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运后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持续发展对策研究①

2015-12-01杨洋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4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4期
关键词:辽宁省教练员辽宁

杨洋(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42)

十二运后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持续发展对策研究①

杨洋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42)

辽宁省作为国家的传统体育大省、强省,其优势项目的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竞技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整体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凝炼发展优势,指出发展瓶颈,明晰影响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建议及措施,旨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辽宁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辽宁乃至我国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针对性的理论参考。

辽宁 竞技体育 优势项目 对策

辽宁省一直拥有着优良的竞技体育传统,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世界级大赛中,辽宁籍选手累计获得了300多个世界冠军称号,在历届全运会中,辽宁籍运动员先后获得800余枚奖牌,位列全国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前茅,所有数据都表明辽宁省拥有着强大的竞技体育实力,具体表现在女子的(乒乓球、柔道、排球、羽毛球、艺术体操、赛艇、摔跤、击剑)、男子项目(拳击、曲棍球)等项目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基础,于此同时,在女子项目(马拉松、曲棍球、链球、重剑个人、垒球)等项目、篮球男子项目(排球、竞走、篮球)等项目,在未来赛场上具备争金夺银的发展潜力。

1 阻碍辽宁省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后备人才培养不足,优秀运动员流失严重

通过调查得知:近年来,辽宁省后备体育人才培养数量不足、高水平运动员数量逐年减少、人才培养梯队出现断层的现象,这种情况的持续出现势必影响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变,各项改革的深化发展,辽宁原有的三级训练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运动员、教练员数量持续减少,面对业余体校招生工作的调整与变化、经费捉襟见肘的现实,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的措施没有及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秀运动员的流失问题已经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辽宁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境与阻力。

1.2教练员队伍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在教练员选用方面欠缺行之有效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委任制比较常见,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练员队伍人才梯队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各层次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存在发展差距,对教练员的培训存在着由省级到基层的递减趋势,基层一线教练员的学习机会相对偏少,与此同时,存在着教练员人才梯队在结构上存在部分不合理,专业职称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现象。承担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任务的主要是各级、各类体校,其招收的学生年龄较小,文化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差,而各级体校的教学更多侧重于竞技训练,文化课教学工作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的措施跟不上,教学质量不高、造成了学训矛盾的产生,最终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文化素质不高。

1.3各级鼓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鼓励方式上更多地侧重于精神鼓励,重视比赛成绩,以比赛结果和奖牌作为鼓励主要依据,退役后保障制度相对滞后,对教练员队伍的鼓励同样存在着与运动员鼓励类似的问题。此外,对基层教练员的奖励不足,严重制约了教练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取得优秀竞赛成绩的同时,基层教练员多年的辛苦付出无法与所获奖励相匹配。

1.4科技投入有待增加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竞技体育中科技含量越来越多,许多科技成果迅速在竞技体育领域得以应用,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力的科技后盾作支撑。尽管辽宁竞技体育领域在近年来的科技保障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是放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辽宁竞技体育领域科技保障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于巩固和提升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竞争实力必将造成不小的影响。

2 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未来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1完善后备人才、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模式

积极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完善三级训练培养体制,面向未来要以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体育事业发展情况,不断提升后备人才储备能力。对于优秀运动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局面,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完善各种运动员培育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的鼓励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优秀运动员各项素质,促使他们成为真正拥有强大实力的高级人才,从而促进整个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2.2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练员选拔制度

真正注重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完善教练员的选拔体制,灵活运用多种选拔制度,选拔过程中应注重科学、公平、公开的考核标准,综合考评教练员的各项综合能力,尤其是对运动员的管理能力、临场指挥比赛能力、运动选材能力等能力的考量。加强教练员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教练员编写岗位大纲、参考教材,使培训工作系统、科学、有序地展开,建立稳定的教练员培训师资队伍,注重培训的考核工作,可以不定期选派教师出国访问、实地考察,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同时也可以聘请优秀国外有经验的团体、个人到国内讲学。

2.3不断完善各项鼓励机制

近年来,面对辽宁省高水平运动员不断外流的现象,针对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具有竞技水平高、运动成绩好、流动性强、在平时的训练工作中有较高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等特点,辽宁省不断具体的现实情况,认真反思,反复论证研究在高水平运动员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高度重视精神层面激励的同时,进一步不断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物质鼓励机制及退役保障、工作安置、受伤后的治疗等问题,这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领域在未来吸引优秀运动员、留住高水平运动人才,不断提升辽宁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4不断加大对优势项目的科技投入力度

在未来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积极把握世界竞技体育领域的发展脉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与保障力度。完善加强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科技投入为保障、科技机构有序运行、科技应用与开发有效融入运动队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科技保障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满足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对先进科学技术的需求,从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升新技、战术的研发水平,加快科研成果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中的应用进程,使科技创新更好地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持续发展服务。充分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规则、新赛制的更替必然引起相关的技战术打法,尤其是心理过程的改变,在竞训中不断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优势项目运动员实现成绩突破提供心理咨询保障。依靠尖端技术、设备和科技手段,科学、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和预测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解决辽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真正促进辽宁竞技体育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刘颖,肖洪钧,马策.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84-87.

[3]孙永言,北京奥运实现突破部分优势项目有隐忧[N].沈阳晚报,2007-12-04.

[4]马策,刘颖.影响和制约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96-97.

[5]郑锦惠,郭长涛,李莘.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及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25-30.

[6]王昭耕,张冰雨,辽宁省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77-178.

[7]邹师.雅典奥运会后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5(5):14-17.

G808.1

A

2095-2813(2015)12(a)-020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200

①杨洋(1981,1—),男,回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辽宁省教练员辽宁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