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南芥菜花叶病毒

2015-11-30粟智平杨益娥邓丛良李金庆王颖段效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检测

粟智平++杨益娥++邓丛良++李金庆++王颖++段效辉

摘要 根据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3条巢式PCR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ArMV的新方法。该方法有机地结合了巢式PCR和TaqMAN探针检测技术。第二步半巢式-RT-Realtime PCR既是对第一步信号的进一步放大,也是对第一步PCR产物的确认,因此,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比巢式PCR、Realtime PCR等方法高。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0.06 fg/μL植物总RNA。

关键词 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

中图分类号 S41-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45-03

Dectection of Arabis Mosaic Virus by Semi-Nested RT-Realtime PCR

SU Zhi-ping 1 YANG Yi-e 2 DENG Cong-liang 3 LI Jin-qing 1 WANG Ying 1 DUAN Xiao-hui 1

(1 Yant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Yantai Shandong 264000; 2 Huitong County Agriculture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3 Bei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Abstract Three nested primers and one TaqMAN probe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P gene of the Arabis mosaic virus,with which we set up a new method of semi-nested RT-Realtime PCR to detect the ArMV.The nest-PCR and the probe-detection technique were combined maneuverably in this study.The semi-nested RT-Realtime PCR in the second step could both magnify the sigal and validate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step,which could provide a mor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the ArMV.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could reach 0.06 fg/μL of total plant RNA.

Key words Arabis mosaic virus(ArMV);Semi-Nested RT-Realtime PCR;dectection

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可侵染植物约174属215种,主要危害黄瓜、马铃薯、胡萝卜、樱桃、葡萄、草莓、大豆、菜豆等经济作物。其地理分布极广,在五大洲30余个国家有发生,属于世界性病害[1]。在我国未见该病毒危害的报道,是我国对外重要的检疫性植物病毒,是我国进境种子苗木必检项目,因此开发出快速、灵敏检测ArMV的技术的意义重大[2-3]。

目前,实时荧光PCR、电镜技术、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是我国南芥菜花叶病毒的主要检测技术[4-9],但这些技术均有弊端。该文有机结合巢式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一套“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ArMV的分子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BRSV)、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核酸、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马铃薯X病毒(PVX),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提供。核酸蛋白分析仪为BioPhotometer(德国eppendorf公司);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实时荧光PCR基因扩增仪为ABI PARISM 7000(美国ABI公司);纳米磁珠法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反转录试剂盒(货号:DRR037A),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TaKaRa)。

1.2 TaqMAN探针与引物的设计合成

引物和TaqMAN探针由上海生工合成,探针3′端标记淬灭荧光染料tetra-methylcarboxyrhoda mine(TAMRA),5′端标记报告荧光染料6-carboxy fluorescent(FAM)。

该研究供设计3条引物,包括1条下游引物及2条上游引物。上游引物用ArMVF表示,其中ArMVF1序列为:5′-TGCTGAGTTTGAGGCAGCAA-3′,ArMVF2序列为:5-TGGGA AGCCCAACTTCATTT-3,下游引物用ArMVR表示,序列为:5′-CAGTGGTGGGATGGTCAGAAA-3′。TaqMan探针用PVXP表示,序列为:5′(FAM)-CGACTTTGCCAGCCTAGATGCAG-(TAMRA)3′。PCR产物长度ArMVF2/ArMVR为73 bp;ArMVF1/ArMVR为103 bp。3条引物及探针可以组成2套不同的反应组合,套1为ArMVF1/ArMVR/ArMVP,套2为ArMVF2/ArMVRArMVP。

1.3 总RNA提取及质量控制endprint

分别从感染上述病毒及健康的葡萄叶片(CK1)中用纳米磁珠法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为了获得其浓度与纯度值,测定其OD值(核酸蛋白分析仪BioPhotometer),并以此控制核酸质量。

