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继电保护领域微机母差技术的运用实践浅析
2015-12-01潘虹
潘虹
摘 要:简要分析了微机母差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微机母差保护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提供帮助。
关键词:继电保护;微机母差保护;母线;自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147
1 微机母差保护的特点和优势分析
1.1 微机母差保护的特点
微机母差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数字计算能力和带比率制动特性的电流瞬时值差动原理、复式比率差动原理。微机母差保护的抗TA饱和能力强,具备独特的检测方法,可采取补偿法或波形判别法等消除TA饱和的影响,即利用1/4周期前TA线性传变的采样点,并运用相应的算法判别和处理波形,从而保证保护具有选择性。此外,也可采用同步识别法消除TA饱和的影响,并判别差动动作与故障的同步情况,进而识别TA是否饱和。微机母差保护具备自适应能力,从理论层面看,可解决引入隔离刀闸辅助触点等问题,并识别母线的运行方式;具备自检功能、通信接口,信息传递方便,可与监控系统互联,从而实现自动化监控;微机母线保护与线路保护相同,均具备方便调试、整定的特点。
1.2 微机母差保护的优势
与传统的母差保护技术相比,微机母差保护更具优势,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对比可发现,微机母差保护的性能更优良、运行稳定性更高、保护动作更可靠,在新时期的继电保护领域中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微机母差保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阶段,其已在继电保护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继电保护动作的准确性,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微机母差保护在继电保护中的运用
2.1 在继电保护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我国继电保护微机母差技术的发展,高集成单片机被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中。这进一步强化了继电保护的职能,促进了以母差技术为核心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电力技术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应充分运用微机母线保护技术,提高继电保护器的保护能力和运行效率,发挥微机母差保护技术抗干扰能力强、集成度高、配置齐全和功耗低等优势,从而满足电力能源输送对继电保护系统的高要求。在运用微机母差保护技术时,要根据实际供变电的需求,合理选择微机母差设备,确保设备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同时,在应用以微机母差技术为核心的继电保护系统时,还要以调查研究实际供变电的需求为前提设计系统,选择合适的设备,充分考虑电流、电压的实际情况和输变电的电力负荷等因素,分析和评价微机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应用需求,并将其作为设备选型和输变电设计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微机母差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在设计继电保护的过程中,还要突出母线保护的作用,结合母线的保护需求、相邻元器件的保护目标等,在严格执行《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基础上,设计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从而确保故障的快速切除和提高母线的保护能力。
2.2 抗干扰措施
为了确保微机母差保护的运行稳定,必须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由于一次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通常采用断开二次回路与一次回路间的耦合的解决办法。较为常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3种。
2.2.1 采用带有屏蔽层的控制电缆
可采用带有屏蔽层的控制电缆,并使其在开关场与控制室内的两端同时接地。这是较为有效的抗电磁干扰措施之一,其优点在于当控制电缆被母线暂态电流包围时,屏蔽层内会感应到屏蔽电流,进而产生磁通,从而抵消母线暂态电流产生的磁通对芯线的影响。此外,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后,可进一步降低因地电位升高而产生的暂态感应电压。
2.2.2 加设等电位平台
微机母差保护装置具有自检和通信功能。如果保护装置全部集中设置在主控室内,为了确保设备与系统间的可靠通信,则需要将计算机、微机保护及其控制装置置于同一个等电位平台中。为了使等电位面的电位能随着地网电位变的变化而浮动,并防止控制室内地网的地电位差窜入等电位面中,等电位面应与控制室的地网进行单点连接。这样可很好地保持联网微机间的电位差,从而确保微机保护和通信的可靠运行。
2.2.3 电缆方面的抗干扰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缆的抗干扰能力,需要注意以下4点:①强、弱电不可共用一根电缆;②保护与电刀电缆不得敷设在同一层内;③保护电缆的敷设路径应远离高压母线,且不得与高压母线平行敷设;④经由同一设备引出的电缆应在开关场靠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继电保护领域中,保护动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虽然传统的母差保护技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不足之处较多。而采用微机母差保护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母差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锦锦,屈世民.220 kV母线保护微机双重化改造典型问题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10(7):95-97.
[2]曾庆汇,刘娟,何伟.一起220 kV母差后备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江西电力,2013(4):58-60.
[3]卢天盛,罗亘,张耀洪.微机型母差保护的维护及误动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0(4):45-46.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