅增加了来稿、收到不少有创意的图片,还争取到新的收视群体,作者队伍里也有了摄影记者的身影。

所谓门槛,迈过去是门,迈不过去是槛。网路暂不通畅,但心路不能有隔膜。台里从转变理念做起:把镜头对准一线官兵,让“草根”成为荧屏主角,让他们在节目中秀绝活、吐心曲;评选明星记者,每月在网页上推出明星记者图片和获奖感言,让他们拥有获得感;让节目向部队建设和中心工作聚焦,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各级在人才、财力、时间上的投入;将适宜的节目推介到中央主流网站,提升传播力,通过“两头进击”的办法,一点点打通网路。

外界有重重阻力和困难,能否迈过“坎”去,关键是自己要能调适改变,去适应环境。只要心中有兵,镜头对准官兵,积极展现火热生活,就一定能抓人“眼球”,积聚人气。

齐秀武,原是某炮兵旅电视骨干,工作中和台里编辑结识了。一段时间后,他喉部不适,一检查竟然是甲状腺癌变,虽属早期,却如晴天霹雳。台里编辑张磊得知消息,打听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此病有专家,抓紧协调他入院治疗,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几天后,出院准备归队的他,觉得身体很虚弱,担心返程路上有危险,台里设法安排其在南京康复,几天后状态稳定了才动身。

“真心换真心,玛瑙兑黄金。”有段时间,台里因人员流动工作很吃力,状态刚恢复的齐秀武专门向领导请假,到台里来帮忙。已离队近2年的齐秀武,一直在关注着台里的节目。有了好点子,仍会来电话、短信交流。

新闻是人学,节目是有温度的。三年来,台里在努力转变转型的同时,还坚持做到:来稿一律传至指定邮箱,由值班编辑统筹分流,稿件运转全程透明,接受采编人员和作者的监督。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他是演讲者中最会主持的,他是播音圈里视频剪辑最好的,他是电视记者里最擅长策划的,他是全能型选手里最能吃苦的……同事们称他为“台柱子”,他的名字叫崔贺林。

其实,崔贺林刚到台里时,不懂电视,没干过新闻,也没接触过网络。他心里铭记着一句话:“你做你就会!”

他是台里一群年轻人的缩影——刚来时大伙都是“菜鸟”。

有必要来介绍一下这个年轻的团队了。由于人员是边干边组合,所以各人的特长、气质和成长轨迹均不相同;大家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也大为迥异,如果要说共同点,那就是青春年少、激情似火。

办好新媒体,得有全媒体人才,更要有新的传播理念。面对重重困难、繁重任务,台里的思路是:把网台建成“大学校”,让编辑部成为“梦工厂”,让人人来追梦圆梦。

士官许刚,从驻闽某团进台里时,原以为会从事些保障类工作。在这个新环境里,他如鱼得水,一有空闲便埋头于砖头厚的业务书籍中,别人看了头皮发麻,他却如嚼糖豆似的津津有味。如今,这个入伍14年的老兵,在片头设计、技术包装、创意剪辑上都成了“大腕”,参与承担了多项重大宣传任务。

“学习、思考、实践”,过程单调枯燥,却是能力素质提升的闭合回路、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人甘之如

饴地去吃苦、去摔打,办法有两个:一是让大家懂得增强素质是立身发展的硬道理,是在积攒事业的养分;二是培养兴趣,形成业务追求,在享受工作中愉快地学习。

当“我要学、我想干”的氛围形成后,编辑部里一片“万马奔腾”的景象:每次业务交流、工作小结前,大家都不休息,利用午休时间准备,有的熬到深夜研究梳理;谁有了新创意,大伙就七嘴八舌地切磋一番,看能否呈现出新表情。

拿主持人来说吧,开播之初,几名主播都是在部队临时抽调,要录制节目了,就通知他们到台里;录完了,他们再抓紧回单位。时间长了,主播们疲惫不堪,节目质量也没有保证。

女主播牛隆爽,原是某舟桥旅的一名军医,没有播音专业知识,也无新闻从业经验,台里安排专人带教,给她润色稿件、交流播音心得,还挤出时间,让她到地方进行播音培训。几个月后,她获得专业证书,拿到了播音上岗证。

前段时间,军区政治部组织“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牛隆爽是互动访谈活动主持人。靠着平时的历练积累,她在现场穿针引线,反应机敏、点评到位。她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

对新媒体来说,专业人才匮乏往往是发展的瓶颈。而以育才为龙头,团队成熟后,就会形成产品“井喷”之势。台里在实践中体会到:短期内“用人”,有可能对资源“破坏性开采”;着眼长远去“育才”,才能让事业常干常新、活力四射。

