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槲寄生人工栽培技术

2015-11-30王梓贞张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技术

王梓贞++张忠

摘要 从寄生树种选择、接种种子选择、接种时间、接种方法、接种后管理、采收、加工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槲寄生人工栽培技术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对槲寄生人工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详解,希望为槲寄生人工栽培的发展和扩大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

关键词 槲寄生;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08-01

槲寄生(Arceuthobium spp.),别名飞来草、北寄生、柳寄生,由于侵染槲树后半寄生生长故称之槲寄生。槲寄生属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形态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1-4]。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使用槲寄生的记录,《神农本草经》等传统中药药典明确记载槲寄生有强筋骨、祛风湿、补肝肾、养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风湿痹痛、下肢麻木、胎动不安等症状[1-3,5]。现代医学更注重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包括齐墩果酸、β-乙酰香树脂醇、β-香树酯棕榈酸酯、β-香树脂醇、黄酮类、肌醇等多种槲寄生提取物,对治疗高血压、癌症、心血管疾病、精神抑郁症等疾病,以及抗氧化与衰老,提高肌体免疫力有显著作用。

目前槲寄生药用原料的来源主要依靠天然采摘,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当前对槲寄生人工栽培技术的研发尤为重要,该文总结了槲寄生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推进槲寄生栽培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1 寄生树种选择

槲寄生栽培通常选用天然或人工阔叶林开展,母树树种可选用槲、柳、桑、榆、柿、枫、桦、杨、梨、麻栎等,要求母体长势旺盛,且具龙包水纹或弯曲不成材的大树,这样可以减少对优质树木的破坏,充分利用不成材的林木发展槲寄生栽培种植产业。不宜选择茎干高度矮的小树进行槲寄生接种,因为槲寄生寄生母树时既要吸收母树体内的营养物质,还利用分泌物抑制母树生长,引发母树树叶早落,发芽迟缓,对母树树体造成的伤害,不仅影响母树的生长,而且也影响槲寄生的产量。

2 接种种子选择

接种所选用的槲寄生种子,应保持新鲜。果实呈半透明状,果实直径6~8 mm,果肉饱满,呈黄绿色,有黏质物,以便接种时种子能借助果肉的黏质物附着在母树的接种处,后期寄生根着生容易。

3 接种时间

一般于果实成熟后(11月)开展接种效果较好。这时接种的果实饱满,营养物质丰富,能提供种子发育所需养料,有利于春季萌芽。

4 接种方法

选择好适宜的接种母树后,就可以进行槲寄生的接种作业。通常选用铁钻在母树的树干或粗枝上钻若干个接种口,接种口不宜太大,标准宽度1.5~2.5 cm,长度2.5~5.0 cm,深度达到木质部表面即可,即深度为接种树皮的厚度。接种时将新鲜的槲寄生种子按在接种口处,使种皮从种子上脱落,利用果肉内的黏质物将种子粘贴在接种口深处,接种后在种子外的接种处涂抹一层果肉黏质物,使种子更加牢固地附着在树体之上[6]。槲寄生每年接种量要根据母体树木的根径和生长势来决定,通常根径大于30 cm的,在树杆上每隔45 cm接种1处,每株接种20处左右;根径小于30 cm的树体每株接种10处左右。

5 接种后管理

槲寄生在接种后的第2年春季就可发芽形成新苗,接种后的生长季要对母树增加水肥供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夏季生长旺势期对母树和槲寄生追施叶面肥。一个生长季喷施0.02%磷酸二氢钾3次,可促进槲寄生枝干生长。夏季槲寄生生长旺盛期,要适当对母树增加浇水次数,通常每隔15 d灌溉1次,以利于槲寄生苗木再生长。

对于槲寄生常见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控,特别是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喷药,可以有效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包括4%氟硅唑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50%托布津1 0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70%代森锰500倍液等。生产中要注意几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夏剪对槲寄生的增产影响较大,每年都应进行。修剪得当槲寄生产量将显著增加。修剪时一般对长势旺盛的枝条剪去顶梢,控制顶端优势,以利新枝条的萌发,对生长细弱、叶片发黄、影响通风透光的小枝应全部剪除。

6 采收

成熟的槲寄生冬季至次年春季都可采收,此时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采收时通常从槲寄生寄生根部以上4 cm处锯下全株,底部4 cm保留,每株母树要保留一定量的槲寄生植株以利于其继续生长,用于培养多年生不同树龄的槲寄生,以满足不同的药用需求。

7 加工

槲寄生的产地加工一般都需经过净匀、干燥等环节。当槲寄生从树上割离后,首先要除去槲寄生茎段下部粗大的枝梗,然后将剩余部分切段后扎成小把自然晒干或蒸后干燥,晾晒好的槲寄生茎段可整段保存也可切片保存。中药炮制要对槲寄生茎段进行处理,通常要经过去除杂质、略洗、(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108页)

润透、切厚片、干燥等几个工艺流程,这样加工生产出来的槲寄生清洁卫生,纯度更高。

8 参考文献

[1] 孙艳秋,刘琦.槲寄生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6):471-474.

[2] 鲁长虎.槲寄生的生物学特征及鸟类对其种子的传播[J].生态学报,2003(4):834-839.

[3] 陶明煊,吴国荣.槲寄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6):14-15.

[4] 丁志山,蒋福升,金波,等.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8(11):1243-1246.

[5] 王长宝,杨洪升,徐增奇.优良野生观赏植物槲寄生的观赏性及栽培特性[J].中国园艺文摘,2013(2):74-75.

[6] 杜润所,樊永军.包头地区一种有待开发的野生药用绿化树种一槲寄生[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1):5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