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5-11-29吴红友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许昌461000

关键词:尿激酶选择性溶栓

吴红友(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吴红友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 分析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溶栓治疗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分为静脉溶栓、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两种,主要以实现血管再通来促进患者脑组织血供,并可降低该疾病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1]。我院为研究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现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7.1±3.3)岁,平均病程(3.5±0.8)h;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7±3.5)岁,平均病程(3.7±0.9)h。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满足1995年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均在发病6 h内就诊;无心源性脑梗死、颅内出血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心功能不全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00~150万IU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且在30 min内滴注完成;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可利用Seldinger技术实施股动脉穿刺,给予患者肝素5000IU,全身肝素化,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掌握患者梗阻血管情况;于患者梗阻血管侧的椎动脉或颈动脉将导管置入,使用注射泵将尿激酶50万IU缓慢注入,实施溶栓治疗。并且每隔15 min进行一次血管造影检查。当患者梗阻血管再通时即可停止输注尿激酶。其中尿激酶注入总量需严格控制在75万IU内;若在治疗中患者发生出血现象,需立刻暂停溶栓治疗,并使用6-氨基己酸进行中和。两组患者均在溶栓治疗后24 h内接受CT复查,术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连续治疗10天。

1.3 疗效判断[2-3]

(1)NIHSS评分。根据NIHSS对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疗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可视为基本痊愈;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可视为明显好转;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8%~45%,可视为好转;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低于17%,或增加低于17%,可视为无变化;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超过18%,可视为恶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选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n=2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21.1±3.8)分、(6.8±2)分;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1.5±3.1)分、(10.2±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4,P=0.08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44)。

3 讨 论

脑血栓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人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异常,造成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对神经功能影响巨大,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在患者脑组织坏死前对其血管实施再疏通干预,可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脑部血液供应,防止发生脑组织坏死现象,目前溶栓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颅压、抗凝、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为早期入院患者,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另外由于缩短患者脑缺血时间可最大程度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正常,因此时间窗是决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关键。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越早,其梗阻血管再通率就越高,其神经功能恢复也就越理想[4]。若超出时间窗,则其半暗带的缺血性损伤可出现不可逆转性,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可在DSA技术支持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梗阻血管情况,并以最快速度帮助患者脑供血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受损神经元恢复;并且该治疗方法可直接对闭塞血管起作用,可利用直接给药方式或血管成形术实现血管再通目的,药物用量明显少于静脉溶栓,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早期给予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梗阻血管再通,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5],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李 巷,杨春水,王传明,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36):45-47.

[2] 张智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3-34.

[3] 金 平.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1):44-46.

[4] 胡伟盛.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71-172.

[5] 吴章松.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J].安徽医学,2012,32(1)23-24.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WU Hong-you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uchang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Henan Xuchang 461000,China)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10.104.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选择性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