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 填补短板正当时

2015-12-01小聂

中国设备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强国制造业

文/小聂

“中国制造2025” 填补短板正当时

文/小聂

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就会导致集成创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致使我国工业长期停留在“引进”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这是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一大短板。

德国的工业4.0战略作为引燃工业模式大战的导火索,已然成为引领世界工业发展的新航标。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为了加紧布局、重振雄威,不少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纷纷踏上“再工业化”的时代战车,将先进制造业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这将影响、决定和改变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格局和走向。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已拥有国际前沿的一批工程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如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天河一号、高铁成网、海洋钻机等;并且一批企业拥有全球知名度,如华为、阿里、联想、海尔等。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有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有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事实证明,我国是有能力、有实力在工业革命的风雨浪潮中激流勇进、积极有为的。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的是工业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发展路径上,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主攻智能制造战略高地,力求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制造关系到了全世界的吃穿用住行,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我国在世界的形象

“中国制造2025”拔锚启航

可以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制造关系到了全世界的吃穿用住行,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我国在世界的形象,不过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下,世界各国都把目标瞄准了制造业,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国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3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制造引向何方?工信部部长苗圩是这样回答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最终要实现我们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为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这10大领域。特别的是,要重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苗圩介绍,“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10年里,制造业的复兴和升级,再造中国制造优势,将成为我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核心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所要研究的所要占据的一个新的制高点。要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这个目标,“中国制造2025”只是由大变强迈出的第一步。通过这10年的努力,使我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非常期待制造业在第一个10年破茧而出。《中国制造2025》用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给出了诠释。9大任务涉及制造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切入制造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的9大问题10大重点领域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精心遴选出对建设制造强国最为紧要的发展重点;5项重大工程立足攻克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精确击中我国多年来制造业积重难返的七寸。

“互联网+工业制造”势不可挡

苗圩表示,“搭建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框架,就会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优势产业。但过去几年,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临制造工艺粗糙、假货横行的困境。面对“中国制造”逐渐呈现后劲不足的疲弱态势,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根据报道,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可以说,互联网工业的发展将势不可挡!

已有许多知名企业紧跟“互联网+”的浪潮,并且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海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他们正在打造“互联网工厂”。目前,海尔开始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用户下订单,订单上生产线,生产线通过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海尔还在探索将消费者与生产线机器人互联,比如,有消费者想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饮料瓶上,信息便可通过网络传给生产线机器人,机器人获取头像后就可以将其印在瓶子上。再比如,特斯拉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青岛红领通过互联网引入用户参与研发、设计以及全球的物料配送和销售等。可以说,在工业制造领域,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规模制造,正在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特色。

在工业制造领域,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规模制造,正在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特色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并正在深度改造传统制造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价值传递,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这种去中间化的形式,重构了商业链条。我国拥有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生态体系。一直以来,在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制造业同样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

但同时,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不能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片面理解为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或者仅理解成是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等等。通过自动化改造,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关键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全面渗透至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从运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中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

填补“四基”短板任重道远

中国制造好比是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块头大,进步快。但是这个运动员可不是完全健康,因为他有一些急需治疗的陈旧性老伤。就像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我们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了,但是我们还大而不强,我们从现在开始,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这就是我们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时代的背景。”

一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取决于这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制造有非常多的优势,巨大的市场、一批有活力的企业,相对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国家的顶层设计等,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由大做强的条件和基础。但是,中国制造能做多强,更取决于它的短板填补状况。

有分析指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就会导致集成创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致使我国工业长期停留在“引进”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这是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的一大短板。

缺“核”少“芯”当仁不让排在首位,毕竟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发展要看别人的眼色,中国制造就会始终徘徊在中国组装这个水平线上。比如,我国液气密行业基础研发能力薄弱,液压产品多以模仿、仿制为主,企业缺乏自主核心制造技术;有关滚动轴承的40多项国际标准,没有一项是我国轴承行业主持执行或参与制定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少创新、缺设计。缺少创新和设计能力对产品的影响巨大,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能不能挣到钱。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长期缺少“四基”产品和技术,整机自主创新能力无“基”而终。在计算机、移动通信领域,目前智能终端芯片和操作系统基本上都由国外掌控,高性能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自主提供能力仍然较低,光纤光缆生产所需的四氯化硅等关键材料严重依赖欧洲和日本企业。

中国制造能做多强,更取决于它的短板填补状况

其三,我国制造缺人才,最紧缺的则是蓝领精英,他们才是中国制造能否落到实处的最坚实的保障。工匠和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出产品和出精品最大的区别。我们的技术创新、人才积累,确实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其四,我国的各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研究与实践表明,推进智能制造无疑是一个复杂的企业创新发展系统工程,既要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也要同步建立与之紧密关联的智能研发、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系统;既要改造升级现有的加工设备和制造工艺,也要同步优化重组业务体系,并使之深度融合,全面发展。

综合各种原因,我国制造业企业追踪工业4.0,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还需要大量的“补课”,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和方方面面的强基,重点是尽快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工控软件和加工设备为一体的信息集成平台,优化重组业务体系,改造升级加工设备,加强质量、服务和基础管理体系建设等。

因此,推进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一定要着眼于智能工厂建设方向,不能简单的认为智能制造就是互联网车间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不能过于强调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等加工设备及测控装置的改造升级,更不能忽视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基础管理,乃至企业整体能力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强国战略首次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自此,我国工业经济起航腾飞的号角正式吹响。按照这一战略规划,到2045年,我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工业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想通、一脉相承,相信工业制造强国与中华民族复兴在21世纪中期的相遇一定是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强国制造业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秦晋争霸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