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旅游市场调研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5-12-01张德化
王 伟,张德化
(1.安徽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对于扩大人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凤阳县位于安徽东北部,淮河南岸,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旅游资源丰富,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就出生于此、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也位于凤阳,还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戏,所以凤阳很早就以“皇帝之乡”、“改革之乡”、“花鼓之乡”闻名于天下,是皖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组成部分。
本文立足于凤阳县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对凤阳县旅游市场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提出促进凤阳县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促进凤阳县经济在“十三五”时期实现更快的发展。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选取狼巷迷谷、韭山洞、明中都鼓楼、明皇陵、小岗村等5个景区,对游客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74人,女性26人。“凤阳县旅游游客调查问卷”共涉及:游客个人基本情况、旅游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宣传方式对游客出游的影响等。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的方法。
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凤阳县旅游市场现状
2.1.1 来凤阳县旅游人员特征
图1说明中青年旅客是来凤阳县旅游的主要人群,图2显示工薪阶层是外出旅游度假的主体,图3表明客源地方面以蚌埠、合肥等安徽省内城市为主,图4表明游客游览次数以一次为主,说明凤阳在招揽旅游回头客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1.2 旅游目的和方式特征
图5说明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是游客来凤阳的主要目的,因此提高凤阳自然景观利用,建设休闲度假设施是凤阳旅游市场开发工作的重点。图6显示出出游方式以家庭自驾游和散客旅游为主,分别占62%和32%,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比较少,旅游方式正向越来越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2.1.3 旅游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图7和图8反映出凤阳县在旅游住宿方面应该更好的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开发当地特色美食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游客,满足游客就餐需求。图9所示,在对游客进行来凤阳旅游时间的调查中,73.68%的游客选择在节假日出行,周末出行的占10.53%,年假出行的占7.02%,其他时间出行的占8.77%。说明来凤阳旅游人员主要是利用节假日时间出游。图10指出改进交通设施、景区价格及服务是凤阳县旅游相关单位和企业应着重进行改进的地方。
2.1.4 宣传方式对游客出游的影响 图11显示游客了解凤阳县旅游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说明旅游相关单位和企业在媒体宣传方面的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图12说明在节日活动宣传方面,旅游目的地举办季节性自然美景活动最能调动游客旅游的愿望,文化性、民俗性旅游节日活动也是能够吸引游客出游的方法。图13显示在宣传方式上,43.64%的游客认为目的地形象广告最有吸引力,选择游记的占27.27%,目的地资讯的占14.55%,特价产品广告占3.64%,其他占10.9%。
2.2 影响凤阳县旅游发展的因素
2.2.1 交通、住宿等旅游设施不完善 凤阳县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离城市较远,去往南部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东部小岗村耗时较长,游客游览观光后在当地住宿条件有限,旅馆较少,生活物品提供不到位,其他景区也存在类似情况,即便县内也是高星级酒店较少,服务设施不够先进,宾馆拥有床位过少,旅游商品不够丰富,可供游客选择的不多[1],满足不了游客在远离城市景区度假休闲的需求。去往景区道路交通指示标志不明显,给以家庭自驾游和散客为主的来凤阳旅游人士出游造成很大困扰,道路建设滞后,通往明皇陵景区还存在泥土道路,狼巷迷谷、韭山洞等景区前广场也没有进行硬化处理,这些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造成很负面的旅游体验,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意愿。
2.2.2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凤阳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较多,目前已开发狼巷迷谷、韭山洞、禅窟寺、龙兴寺、明中都鼓楼、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卧牛湖和小岗村等诸多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北人文、南自然、东部红色”的旅游格局[2]。但是各景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狼巷迷谷景区只是提供游客观光,在森林度假生活等高层次方面完全没有开发;号称“江北第一洞”的韭山洞也只停留在观光层次,独特的地貌资源没有形成特色,形成精品;明中都古城遗址目前只存在部分明代墙体,游客看到的是断壁残垣,没有修缮开发,无历史厚重感,无教育意义,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文物古迹沉寂于世。规模小、层次低、游览内容较少、与游客互动程度低是目前凤阳县旅游市场的主要现状,使游客来凤阳旅游基本是进行观光旅游,兴趣降低,停留时间短。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尚有很多工作要做。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发,是旅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旅游人气,提高旅游收入,促进凤阳县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2.2.3 资金投入不足 凤阳是一个皖北农业大县,经济实力有限。交通、住宿等旅游设施的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充分,根本原因还是资金投入的太少。面对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繁重的任务,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旅游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有限,招商引资进行旅游开发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方面原因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使拥有如此丰富旅游资源大县的旅游市场没有完全释放出其潜力,规模经济没有形成,所以资金的有限投入束缚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2.4 凤阳县城市建设滞后影响旅游业发展 凤阳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势南高北低,如此地貌分布格局,使得凤阳历代的主要人文活动集中于北部与中部地区[3],城市在北部,山地森林资源在南部,小岗村等红色旅游资源在东部。