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 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邢台学院地方性、应用型优秀实践案例

2015-11-30王建勋吴远远武立民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制度

王建勋,吴远远,武立民



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 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邢台学院地方性、应用型优秀实践案例

王建勋,吴远远,武立民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邢台学院在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实践中,坚持以评促建、内涵发展,不断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以“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为支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以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精实课程制度和本科生助研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对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产学研一体教学;创新应用型;培养模式;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作为邢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自2002年升本以来,紧密依靠地方政府,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特色兴校,以质图强”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力克服体制制约和资金瓶颈所导致的发展困境,在完成校园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将工作重心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十二五”以来,学校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的方针,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以“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为支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

一、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我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中深刻认识到,系统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效实施的首要前提。这不仅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把握,也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准确界定和培养路径的合理规划。为此,我们重点进行了如下工作:

(一)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选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以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重在形成学术研究或理论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型人才以专业理论“必须”和“够用”为度,重在具备第一任职岗位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重在形成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最为核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二)秉持“纯德实学”的校训精神,构建“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培养“优秀公民、应用人才”

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确定了构建“纯德树人育人体系”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培养“优秀公民、应用人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这既是我们基于应用型人才理性认识对实践经验的升华总结,也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践行“纯德实学”校训精神的内在选择。

1.纯德树人的育人体系

构建纯德树人育人体系的根本目的,旨在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纯德树人育人体系以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阵地,以其它素质课程教学为延伸,以本科教育教学育活动为依托;以教师正面教育为引领,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为主线,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重点。纯德树人育人体系是实现“优秀公民”培养目标的实践保障,是对课内外育人环节、育人平台的系统设计。

2.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

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的核心目的,旨在形成“产学结合”、“研学结合”、“产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有效地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一系列教学制度的总概括,其最为主要的内容是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精实课程制度和本科生助研制度。其中,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精实课程制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血脉与根基,本科生助研制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邢台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二、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

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是以课堂案例教学、见习实习为主要形式,这些形式都不能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直接对接,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一是授课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其案例教学不能有效对接实际工作;二是实习单位接受学生积极性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实习机会,即使参加实习也多是“参观式实习”,学生参与实际岗位工作机会较少。为此,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依托校企合作的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以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为例,该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校企共建的实体外贸公司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以“真题真做”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主要举措

1.校企合作成立实体公司

为了推进产学结合,促进邢台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邢台学院与河北强久集团于2009年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河北邢久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业务部设在邢台学院校园内,主要负责该集团自行车的外贸业务,同时承担学生的业务培训和实践教学任务。

2.课堂搬到公司,与外贸业务零距离接触

河北邢久车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室与邢台学院邢久进出口贸易实训基地实训室是在一个大厅内,中间以玻璃墙间隔。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课堂与公司业务的零距离,将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公司业务在此进行授课。目前,在实训基地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

3.教师走进公司,业务人员走进课堂

教师走进公司,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定期到公司参与业务经营,既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自身积累实践经验,可以不断将业务经营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截至到2014年底,累计已有20名教师到邢久公司参与业务经营;业务员走进课堂,即邢久公司外贸业务人员走进课堂,为学生分享工作经验,指导实践操作,通过真实业务案例讲授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目前,累计已形成专题业务讲座15个(不包含平时业务指导)。

4.“三步走”的能力培养举措

基于邢久公司,该院实施了“三步走”的能力培养举措,能力培养由浅入深。第一步为业务培训阶段,增强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第二部为业务助理阶段,学生零距离接触业务;第三步是真题真做阶段,学生直接参与业务。

第一步,业务培训。在实训室,外贸业务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由业务人员为主讲,定期为学生安排外贸业务培训,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助解释。业务培训主要是以分组轮训方式完成,即在第六学期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学生培训时间为四周。2014年为止,累计为5届学生进行了业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958人,培训内容包含企业涉外经营的各个业务环节。

第三步,真题真做。业务助理工作结束后,由业务人员对参加助理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意愿选拔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入邢久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真题真做”开展外贸业务,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截至到2014年,邢久公司累计从业务助理中选拔接收毕业实习学生95人,学生在实习期间协助完成订单35笔,合同金额约294.8万美元。

(二)取得成效

1.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对在校学生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并且对本专业和就业的信心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全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近两年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8项。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由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期较短,能够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能力提升空间。

2.中小企业人才难题得以解决

通过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为地方中小企业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外贸人才,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人才难题。根据邢台网商会的不完全统计,仅在其会员企业就业的该专业毕业生就有103人,并且有3家企业是由该专业毕业生经营的;在邢久公司实习学生中先后有88名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或强久集团担任外贸业务员。

3.得到了同行及社会认可

微晶铸石板表面质量好,美观,但耐磨性较普通铸石板差,冲击韧性比普通铸石板高,其厚度包括8 mm、10 mm、12 mm、16 mm、20 mm几种规格,并有各种形状。

2010年5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2010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第六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4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3月,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2014年1月24日,邢台日报以“产学研的有效对接——邢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调查”为标题整版报道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产学深度融合制度。

三、以精实课程制度为支撑,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在实施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压缩了理论学时数。为此,我校采取精实课程制度,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贯彻“精”“实”原则,“精”是指课程设置精选、理论学时精减、教学内容精细;“实”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精实课程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本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得以保证。

