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①

2015-12-01毕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理念体育锻炼新课程

毕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论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①

毕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体育锻炼同样不能忽视。大多数的高中生除了体育课进行锻炼之外,因高考的压力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由此体育课对高中生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形成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该文围绕高中体育教学,对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探讨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新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民体育的热潮。而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讲,有必要跟随社会发展形势,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学对其他文化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能愉悦身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高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引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构建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体育教学秩序,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高中教育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对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高中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着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

1.1教育观念落后

高中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高中的教学工作也都是以文化课的教学为主,忽视了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教学与过去相比并没有良好的改观。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高中体育教学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高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的要求缺乏一定的认识,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主要以体育的知识技能教学为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考虑。高中体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健康第一”为主,而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着重于运动成绩的考察,并将其作为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参考。教育思想意识落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无法为高中体育教学服务[1]。

1.2教学模式枯燥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呈现程序化,对体育单项教学通常都是对该项目进行讲解,然后亲身进行动作示范,最后学生自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形成了固化的体育竞技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教学当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生之间是存在体质差异的,只通过体育竞技成绩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竞技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1.3体育设施不齐全

高中体育课教学器材有限,体育设施不齐全,其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经费大部分投入到文化课教学当中,而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较少,导致体育经费不足。高中的体育场地维护和修缮工作不到位,体育器材只有简单的几种,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实际需要。还有一些体育器材消耗较大,不能及时地予以更新和维护,难以长期地使用下去。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体育设施不齐全在很大程度限制了教学的进行,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理念体育教学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2]。

2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根据近几年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体质处于严重的下滑趋势,而缺乏体育锻炼是最主要的原因。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工作都开始借助先进的工具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尤其是高中生。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影响,学习效果不佳,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逐渐显现[3]。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学习,体育活动大幅度减少。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如果这种精神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缓解学生身心压力的方法途径有很多种,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就是体育锻炼。高中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很少,而体育课就成了他们锻炼身体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有效开展体育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缓解学习压力。体育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高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未曾将体育锻炼看作是缓解学习压力的途径,致使体育教学效果不佳。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则针对这一现状予以良好的改善,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来自学习的压力,放松身心,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3 新理念下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革,构建更加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3.1以学生为主体

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要具有时代的气息,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以此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改变原有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体育教学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有效地挖掘出个人潜力,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某一方面的潜力,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实现“因材施教”,选择学生喜欢和擅长的体育项目,同时体育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体育专长,开设多种体育教学项目,合理的安排教学。以鞍山市第六中学为例,在体育教学当中,采用选项排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并根据学生的选择而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体育项目分成不同的组别,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个项目。考虑到某些体育项目报名人数偏多或偏少的情况,在体育项目填报当中要填写备用选择,教师可以作为参考而进行合理的调配,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体育教学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下去[4]。

其次,改变原有“传习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运动,加强对体育竞技动作的理解,给学生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能够自我挖掘,发挥潜力,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的效果。

最后,学生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体育项目上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真正做到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达到身心的愉悦,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习的压力。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3.2体育融入生活

高中体育教学只是体育锻炼的良好开端,体育锻炼应该持续的进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生活当中。体育观念应该扎根在学生的内心当中。高中体育教学观念要有所转变,从长远的眼光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体育教学,并将某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作为学生能够持续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真正将体育融入到生活当中。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在该项目上的竞技水平。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引导,将体育锻炼形成学生的一种志向,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将体育锻炼持续的进行下去。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堂,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以北京人大附中为例,除了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还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普及体育运动。根据教学安排,开展足球、篮球比赛以及羽毛球等竞技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赛当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体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体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忘记体育锻炼,并长期的持续下去,实现体育融入生活的重要目标[6]。

4 结语

新理念下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打造了多元化的高中体育教学,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将体育融入生活,充分发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效缓解高中生的精神压力,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对高中现代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宋丽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张勇.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11):68.

[4]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9-50.

[5]王益.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7):69,71.

[6]章锦泛.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4):12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76-02

作者简介:①毕海(1980—),男,汉,山西宁武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方面。

猜你喜欢

新理念体育锻炼新课程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回答时代新课题,践行时代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