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瓯海中学高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①
——暨体验中学体育教师角色

2015-12-01张淑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4期
关键词:课外高三体育教师

张淑(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瓯海中学高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①
——暨体验中学体育教师角色

张淑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瓯海中学高三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要做好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明确学习动机对健康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同时,协调好学校各部门、年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的力度,争取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支持等。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瓯海中学 高三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体验 心理

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积极影响,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效果不能直接体现出来,因此体育教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行,保证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但仍有不少学校钻空子,以各种理由将体育活动时间占据。

高三学生身体绝大多数处于青春期后期,到了高考这个关键时刻,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都非常大。减少体育活动,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是学校体育的新鲜血液,对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提早体验体育教师工作,站在体育教师的角度为学校体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目的

为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真切体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使体育教育学生与体育教师角色良好地转变。对瓯海中学高三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的态度(思想认识)、心理动机、活动形式、内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调查,旨在模拟中学体育教师角色,站在中学体育教师的角度,在充分把握现状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从而有针对性地搞好课外体育活动工作,体验中学体育教师角色。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瓯海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此研究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这其中既有定量的分析,也有定性的分析。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期刊检索及手工查询等手段查阅了与高三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十余篇,并收集、整理相关领域的学术信息,为文章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调查问卷法

调查对象为瓯海中学高三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2.2.3数据统计法

统计问卷中的相关数据,制成三线表,便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是正确的。持肯定态度的占79.99%,只有20.01%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自己身心的积极影响。对于具体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有16.46%的学生持“喜欢”态度,仍有22.18%的学生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认识不到位,也与客观上学校重视程度、场地器材设施、活动时间和质量是否得到保障、指导老师责任心等因素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内心爱上体育活动。

3.2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情况

在参加体育活动课的动机方面,64.72%的学生表示,自己想参加锻炼,并且懂得在高考临近之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班主任要求被迫参加的占了23.70%,这说明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明确。因此,体育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水平;而只想看热闹,不想活动的学生占11.58%。体育教师应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利用专题讨论、个别谈话的形式,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

在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方面,52.50%的学生认为是场地器材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

调查中,仍有11.53%的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心存顾虑,没有正确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教师可让一些平时喜欢参加锻炼学习又好的学生现身说法,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调查中,学生对少数体育教师的“放羊”行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责任心,多了解学生的实际及心理想法,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好处很显然。64.04%的学生为了愉悦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体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烦恼时,27.97%的男生选择上运动场去锻炼身体,33.79%的女生通过和同学、朋友聊天、谈心来排解烦恼,选择自己独自看书、听音乐的学生的比例高达47.39%。应当提倡学生在遇到烦恼的时候,上运动场、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和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去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3.3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看法

在喜欢什么内容的活动课的问题上,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较为明显。71.72%的女生选择以较轻松的游戏性活动为主,比男生高出55.26%;而以球类活动为主男生占73.41%,比女生高出55.48%。在此问题上充分反映出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更注重心理的感受,而男生则希望能通过球类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在选择以田径、体操中的某些内容为主活动方面的比例较低,仅有10.24%;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面,有近54.41%的学生赞成以分项目“俱乐部”的形式活动,认为这样有利于学习提高;选择以班级集体活动的学生占32.05%,这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更看重的是集体的整体性;而选择男女生分开活动的比例较低,只有13.54%。

在对待自身在活动课中的地位的认识上,有37.23%的学生认为,应以自主活动为主,有问题再问老师,在此问题上男女生有区别,男生占46.18%,女生占28.27%,而选择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活动的占39.79%,其中女生占50.35%,比男生高了21.11%,说明了男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方面要好于女生,女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还有22.98%的学生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位置,随意性很大,需要教师对其加强活动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3.4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和强度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对每次活动的时间认识是基本到位的。女生大多选择活动30min,男生大多选择活动45min左右,选择1h的比例较低,只有10.66%。对于每周活动次数的选项中选择每周活动3~4次的最多。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尤其是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三阶段,更应切实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对于每次活动课强度的问题选项上,95%以上的学生采用中小强度,以达到调节情绪,缓解学习疲劳的效果。

3.5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习情况

在新课标实行后,保证了体育活动时间,学生锻炼后的体会较好。有39.90%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后精力更充沛,学习成绩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51.18%的学生感觉没有多大的变化,出现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调整。调查发现在体育活动后学生之间经常交流的同学较少,仅有17.82%。

4 对高三年级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建议

针对前面所述问题,该课题组提出加强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供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参考。

(1)明确学习动机对健康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

(2)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的更新,激发广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其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6)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协调好学校各部门、年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体育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的力度,争取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支持等,才能使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1]李仪.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6(4):84-86.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潘蔚萍.关于高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0(S1):43-44.

[4]张兰,张胜志,王涛.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10):62-63,72.

[5]刘景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 (6):102-103.

[6]霍保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1-172.

[7]徐斌.浅谈高三年级体育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2).

[8]张若为.高三学生体育锻炼现存问题与对策初探[J].体育师友,2007(5):52-53.

[9]钱建国.从高三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谈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1992(5):12-15.

[10]陈小英.中小学生假期体育锻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 (3):239.

G80-32

A

2095-2813(2015)12(a)-009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93

①张淑(1992—),女,浙江温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课外高三体育教师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三·共鸣篇
我把高三写成诗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