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易发群体发病率与主要发病原因的研究

2015-12-01吴佳润赵斌霞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椎间盘颈椎颈椎病

吴佳润  赵斌霞(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海口 571158)

颈椎病易发群体发病率与主要发病原因的研究

吴佳润赵斌霞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颈椎病(cervicalsyndrome)是指椎间盘变性、颈椎失稳、椎间关节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状[1]。颈椎病是临床医学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生活学习压力的增加,都导致人类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短,伏案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上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均促使颈椎病近年来的发病率较以往明显增高,而且发病的人群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因此,总结颈椎的发病原因,并做出有效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不同方面对颈椎病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深入剖析造成颈椎病的原因,为针对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字:颈椎病职业失衡性别

1 颈椎的主要发病原因

有研究表明,生活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及吸烟史、吸烟年龄大小、吸烟量、卧高硬枕、急性和慢性咽喉部感染史、慢性咽喉部感染时间和程度、每日平均低头工作超过4小时都是导致颈椎发病的重要因素。

2 引发动力平衡失调的因素

2.1风寒湿刺激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关节疼痛原因的记载,中医称其为“痹”。《皇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翼·痹证统论》中也有提到:“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由此中医认为,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入体,导致经络闭阻,血气不畅,从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

颈椎患病率逐年攀升与人们忽视颈部保暖是分不开的,常见有年轻人为了所谓的美观,在低温的室外暴露颈部,很多人在夜间睡觉时不注意颈部保暖,特别有很多年轻人在夏季夜间睡在窗口、电风扇前或长时间吹空调来降低温度,这都是引发颈椎病的不良习惯。人在睡眠过程中,体内阳气下降,血气运行减缓,抵抗力本身就较日间偏低,此时再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就极易引发颈椎疾病。

2.2职业因素和生活习惯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早在十年前,我国研究者王冰等[2](2004)通过问卷和X线照片等方式,调查1009位不同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特征。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中,干部占总数的78.83%、技术员74. 21%、财会人员58.70%;工作紧张、长期伏案者占59.75%;喜高中枕(枕高>6 cm)者占80.03%。

李裕和等[3](2005)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颈椎病住院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些病患中89%都是从事如公务员、办公秘书、会计和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的人群,其共同特点就是长期伏案工作。

王立公等[4](2010)将2005~2008年某疗养院的1689例接受体检人员的体检病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公务员患颈椎病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

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著名颈椎病专家任赖,曾在学术会议上介绍,在他接诊的颈椎病人当中,40岁以下患者人数过半。有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的发病率已达10%甚至更高,甚至有部分少年儿童也开始出现颈椎病的症状[5-7]。

眭承志等[8](2005)对97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62.9%的患者有颈部慢性劳损,36.1%的患者长时间操作电脑,44.2%的患者有长期仰卧阅读的习惯,25.8%的患者习惯高枕睡眠。

王立公等[4](2010)在研究调查中发现,青年女性公务员患病概率高达32.6%,普通人群患病率虽稍低,但也有一半发生退行性改变。

通过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颈椎病患病人群大多集中在一些需要长期伏案工作且工作环境紧张的职业。此类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长期低头工作。人体颈部的解剖学特点使我们的头部具有很大的活动范围,但与之伴随的就是较大的损伤机会,过度的负荷会导致颈部组织受到动力性损伤,低头会使颈部后侧肌群处于拉伸状态,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肌肉组织的劳损,导致颈部动力失衡进而引起静力失衡,加速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的退行性变,引发颈椎病。

3 引发静力平衡失调的因素

3.1年龄增加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颈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行、老化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外界不良因素也是加快、加重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林定坤等[9](2012)认为,老年人一生中遭遇不良因素如外伤、积劳、不良体位、寒冷潮湿等较年轻人多,故老年颈椎病的发病率高。