《东南海防行》专栏焦点图(制图/周超)

“对面的观众”看过来

今年4月中旬,“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公布,军区网络电视台出人意料获了大奖——台里记者廖华兴、牛隆爽等人采制的《寻访铸魂之路——走进古田系列报道》获得一等奖。

精品的背后是精神。“小作坊”之所以能出力作,全在于用心和创新。

开门办台,集思广益。群众的智慧一迸发,现状就会被改变。台里开播没几天,推出的《女兵故事》就火了。这台由第31集团军某防空旅官兵原创的情景喜剧,讲的是总机班几名女兵的趣事,幽默、俏皮、风趣,真实反映了一线官兵的火热生活。该剧每集讲一个道理,看得不累,却能在轻松愉悦后析事明理。这部剧每集四五分钟,连播50多集,吊足了网友们的胃口。

变脸,再变脸!为了发挥电视语言的优势,不久台里推出《小裴走军营》节目。主持人裴樱桦通过亲历与体验,观察体会官兵们的训练生活、喜怒哀乐。子栏目《东南海防行》在一年时间里,先后到了军区30多个一线连队,展示守岛官兵风采,在军区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

还有皋古清担纲的《新兵说吧》,在迷彩网搭成的帐篷内,请入营新兵面对镜头谈感受、吐心曲。你想,刚从地方青年身份转换塑形的新兵,本来内心就波涛汹涌,独自对着镜头,那还不放开了讲,说说心里话……这样的节目能不走心吗?没想到的是:上镜的新兵们说,这还是对自己的一次心灵净化、自我教育。

台里推出由王堃领衔主创的《脱口秀吧》《军之侠》《2015讲述阅兵那些事》等策划,以全新的表情、鲜活的话语体系,反映火热的军营生活,展示官兵的别样风采。

此外,台里集中力量对网站进行改版,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运用“碎片化传播”理念,打造“5秒钟抓住人、3分钟讲完一个故事”的视频节目。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互联网,早在两年前,台里便未雨绸缪开始转型。刘伯宇负责的《我的军营我的梦》栏目,种飞利负责的《强军梦·365个小故事》《说说心里话》栏目,周超、冯锋创作的焦点图、专题网页,都紧扣热点话题,个性鲜明,很受网友喜爱。台里的视频节目,走进了新华网、中国军网、优酷等网站,还在《解放军报》客户端、《人民前线》公众号、“冲锋号”(南京军区政工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介,单条最高点击量突破200多万次。

巧发声打响“思想战”

网络电视,有着直观鲜活的先天优势,但要想实现传播力突围,既要考虑“抓人”,也要琢磨给人何种影响。

青春无极限,台里打造的第一个品牌便是“致青春”系列。当时,电影《致青春》正在热播,编辑们在零星而大量的训练来稿中受到启发——官兵们用青春时光、热血、拼搏和智慧履责担当,用激情热烈的方式,向逝去的青春致敬,这难道不是最为纯粹也最该褒奖的“致青春”嘛!

灵感诞生了,编辑们说干就干。一个个热血偾张的画面、一句句土得掉渣但真诚朴实的话语,一幅幅内涵丰富直观的特写镜头,组成了普通官兵生活场景的“相册”。短短四五分钟的视频,堪称“浓缩版”的纪实片,而且那样的滚烫走心,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对抹黑英雄、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行,既要敢于交锋,也要善于发声,用巧发声来实现“软着陆”。台里坚持“草根+思想”的传播理念,使节目接了地气长了灵气,更有冲击力。其他军区一网友留言道:“都说政治教育难搞,难在进入不了官兵的

头脑。看了南京军区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却让人感到走心又入脑。有因就有果,教育者用心方能让被教育者走心,教育者动脑才能让被教育者入脑。教育者们,都‘长点心’吧!”

为解开官兵思想上的“扣子”,台里在策划中不回避热点话题。推出的《实战化训练,说说你眼中的及格与优秀》,是为帮助官兵走出考核成绩下滑带来的纠结;围绕政治教育难抓住人、易出现“雨过地皮湿”的现象,推出《聚力攻坚,18位政委畅谈教育创新“行与思”》;推出专题《抗出活力打出血性拼出战力》,让跨区演习官兵看淡输赢谋打赢,为普通官兵在演练中的付出、精彩和收获点赞。

为了让“大主题”宣传立起来、动起来,台里学习“走转改”专栏风格,在小切口、拟人化、现场感上多做文章,竭力让节目和每名网友相关联,让报道走近官兵。台里策划推出《让烈士事迹鲜活起来》《强军路上“大后方”系列访谈》《强军战歌来到我身边》等,都凭借细节的力量,在网友中留下了烙印。