1.4 反转录合成cDNA

用反转录试剂盒DRR037A分别将“1.3”中提取的6个植物总RNA及DEPC水对照(CK2)进行反转录操作,以合成cDNA,具体反应体系参考文献[9]。

1.5 实时荧光PCR试验

1.5.1 引物探针特异性试验。模板分别是“1.4”中合成的7个cDNA,反应体系:在25 μL体系中分别加入PCR buffer(2×)12.5 μL,ROX 0.5μL,上游引物ArMVF1(或ArMVF2)(15 μmol/L)1 μL,下游引物(ArMVR)(15 μmol/L)1 μL,探针(ArMVP)(10 μmol/L)1 μL,cDNA 2.0 μL,补充DEPC水至25 μL,每个cDNA 至少设置2个重复;循环条件为50 ℃、2 min;95 ℃、2 min;95 ℃、15 s,60 ℃、30 s,45 cycles;在ABI PARISM 7000仪器的96孔板中进行反应。

1.5.2 灵敏度试验。用灭菌后的DEPC处理水将从感染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的植物叶片中提取的总RNA分别稀释为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及DEPC 水11个梯度,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然后进行实时荧光PCR灵敏度试验。实时荧光PCR与反转录操作同前所述。

1.5.3 2套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对比试验。为比较这2套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用同一个ArMV病毒cDNA为模板,分别用套1组合(ArMVF1/ArMVR/ArMVP)和套2组合(ArMVF2/ArMVR/ArMVP)进行实时荧光PCR试验。实时荧光PCR操作同前。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异性试验PCR扩增结果

套1(ArMVF1/ArMVR/ArMVP)结果见图1,套2(ArMVF2/ArMVR/ArMVP)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除了在ArMV的cDNA为模板的反应体系中出现标准的扩增曲线外,其他5种cDNA模板扩增信号均未出现,说明2套引物探针的特异性很好,与预计符合。

2.2 灵敏度试验PCR扩增结果

用DEPC处理水稀释为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DEPC水11个梯度,稀释从带ArMV的叶片中提取植物总RNA。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套1和套2结果见图3、4。可以看出,当RNA稀释至10-9(即0.006 fg/μL)时,检测不到信号,因此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8,即0.06 fg/μL植物总RNA。

2.3 2套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对比试验结果

套1组合(ArMVF1/ArMVR/ArMVP)和套2组合(ArMVF2/ArMVR/ArMVP)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见图5。可以看出,这两引物探针的扩增效率几乎完全一样。

3 结论与讨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将荧光信号的放大功能和PCR扩增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口岸生物检测中的高新技术。较目前已报道的其他检测技术更快速、准确、灵敏和简便,在植物检疫中应用前景广阔[10-11]。

目前,关于南芥菜花叶病毒检测主要是ELISA检测与RT-PCR凝胶电泳方法,前者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后者对实验室易造成污染。也有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半巢式Real-time PCR”检测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0.06 fg/μL植物总RNA。该方法既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又解决了由于不同方法而导致2次结果差异大、对结果难以判定的问题,能有效减少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贸易争端。

4 参考文献

[1] 洪键,李德葆,周雪平.植物病毒分类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有才,陈宪斌,焦惠燕.南芥菜花叶病毒[J].植物检疫,1994,8(5):284-28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Z].2007.

[4] 南芥菜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SN/T 1150-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 邓丛良,梁新苗.郁金香上南芥菜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2006..

[6] 吴兴海,邵秀玲,张凤娟,等.南芥菜花叶病毒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34-35.

[7] 闻伟刚,赵秀玲,翁志平,等.一步RT-PCR检测南芥菜花叶病毒方法的建立[J].植物检疫,2003,17(6):331-332.

[8] 于翠,杨翠云,洪健.从进境水仙上检测出南芥菜花叶病毒[J].植物检疫,2005,19(6):359-361.

[9] 邓丛良,吕玉峰.应用RT-Real time PCR检测南芥菜花病毒[J].植物检疫,2008,22(2):80-82.

[10] 刘毅,丁元明,陈丽梅,等.进境百合种球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检测及分子鉴定[J].植物检疫,2009(1):7-9.

[11] 李彬,于翠,吴翠萍,等.进境荷兰郁金香种苗中南芥菜花叶病毒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0(1):19-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检测
“平移”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