颈椎病的易发病年龄为45~50岁。有研究表明[4],当人超过50岁时,颈椎病的发病率将达到25%,60~70岁时发病率将升高至50%,70岁以上几乎升至100%。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颈椎病的一大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颈椎的退变,其中最主要就是椎间盘变性,而正常椎间盘的退变则正是由于时间的推移。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椎体上下软骨板三者构成的一个解剖单位。其功能就是紧密连接上下椎体,保证颈椎的正常功能,此部位一旦出现性变,就会伴随颈椎内在静力平衡破坏,导致颈椎发病。

椎间盘三个组成部分中,纤维环最早出现变性,大多出现在20岁之后[10]。早期为纤维组织增粗、排列紊乱,进而出现裂纹而后断裂。25岁之后,髓核也会随着纤维环的变性而变性,表现为早期水分脱失,体积变小,最终被纤维组织取代。

3.2性别因素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国内早期研究者,王冰等[2](2004)对1009位被调查者中检出患有颈椎病的651例病患按性别分类,研究发现男性患病率61.24%,女性患病率69.25%,两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得出了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结果。

几年后,张雅萍等[9](2008)在对兰州市22个职业的6600人进行调查研究后统计得出,男性病率为13.9%,女性发病率为13.6%,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又得出性别对颈椎病的患病无明显影响的结论。

近年来,谢兴文等[7](2012),对2007年初至2010年末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的600例,来自不同岗位的颈椎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此病患群体中女性发病率96.68%(378/391),男性发病率95.26%(197/209),两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再次得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结论。

外国研究者Yoganandan[11]等在对新鲜成人颈椎标本切割分析后发现,女性关节突和关机间隙均大于男性,但软骨厚度小于男性,这就造成了女性先天关节稳定程度小于男性,相同负荷下关节退变几率也会高于男性,导致关节患病率提高。这一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国内钱军等人的结论。

4 相关疾病与颈部外伤等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发病原因,还有不少被人们所忽视或根本没听说过的潜在因素在威胁着我们的颈部健康。

4.1咽喉炎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曾有研究者提出,小孩咽喉炎或许会波及颈椎造成歪脖子病,成人长期患咽部疾病就可能引发颈椎病,反过来咽喉病总不好也有可能是由颈椎问题引起。

咽喉部位感染会直接导致颈部肌肉血管长期痉挛造成局部缺血,缺血部位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就会引发颈部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韧带松弛,引发颈部失衡。

4.2颈部外伤对颈椎发病的影响

外伤型颈椎病患群体大多集中在青壮年,此年龄段人群一般都承担主要的社会生产活动,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受损伤的机会。颈部受外力后,过度屈伸、扭转,应力负荷增大,被动承受的颈椎失去稳定,运动支点移位,致使椎间孔变窄,关节囊肿胀,压迫刺激周围神经形成颈椎病。

5 结语

就上述观点不难看出,颈椎的发病原因虽牵扯到各个方面,但主要还是由于工作性质、不良生活习惯和颈部外伤这几个方面引发的,为避免颈椎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习惯。对于长期伏案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半小时后一定要注意抬头放松颈部,学生在伏案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仰卧位阅读,适当降低枕高或使用保健枕,遇到湿冷天气就要更加注重颈部保暖。

参考文献

[1]胡永善.运动疗法应用研究进展(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7.

[2]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等.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472-474.

[3]李裕和,黄治官.住院颈椎病患者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6):18-19.

[4]王立公,常双超.广州市中青年不同人群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0(5):473-474.

[5]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健康生活,2006(4):18.

[6]刘家瑞.中医导引治疗颈椎病90例[J].福建中医药,2004(1):24-25.

[7]谢兴文,王春晓,李宁.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7):46-47.

[8]眭承志,王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57-58.

[9]张雅萍,李康秀,张志英,等.兰州市22个职业从业人员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荟萃,2008(12):868-870.

[10]张卫华.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2.

[11]YoganandanN,KnowlessA,MaimandJ,etal.Anatomicstudy ofthemorphologyofhumancervicalfacetjoint[J].Spine,2003,28(20):2317-2323.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26-02

猜你喜欢

椎间盘颈椎颈椎病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半躺姿势最伤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