今年的主题教育展开后,台里第一时间推出《我为“四有”军人代言》专题,让身边好战友树起看得见的标杆;以电影《头狼》热播为契机,推出连长系列报道《说说咱连的“头狼”》;以士官长制度试点为载体,策划《士官长制度,将带给我们什么》;针对青年官兵“求新、求炫”的心理需求,推出“强军系列动漫”,力求抢先发声的传播效果。

思想问题解决好,其他问题好解决。虽然言轻声小,但他们一直向官兵爱看、节目走心、触动心灵的方向努力。

“互联网思维”生根开花

“网络电视≠把电视放到网上播。”

这个简单的结论,却是台里三年来反复探索实践,才深刻体会、感悟到的。从开始时的竭力做精品节目,到后来的数量叠加,再到琢磨用网,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大家边干边悟。

该破的破,该立的立,破立并举中谋发展。受“互联网+”思维的启发,今年以来,台里融合腾讯、助讯通和飞秋等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的传播功能,着力获取更大的传播效应。

围绕“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个主题,台里制作播出系列励志穿越剧《军之侠》和微访谈《小牛有约》。这些原创节目,实现了“策划前网上调查、制作中网上宣传、播出后网上互动”的运作理念,开启了网络宣传新模式。

除探索出“选题来自网络、策划依靠网络、制作依托网络”的依网用网新路子,在运行机制上他们也大胆改进。和部队实施“扁平化”的指挥模式一样,编辑部着眼创新组建任务团队,目标是小型化、模块化。

放眼世界创新型企业,“班长”已成为决战决胜的主力,打赢“班长的战争”已成为竞争的利器。无论是微软、苹果、谷歌,还是中国的腾讯,其赢得市场的主导产品,都是小团队研发的。即使是通用电气等一些传统大型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之时,也开始组建小分队。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编辑部形成了“策划、协调、临时团队”为架构的“三足鼎立”模式:台领导在受领任务和形成决心后,通过策划组的研究论证,迅速拿出实施细则;当月值班编辑作为牵头人,搞好分工、协调、督促、落实,并兼顾好日常工作;临时团队在组建上,一般三到四人,成员含创意编导、视频拍摄、剪辑包装、网页设计等人员。

这样的结构运行平稳,能适应网络媒体快节奏、突发性强的特点。如此一来,人员自主性不强、劳动效益不高、创新动力不足等情形得到改变。由此还形成了连锁效应:大家的专业意识强了,学习劲头高了;协作意识变强,平等民主的氛围浓了;出击更迅速,应变能力增强。

靠着灵活的机制,台里在完成主体节目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个性化专题110多个,品牌栏目30多个。

今年11月底,网台微信公众号“东线军视”试运行

成长,就是不断地突围

刚开播的日子,是一段怎样的情形:因缺稿乏人,几个人每天像疯了一样四处打电话约稿,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了,约稿仍不见踪影,大家四处在电话里“恫吓”、高声责骂催稿。

因为编辑力量不足,台里的士官唐高林、许刚、江皓、林旺权等人火线上阵,犹如敢死队员一样,扛着“炸药包”冲锋陷阵;林旺权刚来的那段时间,体重一下子减轻了20多斤,报到时的彪悍劲儿一下子被疲倦和思考的文气取代了。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要求高,负责后期包装的何梓舟常往地下的垫子一躺,抓紧时间打个盹,有时刚躺下便被叫起来修改、完善节目,都从无怨言。

听女主播牛隆爽说,有次深夜她录完节目回宿舍时两腿发软,一下跌倒在灌木丛里,爬起来一看两个膝盖全是泥,一个人流着眼泪回宿舍。第二天,她的帖子是“自己选的路,跪着都要走完”;而男主播崔贺林,来报到时是个英气逼人的帅小伙,几个月后头上现出白发,脸上写满了憔悴……

一个新组建单位,要全速运转,原有的工作模式都被打乱,实在是苦不堪言。那段刚开播的日子,发生了多少我们自己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

1000多个日夜的积淀,融入生命的年轮,也成为网络电视台继续前进的支撑和动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个平台上拼搏的,不少是来轮训的新闻骨干,他们来的来、走的走,长则年把,短则几月,但不变的是创造的激情、同样精彩的演绎!

向前走,直面新的突围。网络电视台行走在创新突围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官兵
既接“天气”更重“地气”
对青年官兵军营成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正在办”要“真在办”
改善训练条件 为官兵施展拳脚提供保障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