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人善任话孙权

2015-12-01孔见

中华魂 2015年1期
关键词:吕蒙蜀汉东吴

文/孔见

读史札记

知人善任话孙权

文/孔见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群雄竞起中的一位佼佼者。他承父兄之业,雄踞东南,成为吴国开国大帝。他在文韬武略方面的非凡表现,就连他的政敌曹操也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感叹。

孙权在乱世能够造就一番事业,同他心胸宽广,气度恢宏,善于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注重打造自己的团队,有很大的关系。甘宁在旧主刘表、黄祖那里都得不到重用,归顺后,孙权对他信任有加,成为东吴一员名将;初克荆州时,潘濬不肯归附,孙权亲自到他家中探视,安抚体贴,并晓以大义,此人后来成为东吴名臣。孙权求贤若渴,不断从不同阶层中选贤举能,一旦发现英才,就加以重用。像陆逊原是一位没有名气的年轻人,却派他代吕蒙督军,结果他同吕蒙一起大败关羽,收复荆州。后来陆逊坐镇荆州,孙权复刻一枚自己的大印,交给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表示对他的完全信任。在著名的“夷陵之战”中,这位年轻的统帅设计火烧蜀军四十四营,大败刘备,为吴国建立了奇功。孙权对人才不求其全,善用其长。在他看来,人各有长短,扬其长,避其短,才是为将成功之道。他曾与陆逊谈论起周瑜、鲁肃和吕蒙诸人时,作了一番中肯的评论,他说:“周公瑾胆略过人,实为雄烈之臣。破曹操,得荆州,后人难继,而今君继之。鲁子敬在赤壁之战前力排众议,劝说我抗拒曹操,成帝王之业,何其快也。其见识远在张昭等人之上。后来劝我借荆州给刘备,是子敬一短。周公瑾劝我舍其短而用其长,我常以他比作汉朝名臣邓禹。吕子明少年之时,以为他不过是大胆勇猛,不避艰险而已。等他长大,学问益增,渐有韬略,仅次于周公瑾,但言谈话语尚不及。图取关羽,吕子明又远胜鲁子敬。鲁子敬曾给我写信道:‘关羽不足惧。’我知道这是子敬实际制服不了关羽,而表面说大话,但我仍加以宽恕,不求全责备他。但子敬统率军队,不管行军驻扎,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军纪肃然,其法亦是一美。”这很好地反映了孙权的知人用人之道,是值得称道的。

孙权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对部属关心、体恤,善抚将士,使君臣、将帅之间推诚相待,上下同心。像吕蒙年轻时不好读书,知识贫乏,孙权劝他读书长点学问。在孙权指点帮助下,一介武夫终于成为自学成才、富有文韬武略的一代将领,令人刮目相看。及至吕蒙积劳成疾,孙权把他接进内殿照料治疗,不惜重金悬赏求医求药。他自己常来探视,但又恐病人劳累,让人在墙上凿一小洞,便于他看望。每当吕蒙偶有起色,他便欣喜异常;见其病情转重,就会黯然神伤,寝食难安。吕蒙终于不治,孙权为之哀痛伤身,将士无不感动。他常常当着将士的面,亲手指点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领身上留下的伤疤,表达感激之情。他的爱将凌统早亡,就把他的幼子领入内宫抚养,视同己出。孙权在一个长时期内能做到虚怀若谷,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他说:“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而有纯白的狐裘,这是集众狐而成的。能用众人之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人之智,则无畏于圣人。”他信任部属,不无故猜疑别人。有人因为诸葛瑾和诸葛亮的一层关系而告发他里通蜀汉,孙权说:“我与诸葛子瑜,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这种爱惜人才、关心和重用人才,造成了内部和睦、上下一心的良好氛围。像老将程普与周瑜相处,他感慨地说:“与周公瑾相交,好像饮甘醇美酒一样,不觉令人自醉。”在赤壁之战中老将黄盖主动献计,以诈降协助周瑜打败曹操,也是将帅之间同心协作的一个范例。同时,这也使天下之士望风而至,使东吴人才汇聚,贤臣猛将如云。难怪当蜀汉有人建议讨伐孙权时,诸葛亮回答说:“东吴贤才良多,将相和睦,不可一朝而定。”

当然,孙权并不是完美的,特别是他的晚年,排斥忠良,重用奸佞,刚愎自用,闭塞言路,失去了创业时期的英雄气质,表现了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我们要善于向古人、向历史吸取智慧,学习历史经验,不断完善自己,领导干部尤应如此。

猜你喜欢

吕蒙蜀汉东吴
屡建奇功的吕蒙
吕蒙自强不息
浅论“太伯奔吴”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吕蒙白衣渡江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孙权的“窥视墙”
论西晋统一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