游客来凤阳旅游首先进入县城区域,然后通过道路,交通工具进入各个景区。城市建设管理的好坏是游客进入凤阳的第一印象,而当前凤阳城市存在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城市垃圾处理不到位等现象,沿街建筑立面美化、道路绿化工作做得不够好,离省级园林城市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城市美誉度低,对凤阳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2.5 旅游资源的宣传不到位 凤阳旅游资源虽然独具特色,品味较高,但游客了解的渠道有限。从调查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大多数旅游都是从身边亲朋、好友、同事了解,而不是宣传媒介,说明宣传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虽然凤阳的传统营销模式一直在做,但是宣传密度、频率、范围不是很大,客源地随着距离扩大游客逐渐减少,凤阳县整体旅游知名度不高。由于来凤阳旅游以中青年人为主,他们更加习惯便捷化、智慧化的旅游宣传手段,但凤阳县旅游网络宣传方式未能有效利用,效果不明显。所以加大宣传仍是旅游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适当的宣传,即使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也是无人知晓。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凤阳县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旅游格局。游客的年龄、收入等特征对其来凤阳旅游有较大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宣传、引导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凤阳县在交通、住宿和餐饮服务、城市建设等旅游软硬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凤阳县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宣传方面还应加大工作力度,以促使凤阳的整体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
3.2 建议
3.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各旅游景区上档升级 凤阳旅游业要进入快速发展期,解决旅游资金问题是关键。资金缺乏一直限制着凤阳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因为旅游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加之凤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旅游投资光靠某一途径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旅游投入[4]。凤阳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支持,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也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三方资本共同开发景区,改善交通、住宿等设施,改善景区环境。政府可以先期做好旅游项目的编制工作,为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基础。政府还应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安全管理,提高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指导有关企业创建星级旅游景区,全面推进各旅游景区上档升级。
3.2.2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旅游经济发展环境 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在凤阳旅游产业中,管理模式落后,并且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目前,凤阳旅游资源分6个部门管理:明皇陵、明中都皇城属于文化局管理;明中都鼓楼、韭山洞属于旅游局管理;龙兴寺属于宗教局管理;禅窟寺属于林业局管理;卧牛湖属于水务局管理;小岗村属于小溪河镇管理[5]。这样的隶属关系,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凤阳县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旅游资源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规划开发,营造凤阳旅游的整体氛围,避免各景区开发管理各自为政,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造成资源浪费。着力提高凤阳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绿化、美化设施,形成干净、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为凤阳县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城市休闲购物与自然美景、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旅游新格局。
3.2.3 做好旅游宣传和产品开发工作,使凤阳旅游深入人心 根据调研,71%的游客希望吃到当地特色食品,这充分说明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特色产品的关注。凤阳历史悠久,可以根据朱元璋在凤阳有关历史传说编撰书籍、开发明朝建筑风格的仿古小建筑纪念品以及方便携带的凤阳花鼓、凤画等旅游衍生品,食品方面,推荐凤阳特色皇家御膳豆腐、贡品粉丝和御膳麻油、小岗村生产的花生、葡萄等绿色无污染的农家土特产,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使游客感到来凤阳旅游更加有乐趣,有新意,有特色,加深对凤阳历史人文的了解。
继续发挥传统营销主渠道作用,加大在电视、杂志、报刊上投放凤阳旅游广告的力度,增加密度、频率和范围,使人们耳熟能详。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旅游产品推介会,加强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针对现代人获取信息方式的特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如通过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推荐凤阳旅游,与美团网、同程网等公司进行合作,引导游客在网上积极撰写凤阳旅游游记,增强吸引力和互动性。对反映凤阳县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及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反映大包干事件的电影《鼓乡春晓》和电视剧《十八个手印》;反映朱元璋夫妇的电视剧《凤阳情——大脚马皇后》和《凤阳小子——朱元璋》等[6],大力宣传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扩大了凤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发挥各种宣传方式的优势,使宣传工作达到最佳效果,深入人心,形成旅游市场的良好形象。
[1]李卓冉,孙得东,连洪燕.凤阳县明文化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9):203-205.
[2]刘亮.地方理论视阈下凤阳明文化旅游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4,16(5):18-20,32.
[3]史正山,黄成林.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6):24-29.
[4]万绪才,聂献忠,沈思保,等.安徽凤阳旅游资源结构及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69-72.
[5]赵伟峰.基于循环经济的凤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北方经贸,2009(2):117-120.
[6]伏科俊.凤阳独特的文化现象考察及成因探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