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皮划艇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及技术分析

2015-11-29王三省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3期
关键词:皮艇划艇赛艇

王三省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上海 201300)

简谈皮划艇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及技术分析

王三省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上海 201300)

1 前 言

作为水上项目运动之一的皮划艇有其基本的训练规律,也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如果掌握与其相关的水上项目的运动规律,自然会提高训练效果。笔者曾经带教赛艇队21年,后因机缘巧合,2012年开始兼教皮艇和划艇。带教的20多年,培养输送的运动员也多次获得亚运会冠军,有的曾经成为奥运会替补选手。本人也几次获得上海市十佳教练、优秀教练员的称号。今年的仁川亚运会上笔者输送的运动员再次获得冠军和季军,市运会分别有三名运动员获得金牌。让笔者兴奋的是这三名运动员只是兼项训练皮艇和划艇两年时间,让笔者看到了皮艇与划艇三个阶段科学训练及技术指导的实际效果,也看到了兼项训练的成效。下面所阐述的便是笔者大胆尝试的一些体验,述之笔端,与同道之人一起探究。

2 皮划艇训练的三个阶段

水上项目(皮划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一定要经历三个阶段完整艰苦的练习,才能掌握动作要领,赛出成绩。三个阶段分别是陆上阶段、水上模拟阶段、水上实练阶段。

2.1 第一阶段:陆上阶段

水上项目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赛艇和皮艇、划艇之间当然更有其共通之处。原本在招生选材时候,是按照赛艇运动的标准进行招生的,2012年因某种机缘巧合,学校需要强化皮艇、划艇项目,再加上笔者也想尝试赛艇与皮划艇兼项训练的成效,在皮艇和划艇这些船只硬件条件具备的前提下,2012年笔者大胆进行了第一阶段陆上训练皮划艇的训练和指导。笔者根据曾经的学习经验和实战经验再加上翻看相关杂志,先对运动员进行皮艇、划艇知识的启蒙教育,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讲解动作要领打下基础。这个阶段主要教会队员关于皮艇、划艇的基本知识以及动作要领,怎样握桨、怎样支撑、怎样蹬腿、怎样发力。怎样通过蹬腿的力量,把力量传到腰上、再传到手臂上。通过不断地修正点拨,陆上示范和操练,蹬腿、传腰、再传手臂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尽管这些小运动员初步尝试学习训练皮艇和划艇,但因为有赛艇训练的基础,相对而言,他们比一般没有经过赛艇训练的小运动员显然更快地进入角色。当然也需要教练员严加把控、指导和示范。

第一阶段非常重要,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过渡其实本身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而过程,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技术动作指导语练习实践,到第二阶段技术动作有可能变形。换一种角度,每个阶段训练也就是动力定型必须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就是要达到动力定型的境界,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助力。

2.2 第二阶段:水上模拟阶段

在第一阶段训练基本成型之后,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教练员可尝试让队员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即是水上模拟训练,即是在水上固定的船只上训练划桨、包括指导队员掌握蹬腿力度、桨与水面的到底接触点还是接触面,面的大小。方向是硬生生地正面接触还是侧面接触等等。

尽管已经上船,但船只是固定不动的,所以队员在这一环节训练时不必考虑船只问题,只用专心地在教练的指导下,重点掌握蹬腿、腰部和手臂发力的技术要点,并且要不断操练和实践掌握船桨接触水面的时间、位置、力度,激发自己对水的最好感觉,和水保持最适度的距离。这个阶段大概同样维持三个月的时间。通过不断地重复加以强化。

2.3 第三阶段:水上实练阶段

在第一、第二阶段训练之后,大概半年时间,教练员可以安排队员进行水上实练,到左右摇晃的皮艇或者划艇上训练,这个阶段一要教会和指导队员掌握平衡,因为,如果第一次下皮艇和划艇,很可能因为重心把握不好而落水,影响训练进度的正常推进。二要真正让队员尝试让船只行

进,并且协调划桨的力度、发力的程度。坐着的姿势、支撑的力度、身体的位置等等都要重点指导。三要真正让队员通过教练的指导和自我的探索和感觉掌握船桨接触水面的最好时机以及最佳的接触面,达到动力成型的最佳境界。缩短船桨在空中停驻的时间,减少无谓的用力,让每一次的发力都成为有效的发力。应该说,最后阶段是最难的阶段,因为一方面要考虑船只的平稳,另一方面又要科学用力和划桨,可能一开始难以适应、有可能顾此失彼,这时的教练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队员有失误,或者从一定角度上说,有失误也许更好,在训练过程中早点出现问题,加以及时解决和点拨破,或许可以避免在比赛时出现问题和失误。

