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5-11-30宋玉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大豆栽培技术

宋玉发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农产品种植的大豆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大豆是众多农产品中的一种,有良好的市场环境,该文重点对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71-01

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其叶片呈双叶常绿生长,其种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营养元素等,大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果实可生产成大豆食用油。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分析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对我国大豆生产有重要意义。

1 大豆的栽培技术

1.1 垄上精量播种

垄上精量播种技术就是对大豆的种植做到精量,可以采用现在的垄上双行精量播种机进行人工和机器的精量栽培。人工栽培方面,通过人工观察测量距进行精量播种,其优点是能提高大豆的存活率,提高栽培质量,最终达到大豆增产的效果。垄上精量播种具体要求如下:①在作物的种植上特别要求,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有好的收成,在种植的土地上要细致地进行整理,伏秋对整平地块进行起垄,在垄上进行播种,这样大豆产量更高[1]。在整理地块的时候要细致,尽量均匀土壤颗粒,播种茬子要求要严。在进行耕种的过程中要采用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更能准确地规范一定的宽度,提高耕种品质,在起垄后需要盖压,以利于种子的生长。②精选种子。因为种子直接影响大豆的出土存活,所以要重视播种前人工或精密机器精选种子。在种子的挑选上也要严格管理,剔除病斑粒、杂质等,确保发芽率达到8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此种栽培法的优点。③针对农机具的运用,要对机器进行检修,播种机要达到合理的实用状态,对播种进行调整,防止出现卡种子的现象发生。

1.2 垄上等距穴播

垄上等距穴播栽培技术主要是以垄作为基础,等距穴播规定在垄与垄之间的间距为70 cm,而且这种技术主要针对黑土平原地区的土壤上播种。垄上等距穴播优点如下:①等距穴播把整个播种土地进行整体的规范布局,使其结构合理。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育而设计的通风透光充足的技术可以推迟盖垄,对植物的后期生长有重要作用,这样作物生长中增加植物下部叶片的工作时间,减少底叶枯黄,提高了光合效率,保证植物的茁壮成长。②使用这种技术种植出苗齐全。生长初期根系植株茁壮,后期粒大,相对成熟也会较快。③便于管理。由于穴播的优势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这样对地块中的杂草清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2]。

2 大豆病害发生特点

2.1 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最常见的病症,在大豆的生长期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一般减产幅度在25%~75%,严重的会更多。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会下降,病症的主要表现是茎基部发现黑褐色病斑,而且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慢慢使病茎髓部变褐,叶片下垂,像枯萎状态但不会导致叶片的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的0.4%。

2.2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的主要表现是侵染茎杆,其发病期一般都是在7月下旬,初期比较容易发现,症状表现为大豆作物茎杆上有褐色病斑,慢慢会出现白色棉絮状菌妊体及白色颗粒,再往后发展会出黑色颗粒,这种黑色颗粒就是菌核。药剂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核菌净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即可。

2.3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发病,7月中旬进入高发期,这种病主要感染叶片,病情严重时全部叶片长满病斑,并且过早脱落,最终会导致产量下降,大豆质量受损。药剂防治播种时可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也可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3]。

3 病虫草害的预防措施

3.1 合理防治病虫草害

大豆根部常有潜根蝇危害,其会导致大豆作物的根部发生腐病现象,虫草越多造成的病情越严重,若加强防治病虫草害,运用化学除草剂处理,会对灭草起着重要作用。在防治过程中要科学控制化学药量,避免造成大豆幼苗药害。

3.2 药剂防病

药剂拌种是为了加强种子待发育的保护。拌种中运用35%多克服种衣剂,它能保护种子25 d左右;杀菌剂有效期短,只能起到保主根、减轻伤害的作用。应用生物药剂防治效果要好于化学药剂的防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生物防治能够降低土壤中菌群的集中迫害,让其土壤环境失去平衡,这样有利于减少病害对根部的侵害。②作用时间长,作用时间在70 d以上[4]。③针对性强,对大豆重迎茬主要障碍因素、紫青霉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和大豆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大豆在栽培过(下转第73页)

(上接第71页)

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如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等,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该文虽然介绍了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草害。

5 参考文献

[1] 曹舜.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监测及有效药剂筛选[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2] 代瑞平,刘海.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J].大豆科技,2011(1):20-26.

[3] 胡国华.我国大豆栽培学科发展展望[J].大豆通报,2008(3):5-8.

[4] 张春波,徐文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96.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大豆栽培技术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