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终是甘,守得云开见日出
——高三政治复习课提高课堂训练有效性的研究
2015-11-30董建刚浙江省萧山中学政治组
董建刚浙江省萧山中学政治组
苦尽甘来终是甘,守得云开见日出
——高三政治复习课提高课堂训练有效性的研究
董建刚
浙江省萧山中学政治组
课堂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积极落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对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课堂训练和教师讲授、探究讨论等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在选题、训练、评析三方面把好关,才能切实提高课堂训练的实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一些高三政治复习课提高课堂训练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课堂训练;有效性;选题;训练;评析
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叶圣陶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经常性地穿插课堂训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掌控教学进度难度、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考试。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运用课堂训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选题、训练和评析三个环节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选题:历尽黄沙始到金
1.去粗取精,戳中疑难杂症。
课堂40分钟,除去思考、讨论、回答、讲解等的时间,留给训练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贪多,而要少而精。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算“精”呢?关键要体现课堂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体现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可以从网上、教辅用书中找到大量的习题资源,但是我们必须有所取舍,选出符合学生需要的题目,有些还需要改编甚至原创。太简单的无须做,超范围的不用做,难度大的选着做,有瑕疵的改着做。
案例:在几次测验中,同学们哲学漫画题错误率特别高,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课时,先讲解哲学漫画题的解题技巧,再通过15个题目的课堂训练加以强化,并当堂评析。这些题目基本都是我平时收集的易错题,有些还是改编的和原创的。这里展示一题:
(原创)漫画《新乌鸦喝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点评:该题考察了联系、规律、实践、意识能动性、辩证否定观等多个哲学知识点,在材料中需要学生抓住“新”字进行思考,新在乌鸦学会了用新的工具取水喝,是对旧的用石子抬高水位喝水方式的辨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实现了创新,答案选择D项。该题材料新颖,综合性强,具有思维深度,有较强的训练价值。
2.贴近高考,力求原汁原味。
作为高三进入复习阶段的同学来说,备战的方向当然是高考,所以必须吃透考试说明中的要求、范围、样卷,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找有“高考味”的题目去练。那么,高考到底什么“味道”呢?例如,选材的综合性(既有社会热点时政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漫画材料),难度的稳定性(主观题难度系数稳定在0.4左右),设问的明确性(通常是框题、目题或者知识点的形式),答案的密切性(与材料紧密结合)等。
3.分层设计,铺设成长阶梯。
在设计课堂训练题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可过于简单,不用动脑子就能做,不可过于繁难,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设置一个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在题目顺序的安排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基础题到拓展题到综合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训练任务的布置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可以通过在题目上标注难度等级的方式(例如用五角星的多少表示或者用分值的大小来区分),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训练,鼓励同学向难题挑战,使得学困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训练:梅花香自苦寒来
1.模拟考试,营造应试氛围。
要使学生在考场上有平常心,不患得患失,在考试中既细心又快速,平时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的方法是在平时多模拟考试氛围,习惯成自然,学生对考试就能处之泰然,把功力发挥到最佳。在课堂训练前,并不提前告知学生做准备,采取抽测的方式,这就要求同学时刻准备应试,心态上把考试当成一件平常事;在课堂训练中,训练要限时,教室要安静,同学不得交流讨论,老师也不得指导点拨;在课堂训练后,要求同学时间一到,立即放下笔停止书写,迅速收齐由老师课后批阅或者由同学当场互批,批改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若是学生批改,则课后教师需再次审阅,确保评卷质量),标出主观题每点得分和总分,使得学生能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立即加以纠正。
2.见缝插针,及时巩固知识。
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要抓住训练的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刻对该知识点进行运用训练,趁热打铁有助于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对于有些易混易错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列表对比、正误辨析等方式,进一步明确概念、抓住特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拖到全部复习完知识后再来进行训练,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有的同学已经有所淡忘,需要重新回忆,这样也会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进行前后联系和对比。
3.变式训练,举一更要反三。
