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12-01王凯太原学院体育部山西太原030032
王凯(太原学院体育部 山西太原 030032)
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凯
(太原学院体育部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为了解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出现的问题,该研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过程进行参与式观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并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改革后的一些看法,结果发现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出现项目评定标准不合理,测试组织过程不科学,测试结果不真实,成绩反馈无途径等一系列现象,促使大学生在体质测试改革后出现,紧张、焦虑、压力增大等心理问题,并依据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对体质测试的认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体质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标准
近年来,青少年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热点问题,尤其是青少年肥胖、近视、心理问题人数的剧增,且身体素质也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7月28日,我国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公布,近30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上都在持续下降。教育部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后,新标准统一了测试项目,将部分项目测试成绩做了调整,并将体育测试成绩与毕业证挂钩。2015年8月15日《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大学生在多项身体素质检测中不如中学生,说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一方面是为了解大学生普遍身体素质情况,掌握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并进行横向对比,总结经验制定有效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案;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大学生体育课完成情况,使学生更好了解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并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体质健康锻炼计划。
1 体质测试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大学生体质测试进行参与式观察,以期归纳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
1.1组织形式不合理
教育部没有对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形式进行明确要求,在我国高校中进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一般都是学校自主测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高校利用周六、日进行统一测试,出现测试时间相对不集中,测试人员不充足等问题;另一类高校抽取部分体育院系学生进行辅助测试,出现测试成绩不准确,学生测试安全等问题。高校在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测试人员不充足而常常会出现混乱现象,且有替考现象出现,各学校配备的测量仪器也区别很大,以至于各地区、学校进行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横向对比也显得毫无意义。
新标准中明确规定,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的测试评分标准不同,且大三大四要高于大一大二,然而全国99%的高校,大三大四不设置体育课,新标准却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标准有所提高。大三大四学生大部分时间忙于考研,出国,找工作,实习,写论文,作毕业设计等,锻炼身体的时间安排较少,新标准的制定,迫使部分本来应该在自习室、图书馆为了考研、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奔波的大学生走进在操场,开始恶补体育课程。
1.2评价方法不科学
为了不同地区以及学校间的能进行横向比较,2014年提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后,对大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进行了部分修改,取消了原有的选测项目,统一规定了体质测试项目。虽然新标准有利于统一测试和横向比较,但是也反映出体质测试评价方法过于“死板”,严格按照体质测试规定的时间、个数等标准去执行,而忽略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甚至有些项目的测试要求脱离实际,标准偏高,大部分学生表示很难达到基本要求,例如:男生的引体向上,11个为及格,然后在访问调查中发现有90%的学生不达标,甚至体育院系的学生达标率也超不高50%。
1.3测试结果不真实
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新标准改革后要求更严了,但是只要态度端正,能坚持跑下来,老师基本不会为难学生,都会给个及格分数”。说明目前体质测试仍然存在“水分”,为了避免自主测试的弊端,教育部采取随机抽取附件省高校教师组成的专家体质测试队伍对部分省市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不容乐观。抽测结果与学校上报情况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进行的自主测试,然后上报成绩,很少有学校负责人会让测试结果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如果真正能做到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师、校长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考核挂钩,青少年体质情况才可能会有所改善。
1.4成绩反馈无途径
体质测试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更好得了解自身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和一学年中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自身锻炼,自身的进步,有助于设定更好的锻炼目标和方案,下学年进行更好的身体素质锻炼。然而每年大学生体质测试后,很少有学生关注自己的体测成绩,更不会于自己历年成绩进行纵向对比,也没有相关教师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及处理办法,仅仅是提出体质测试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对体质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了“惩罚”手段。国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修改,无非是想更好、更快地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使大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更好的服务社会,而体质测试的成绩不能仅仅作为对部分身体素质不好学生的“惩罚”依据。
2 体质测试新标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走访调查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学生感慨体质测试成绩为毕业路上添了一道“坎”,部分大学生开始为了拿毕业证而努力锻炼;有少数学校将体育测试成绩与评奖、评优、入党挂钩,使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压力很大,开始对自己的评优而担忧。
虽然各大高校操场上掀起了锻炼热潮,大部分学生出现自发跑步的情况,但是这种行为是否会使大学生变成一种锻炼习惯?新标准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何种影响?现有充分的研究证明,心理动力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它与运动成绩的变化相关。外部动机有多种存在形式,但通常包括如奖励、奖品、金钱、表扬、社会认可和惧怕惩罚。体质测试的改革中,如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对大学生来说有可能会成为很好的外部动机,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外部奖励可以增加或减少内部动机(Siedentop&Ramey,1977),也可以说外部动机可以增加或减少内部动机,所以体质测试改革中出现的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挂钩不一定只是对
大学生参与锻炼的行为或体测成绩形成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作用,根据归因理论中解释,长期经历失败学生一般会将他们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原因。例如:对于一些过于肥胖大学生来说,新标准变得不可达到,有很多同学表示“我天生就很胖,从来没有达过标,即使我再努力,也很可能毕不了业了”;对于部分体质较弱的独身女而言,甚至一个仰卧起坐都完成不了,更是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到时候再说呗”。访谈结果显示,突如其来的新标准,使很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到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 结语
体质测试改革中出现项目评定标准不合理,测试组织过程不科学,测试结果不真实,成绩反馈无途径等一系列现象,都说明我国体质测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达成共识,协商解决;新标准造成对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则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及体育教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大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更加关注、关爱体育“后进生”,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改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使他们通过体育健全人格,改善心理健康,而不是为了分数、毕业而参与体育锻炼的功利化体育教育,为分数、毕业而体育锻炼的错误认知,而是要通过体质测试监督和检测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果,使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逐渐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辉.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9):88-92.
[2]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1):70-74.
[3]杨仁伟.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织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 (17):138,140.
[4]王凤仙.《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3):90-92.
[5]RichardH.Cox,著.运动心理学[M].王树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