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积极
2015-12-02
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积极
专家认为,相对于通过大规模购买资产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近期实施的货币政策仍可谓稳健积极。
提振经济“松绑”地方政府
专家认为,相对于通过大规模购买资产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近期实施的货币政策仍可谓稳健偏松。
而中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市场定价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最近一次的降息为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主要目的还在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今年4月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仅增12%,创下自2001年以来的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跌破6%,已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最低点,居民消费指数(CPI)有所企稳但仍在低位徘徊,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8个月为负值,短期内难有起色。
“二季度经济形势总体仍难言乐观,4月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低迷,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旧偏低,基建投资独木难支,特别是PPI继续下行,降幅不见收窄,通缩风险加大,在此情况下,降息有利于促进实际融资成本下降,推动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连平说。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通缩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降息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降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松绑”,缓解其债务压力。财政部近期宣布发行1万亿元的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置换处理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实质是将地方政府原来的平台债、城投债等转变为公开发行的债券。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本,有利于其存量债务置换。
俞平康表示,降息有利于长期利率的下行,使市场投资者接受地方政府要求的低利率水平,创造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低息试点,保证财政资金的顺利筹措。
三大领域政策粘合度增强
“从央行已经出台的措施看,现在的货币政策在操作手段上更加积极。”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称,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化,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对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央行在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也将秉承这种积极态度。
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开始,近半年时间共进行了三次降息、两次降准,且力度呈递增态势,并伴之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超过2万亿元,再加上央行对新创设流动性工具的续作,这段时间投放的基础货币已接近3万亿元。同时,今年一季度每个月的新增信贷均超过万亿元。
“还是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政策实施的效果上。”资深业内人士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仍会继续实施,但将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综合运用价量工具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但更多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后续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仍是“稳健的”,但从当前看,央行在应对实体经济变化的手段上已经开始向“积极”转化。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三大支柱,财政、货币、股市三大领域的政策正在积极行动起来,而且粘合度正在明显增强。这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保障。
今年3月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基础货币投放的资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国务院刚刚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再增5000亿元;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也会考虑新股发行对流动性的扰动以及股市的承受能力。这些变化加深了货币政策、银行业与股市的互联互通。
同时,财政政策的积极以及财税系统对影响股市运行的传言及时进行澄清,也增强了财政政策与股市的联系。
反过来,股市的健康运行也将增厚税收规模,反哺财政;同时,货币政策调整释放的资金将对股市发挥积极作用,股市的向好可以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
“财政、货币、股市三大领域政策联袂积极,且粘合度增强,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福音。”上述商业银行人士称。
中国金融领域将发生显著变化
未来,在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施行下,中国金融领域及相关经济领域都将发生显著变化。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连平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实施的情况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加快推进。“鉴于此次降息前多数银行存款利率并未上浮到顶,存款定价已经呈现出差异化格局,预计此次上浮倍数扩大至1.5倍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会有所扩大但并不会到顶,存款利率定价进一步体现出差异化。”连平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几乎已经完成。
俞平康认为,商业银行的“惜贷”情绪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削弱降息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的实际作用,而商业银行的揽储行为可能会进一步推升银行的负债成本,也对实际贷款利率造成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企业受益于降息更为明显”。
此外,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房地产行业的企稳。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回暖,房价在部分城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专家认为,降息有助于延续近期一系列地产行业利好政策的正面效果。不过,除了部分大城市外,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正在削弱,地产行业的复苏趋势并不会很强劲。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5月发表的特别报告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在2014年实现了大幅度开放,进而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将继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报告对中国未来18个月中可能推进的金融改革进行了预测,即深度改革将侧重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深化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五方面。
报告指出,这些改革的成功实施将大大提高中国在接下来几年中的生产力增长及经济潜力。
未来货币政策还有放松空间
那么,中国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吗?
有专家认为,在总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连平表示,若经济运行仍不见好转,PPI进一步下行,通缩风险加大,未来可能再次小幅降息。而中国目前的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年内仍有可能下调0.5-1个百分点。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目前一些货币利率已经下降到2%以下,创下近5年来的新低,货币政策偏松正进一步加剧。此外,目前的名义贷款利率为6.8%,实际贷款利率更是达到8%,高于GDP的名义增速,“进一步的偏松无疑是未来货币政策的大方向”。
专家同时指出,从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的角度看,也需要通过降准、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等方式改善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业内人士预计,此次降息后,降准降息还将相继出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地方债务置换提供低利率环境。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预计,中国6月将再降息一次,并且中国第三季度还将再降息降准一次;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宽松政策的组合在下半年将更有效地提振投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在下半年将微幅反弹至7.1%。而在中国政府宣布放松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控制前,该行曾预计中国经济将下行。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指出,在中国未实施该财政政策之前,该行担忧中国政府放松政策的举动可能“太晚”、幅度也可能“太小”,将加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中国这一财政政策立场的变化显示中国官员达成一致意见,即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任务;预计中国政策措施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将更加有效且协调,并将减少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