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明
2015-12-02
从清华战国简看先秦时期“地中”思想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保训》是一篇颇具价值的先秦古遗书,其所述的早期“地中”乃由舜所测得,地在历山(今河南濮阳一带)。其时囿于夷夏东西的政治格局,致所求之地中更重南、北的取中。晚期“地中”则由上甲微所测得,地在河洛有易之地(今河南嵩山、洛水一带)。其时在夏王朝开创的新的政治地理的框架下,地中的思想不独限于南、北,同时也要考虑东、西的取中,从而在九州的基础上形成了“四方之中”的观念。这一地中的变迁历史不仅与考古学所反映的早期圭表的发现地点以及晚期地中的地理传承至为吻合,而且可以 获得文献史料与天学传统的明确佐证。《保训》所载早晚地中变迁的史实体现着居中而治的政治史观,这一传统脉络清晰,源流分明。舜测地中的说法体现了战国时的古史观念,上甲微变求地中的作为则应该可以作为信史。
(冯时,《考古学报》2015年第2期)
中国古代丧葬中的晋制
中国古代墓葬的演变存在周制、汉制与晋制,汉、唐经历了由崇尚厚葬到倡导薄葬,再重厚葬的演变。与汉制相比,晋墓的变化包含着三种关键性内容。其一,取消了墓上立祠堂、石碑、石表、石兽的做法。其二,墓葬形制逐渐以方形单室墓为主。其三,俑群组成的仪仗成为随葬品的核心组合。由此,墓葬外表现象和内部结构以及随葬品为之大变,这是一场制度的变革。丧葬中的晋制是配合了 当时一系列的政治、文化调整,以新的文化符号方式顺理成章进入正统地位,并非是自行演变中的量变,是与汉制相区别的质变 。
(齐东方,《考古学报》2015 年第3 期)
苏美尔人的地下世界观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为人必然死亡,而且人死后将以灵魂的形式在地下世界继续存在。苏美尔人对地下世界的想象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一种认为地下世界是一处黑暗、荒凉而又虚无的地方,这反映了苏美尔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死亡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下世界是一处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地方,死后灵魂在那里过着与生前相同的生活,这种地下世界观反应了苏美尔人的来世观念。苏美尔人眼中的地府是由神明们进行统治的,地府诸神均有各自的头衔和职能,他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地下世界行政管理体系。
(陈艳丽、吴宇虹,(《史学月刊》2015 年第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