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
2015-11-30杨文郝绪春郑仁军
杨文++郝绪春++郑仁军
摘要 研究1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结果表明:15%氟环唑悬浮剂在小麦始花期均匀喷雾112.50 g/hm2效果最好,防效为93.84%,其增产幅度为22.13%,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 15%氟环唑悬浮剂;小麦赤霉病;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27-01
小麦赤霉病(FusaHum graminearum Sehw),别名烂麦头、麦穗枯、红麦头,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穗期,造成穗腐。通常,一个麦穗的少数小穗先发病,后蔓延到穗轴,破坏其输导组织,严重影响小麦养分和水分正常输送,使上部其他小穗迅速枯死或形成干瘪籽粒,严重时整个麦穗凋枯。空气湿度大时,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胶状霉层。大面积生产上,该病发生后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绝收。病麦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蜀黎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毒素,人、畜误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产生呕吐、发热、腹泻等[1-3]。
近年来,受4—5月气候影响,该病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发生严重。为了明确15%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特开展本试验,以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孤堰村,为小麦直播田。试验田土地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黄白土,耕作层pH值5.5,有机质含量16.73 g/kg,肥力中等均匀,小麦为机条播,试验时小麦正处于扬花初期,长势良好,均匀一致。试验地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符合当地的农业实践。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扬辐麦5号;供试药剂:15%氟环唑悬浮剂(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5%氟环唑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5%氟环唑悬浮剂90.00 g/hm2(A)、101.25 g/hm2(B)、112.50 g/hm2(C),12.5%氟环唑悬浮剂101.25 g/hm2(D),以清水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试验方法
在小麦始花期(5%开花)第1次施药(4月17日下午),隔7 d进行第2次施药(4月24日下午)。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单个可调雾喷头,工作压力0.2~0.4 MPa,喷孔口径为0.7 mm,流量0.8~1.2 L/min。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各小区按试验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675 L/hm2的用水量,折算为每个小区的对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匀速均匀喷雾[4]。
1.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当天(4月17日)晨间中雨,降水量18.4 mm,午后施药时阴天,偏北风1级,最高气温19.5 ℃,最低气温14.9 ℃,平均16.9 ℃,相对湿度93%;第2次施药当天天气阴,夜间小雨,降水量0.2 mm,施药时偏南风1级,最高气温22.7 ℃,最低气温13.1 ℃,平均18.4 ℃,相对湿度75%;整个试验期间最低气温11.5~20.0 ℃,最高气温15.3~31.5 ℃,平均18.8 ℃;相对湿度49%~99%,平均75.0%;雨日16 d,总降水量106.9 mm。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赤霉病病情稳定后于5月15日调查各小区赤霉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共调查1次。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共查500穗,统计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病指防效,并统计分析。小麦成熟期(5月24日)对各处理小麦进行田间测产及室内考种(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00穗,每小区取500穗单打,晒干、扬净称重,计算平均产量和增产效果),并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
严重度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0级为无病;1级为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3级为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5级为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7级为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如下[5-6]:
病情指数=■×100
防效(%)=■×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1、3、7 d目测,各处理区小麦长势长相正常,无明显药害产生,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防效
由表1可知,第2次施药后28 d,处理A、B、C、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5.37%、84.81%、93.84%、83.81%,其实测产量增幅分别为13.32%、18.65%、22.13%、18.50%,以处理C防效最好,实测产量增幅最明显。经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处理B与处理D之间产量差异性和防效差异性均不显著;处理A与处理B之间产量差异性极显著,防效差异性极显著;处理B与处理C之间产量差异性显著,防效差异性极显著。
(下转第133页)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15%氟环唑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好的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从防效等角度综合考虑,建议其施用剂量101.25~112.50 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用水量为675 L/hm2,在小麦始花期(5%开花)对准穗部均匀喷雾。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时,1周后用同样方法再施1次。
4 参考文献
[1] 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289-292.
[2] 孙光忠,彭超美,刘元明,等.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1):81-83.
[3] 季士生,李岩.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2):25-27.
[4] 倪运东,陈思宏,马学文,等.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4(1):13-14.
[5] 曹其会.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40.
[6] 陈然,李俊凯,李黎,等.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4(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