3 训练注意事项

三个阶段完整地进行训练对于运动员熟练掌握皮划艇技术要领并最终获得优秀的竞赛成绩非常重要,但在具体实施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灵活安排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的训练时间安排并不是一定要这样按部就班,其实在掌握了相应的技术要领后,也就是在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可以没有时间安排的限制,三个阶段可随时穿插。通过不断修正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也就是教练员要根据队员的训练情况和个性特点随时调整训练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每个队员进行分别指导和纠正,甚至在同一堂训练课上,可以根据每个队员的掌握情况,每个队员的训练内容,训练阶段也可有所不同,

3.2 巧妙培养队员水感

水上训练,运动员对水的感觉很重要,也就是笔者一直坚持的水感,但因为现在招生难度越来越大,对水感把握很好的队员可遇不可求,迫使我在选材时作出相应改变,在训练时也作出某种改变,笔者通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感悟和总结出水感其实还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已经有成才队员的亲身经历可以证明。本次市运会冠军之一的丁依君身高不算高,而且也较为肥胖。从严格意义上讲,或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水上训练的苗子,但训练发现,一个她能吃苦,具备一个运动员必备的情感意志。二是经过指导,她能及时改进自己的训练技术。三是经过反复指导、不断摸索,对水的感觉把握相当巧妙。在送往青浦二线的过程中,教练员也曾因为她的身高和身形关系而有过犹豫,但最后经我的推荐还是留下了丁依君。果不其然,今年15届上海市运动会上,丁依君以较大的优势获得皮艇比赛的冠军。小身材、大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说,后天的努力以及科学的指导,证实水感可以培养的,也可以克服这些先天的劣势,创造奇迹。

3.3 科学实施兼项训练

赛艇、皮划艇完全可以兼项训练,充分利用其共通之处,缩短熟悉不同水上项目要领的时间,所谓由此及彼、顺理成章、也提高成材率。从已经比赛的情况看,笔者真正进行赛艇、皮艇、划艇兼项训练的时间仅仅只有一年,但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本次市运会三枚金牌均是皮艇或划艇项目所得,一枚银牌也是双人皮艇所获。其实对于已经在进行赛艇项目运动训练的队员来说,每个阶段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定要按照几个月的时间安排的。进行兼项训练的操练完全具有可操作性。从年级看,一位冠军获得者目前在读高一,一直是由笔者亲自带教。一位目前在上初二,也是亲自带教、还有两位亚军获得者目前仅仅在读初一,已经具备冲击冠军的实力,只是因为最后冲刺阶段小的失误而功亏一篑。

3.4 紧扣技术要点和水的特点,不断强化桨与水面接触的点和面

对于皮划艇技术的指导可能每个教练有所区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根到底皮划艇技术最关键的还是一种扭转运动,是用上身的扭转把力量通过桨去掠过水中。用划桨一侧的蹬腿力量传送到躯干来推动皮艇前行。最关键的词是“掠过”,那怎样掠过呢?那就要充分利用水这一既“刚”也“柔”的特性,当船桨掠过水面的一刹那,船桨的硬和水面的硬相互碰击,依托碰击的惯性产生作用力会加速船的行进速度,当然这个“掠过”的那个点和面既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也要通过教练的指导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而在水的柔性特征则是当搏击水面时,水花滴在手上、腿上、身上,她的柔性会使运动员神清气爽,从而激发运动员的意志力。

3.5 尽快建立动力定型、缩短动力定型的时间

笔者一直关注巴甫洛夫学说中提及的动力定型概念。它是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这个概念对于运动员来说确实很关键。身体外边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重复多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关系就会固定下来。笔者所要做的是一方面通过不断地指导和修正要让运动员快速建立一种动力系统,另一方面在建立动力系统之后,设法减少消耗神经能量,保持这种动力定型。

4 结 语

皮划艇训练方法,很多教练和专家均有其独特的见解,笔者所述的更多地是从一个三线教练员的视角出发,还须不断探究和实践,才能更大的成效。

2014-01-18

王三省(1968 ~),高级教练,本科。研究方向:水上项目专业训练指导(赛艇和皮划艇)。

G861.4

A

1674-151X(2015)03-115-02

猜你喜欢

皮艇划艇赛艇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莫干山漂流记
住手!
上海市大、中学校赛艇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划皮艇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皮艇球:球艇酣战
猪猪侠·赛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