要充分挖掘题目的内在潜力,通过变背景材料、变知识范围、变设问方向、变赋分数量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题目价值,提高学生应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掌握解题规律,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变式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能达到熟一题,通一片的效果,而题海战术,只会使学生疲于应战,重复低效,最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案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圆了民族独立梦、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富强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族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更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
【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中国梦”?(10分)(设问角度:怎么办)
【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措施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理由?(10分)(设问角度:为什么)
【问题3】上述材料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哪些知识?(10分)(设问角度:是什么)
点评:上述三个问题设问角度分别是“怎么办”、“为什么”和“是什么”,虽然所使用的知识点均为“党的执政方式”,但是在答案表述中应当有所区别,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时应当侧重于做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时应当在表述中使用“有利于”、“作用”、“要求”等词语体现必要性和重要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时可以用“体现了”作为材料和理论的连接词。这提醒我们,在审题中务必留心设问角度,以防“答非所问”。
评析:柳暗花明又一村
1.及时反馈,讲评一针见血。
在控制论看来,学习就是获取信息,再输出信息,然后通过反馈与评价来矫正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否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的关键在于反馈与评价。反馈越及时,讲评越有针对性,则学习的效率就越高。从学生层面来讲,在练习后对结果也有着强烈的心理期待,期待自己能够获得新的进步,这种心理期待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因此要抓住反馈和讲评的时间机遇,如果做不到当堂反馈,也不能拖至两三天后,否则就谈不上及时。
要提升针对性,就离不开对学生信息的准确把握,最好的就是全批全改,统计错题,不仅就题论题,还要分析背后的原因,若适时再来个强化训练则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反复的练、讲、想、练的循环不断缩小“盲区”。当然这是理想的状况,现实中因为课时、进度、师生精力的影响,不可能对所有学习内容做这样的课堂训练,在无法全批全改时,可以选择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同桌互换或者小组互换或者班级互换)、抽查批改(抽查部分学号或者部分学习小组)、选择批改(选择部分题目)、委托批改(请课代表对照参考答案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对于整体错误较多的练习,可以进行二次批改,在讲评订正后可以再收起来批改,检查学生订正情况;对于个别学困生,可以进行面批面改,进行更为充分的信息交换,促进错误矫正。
2.错题整理,防止一错再错。
理科中经常使用错题本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避免一错再错,在政治学科中也可以借鉴,把一些典型错误进行收集、分类,经常翻看,可以强化记忆、增强理解、减少失误。就像医生为病人建立病历卡一样,错题本就是学习中各种疑难杂症的记录本。错题也是资源,利用好它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错题的选择来看,应该选择那些自己经常会错的或者考查要求中的重点难点,又或者综合性比较强的题,而不是那种纯属识记不牢或者粗心大意造成的错题,这种题目可以直接在试卷或作业本上订正,而不必浪费时间摘录,因为一般而言,这些问题只要加强记忆和稍加留心即可避免。从内容的组织来看,既要有错题及其答案,还需要有自己的错误情况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错题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做到纠错务尽,使得类似的题也能避免犯错。从错题的复习来看,应当经常翻看,同时对一些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确信不会再错的题也可以通过做标记的方式跳过不看,而对那些自己特别需要留心的也可以加着重号重点复习,通过具体题目区分对待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错题卡1 时间:2014年11月7日
原题7、(原创)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错解 D
错因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不明;对上层建筑的概念不清。
考查知识点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答案 B
解题思路 题目中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改革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指课本第四单元中的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知识,选项③和④符合要求。①和②均属于辩证法的知识,虽然意思与材料符合,但知识范围不符,仍不能入选。
应对策略 1、要注意设问中的知识范围,审题要仔细,抓出材料中的关键词。
2、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体系。
结语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课堂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积极落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对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课堂训练和教师讲授、探究讨论等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在选题、训练、评析三方面把好关,才能切实提高课堂训练的实效。当然,教无定法,教学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怎样的教学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终极答案,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1]曹振清.新课标下高中政治作业的设计浅析[J].现代阅读,2013(2):130.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窦育国.链接学习心理直击高考命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5):58-60.
[4]孙乃桥.谈高三复习中纠错本的使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65-66.
[5]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