(一)精减理论学时,优化课程设置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的积累,我校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平台+模块”的培养方案设计,进一步精减理论学时,优化课程设置。本科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方向模块构成,理论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左右,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不低于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以经管类专业为例,调整优化后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从16%增加到25%。同时,教学日历采取“16+2+2”的方式,即每学期16周课堂教学、2周实践教学、2周复习考试。这样调整后,每学期增加了2周实践,减小了学时/学分换算比例,有利于贯彻“少时多课”原则。因此,该方案的专业课程门数增加,每门课程平均学时数减少,理论内容更加精细。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夯实专业理论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是本科专业最重要的特质课程,由反映该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组成,涵盖了该专业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体系。我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原则上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的基本要求开设,同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核心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确保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我校课程建设按照合格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三个层次进行,目前专业核心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43门。学校将课程建设与网络教学结合,购进清华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借助网络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力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每一门课程开通教学社区,开展网上辅导答疑与作业讨论,目前平台年访问量达到315万人次。同时,每学期引进10-20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供本科生学习,与本校开设的特设课程相互补充,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理论与应用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还实施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每年派出10名以上教师到重点大学参加课程进修,每年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购买50门在线课程用于教师培训,连续多年以微课方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教师说课比赛和优秀教学评比,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夯实本科专业理论教学。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实施精实课程制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近三年我校涉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教改立项课题108多项,其中省级以上教改课题9项。美术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音乐和表演专业的舞台教学法、经管类专业的多课程联合教学、案例教学等教改成果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全部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师生的美术和设计作品水平明显提升,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比赛和展览得到广泛认可。目前美术设计学院共建立了美术类和设计类工作室16个,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学生与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教学与创作融为一体。近三年以来,师生作品参加省级以上美展和获奖数量逐年递增。其中,国画工作室的《丝路遐想》、《水城人家》、《昼行夜泊 悠悠我家》等三件美术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展、版画展;2013年河北首届美展上,来自不同美术教学工作室的4位教师、7名学生获得奖项,其中陈军老师的美术作品《深度睡眠》荣获金奖,写实油画工作室2010级学生徐超的《活着之晓》荣获了优秀奖;同时,来自多个艺术设计类工作室的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2项。

表演专业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际,树立“课堂舞台化、舞台社会化”的教学理念,把专业教学融入到各类舞台表演中,形成了理论教学、舞台表演、课外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教学实际,该专业近两年先后编演了儿童剧4部、短剧3部,先后公开演出了29场,演出任务全部由表演专业学生自己承担,为地方文化建设中产生积极影响。

经管类专业的案例教学已在大部分专业课程中推广,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组织《市场营销》、《统计学》、《市场调研写作报告》、《市场调研实务》等七门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课程,开展多课程联合教学改革,实行联合制订教学大纲、联合备课、联合组织案例,有效协调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校精实课程制度的实施,不仅适应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又切实保证了本科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四、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践中培育应用型人才

“本科生助研”是我校经过数年的本科教育与科研实践凝练总结出来的一条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应用性研究过程中主动吸纳学生作助手,参与研究全过程,使得科研不仅为地方经济服务,而且成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方式。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学生以“企业助手”或“科研助手”身份进入行业企业和实验室,直接接触参与科研、生产和社会服务。在助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解科研程序、熟悉科研方法、体验科研过程,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锻炼、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先后建立了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城镇化研究所等15个区域及行业研究所,成为服务地方和本科生助研的平台,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以来,全校吸纳本科生助研的各类科研项目达525个,占同期立项项目的96.3%;参与学生1575人,占全体在校本科生人数的14.4%,涉及几乎全部本科专业。

以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成立“助研社”学生社团,开展学生招募、项目发布、助手筛选、心得交流等工作,组织学生大二就进入实验室,接触研究课题,接受早期科研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科研工作流程和方法,学习文献查阅、调研技术、操作规程等,接触工厂企业和生产实际。该院与卡博特旭阳化工(邢台)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学校煤化工实验室承担旭阳焦化产品的委托第三方分析检验。该实验室选调化学、化工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项目检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产品取样、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出具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2014年,该项目培养培训助研学生40余人次,完成学时12000个,并已形成了以老带新、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模式。学生在助研工作中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实验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良好锻炼。9名学生能够独立担当企业实验分析工作的毕业生全部被服务企业录用。该学院的“植物快繁实验室” 是河北清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邢台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由清凡公司提供运行资金和研究项目,化生学院负责技术攻关的一项长期深度合作项目。作为教师科研平台、企业生产研发平台和学生实践基地,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转化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环节产品,快速繁殖的幼苗直接进入公司苗木培育基地商品苗培育下游工序。学生以科研助手形式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开展研究,经历了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再到生产场地的过程。2014年该实验室接收助研学生34人次,完成学时8000余个。2013年底,植物快繁实验室入选第一批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名单;2014年2月16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以该实验室为例报道了我校在服务地方企业、解决企业转型难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近三年来,化生学院本科生署名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奖项5个,校级奖项1个;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技能竞赛获奖47个,其中省级奖项1个。在对近年毕业生就业后的满意度调查中,9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年度就业率达93% 以上。

五、关于“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的理性分析

(一)“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是我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基于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的现实需要进行了理性分析,并不断进行具体探索之后逐步确立和形成。实践证明,我校建立的以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精实课程制度和本科生助研制度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多年来的人才培养结果可以看出,该项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培养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促进了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实现教师队伍向双师型的转变,为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的形成与实施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是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制度支撑,主要通过搭建新型校企合作平台,有效地将产学融为一体;采用精实课程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本科生助研制度,使科研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它区别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克服了校企合作难于深入、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按照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的要求,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科学研究等主要环节上形成一套规范的教学文件和制度,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三)“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进一步的建设思路

以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制度、精实课程制度和本科生助研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仍在发展和完善当中。目前该制度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以及科学研究做出了规范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要依据培养目标要求,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其它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和规范。同时,每一项制度所涵盖的教学领域,还需进一步的制度细化,许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尚需完善。总之,我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不断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地方性、应用型发展中努力打造自身办学特色。

2014-12-25

王建勋(1957-),男,河北晋州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G640

A

1672-4658(2015)02-0005-05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制度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