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研究①

2015-11-29董亚会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6期
关键词:许昌市力量社区

董亚会(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研究①

董亚会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 要:如何成功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政府为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和大力发展社会参与为主体的新模式,进而加快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是当今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政策管理分工不明确,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不能达到公众的满意。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应紧张、已有健身设施不符合公共需求所产生的闲置、健身器材的损坏未能及时替换出现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缺乏系统管理造成体育健身指导的混乱、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导是造成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薄弱及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展和完善,以及社会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建设的日益推进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切身感受到公共体育服务对自身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益处。为了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具体,由单一到全面,由理论不断延伸到实践的路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政府的职能重在服务,指明了政府要支持和引导一切社会性组织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这不仅明确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和合法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不仅反映了国家对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更说明未来公共体育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相对其他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具有较大差距,而且与本市经济的发展相比较也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事实,因此对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途径现状以及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致力于提高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全文数据库对关于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资料查询和搜集,旨在为该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文研究的需要,针对许昌市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制定相关问题并设计问卷,随机对许昌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

1.2.3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

1.2.4访谈法

根据该文研究的需要,对许昌市部分社区居委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有关责任人以及许昌市市民针对许昌市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公共体育服务等情况进行走访和交流。

2 结果与分析

2.1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体育服务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实践中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与社会公民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许昌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逐渐趋于平稳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和环境改善方面尤为重视,例如大力建设能够彰显许昌文化的各种小公园以及为不断巩固“国家十大森林城市”地位所建设的“千亩游园”等等,不可否认政府在发展公共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公共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千亩游园和各种小公园为人民茶余饭后的健身提供了场地的便利,但是现实发展表明,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仍然较落后并且存在较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许昌市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非常满意的为0人,满意的占11.1%,一般的占28.3%,不满意的占41.9%,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18.5%。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和实地调查得知,许昌市为居民提供的健身场地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首先市区能够供人们自娱自乐的小广场较多,但是符合正规的广场舞场地则少之又少,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篮球场地更是罕见,尤其是老城区此现象有位凸显。晚间在公路两边人行道上跳广场舞的现象早已不为鲜见,不仅影响交通甚至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其次健身器材较少、脏乱、损坏、利用率低、缺乏使用指导也是造成居民不满意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健身路径中健身器材的无人维护保养、长时间的磨损、人们使用过程中爱护意识薄弱造成的损坏等因素,很多以往健身路径的作用已经处于失灵状态,新的又未能及时替补造成公共体育服务中健身路径的作用大打折扣;再次,健身指导员的配备和管理也较为混乱,通过调查走访得知部分社区有意向配备社区体育指导员但至今仍未落实,一部分社区配备有固定的健身指导员,但早已名存实亡,对具体的监管制度更是模棱两可,介于此许昌市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可想而知。

2.2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社会力量指政府和体育事业单位(体育局等国有体育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不直接承担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其他事业单位或自营单位的组织或个体。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知,88.7%的居民并不了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11.3%居民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在对居民进行进一步解释后,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得知,非常不满意的占总数的32.5%,不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47.5%,一般的占16.2%,满意的占3.8%,非常满意的人数为0。从调查数据得知,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效果不容乐观。公共体育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是群众,一切发展和服务皆要围绕群众所开展,因此群众对其的认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政府和体育局等分管公共体育服务的分工不明确,管理政策不清晰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不能达到公众的满意,体育场地设施供应紧张、已有健身设施不符合公共需求产生的闲置、健身器材的损坏未能及时替换出现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缺乏系统管理造成体育健身指导的混乱、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导造成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薄弱。目前许昌市政府和体育局分管部门的角色主要以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和相关政策引导为主,公共体育服务的落实能力不强,体育协会职能分管不清的现象突出,其他自发组织的社会体育团体主体地位较弱,进而无法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尽其所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功能,久而久之不仅会削弱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和耐心,重要的是这种局面直接会影响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公共对其的满意度。由于群众受教育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组织水平和意识相对较低,居民大多属于自发组织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凝聚力较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现象也是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3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3.1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不强和参与动因不足

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现阶段已经建立起运行体制,相较于公共体育服务体制的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还显薄弱,没有形成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的氛围。从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社会公共体育服务来看,企业非常乐于帮助所在辖区解决公共体育的资金问题,但这种资金的投入往往是“活动”式的没有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而社会体育团体参与的社会体育服务往往是自身社团常年从事的体育项目,虽然有自身的运营机制,但是局限于本项目的爱好者之间服务于社会体育意识淡薄;从社区居民参与情况来看,社区居民少部分有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但是大多数社区居民往往是“活动”式的接受体育服务,没有主动诉求参与意识缺乏。

2.3.2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政策支持不明确,参与渠道不畅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满足部分社区居民的需要,但是除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公共体育维护及服务资金相对较少而且常被挪用。致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难以长期开展,体育设施维护不足。所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公共体育服务特点,履行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制度,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的投入与监管,结合已有优势发展许昌特色公共体育服务体制。真正建立起企业民间资金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社会体育团体的联系“桥梁”。使公共体育服务在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的同时,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效渠道,服务于人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诉求。

2.3.3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体制引入竞争模式,政府主动放权加大监管。完善体育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度,使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倒推政府管理部门满足民众需求。同时引入社会成功模式,让社会力量以自身熟悉的模式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当中去,以规范公平的环境建立起多机构平等竞争的局面。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管体制,将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社会体育团体引入到监管体系当中去,形成公平的运营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峥,唐炎,倪鹏.社会性体育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机制与启示——基于郎溪县篮球协会的案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1):96-103.

[2]曹可强,兰自力.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决策[J].体育学刊,2012,19(6):31-34.

[3]刘明生,李建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53-56.

作者简介:董亚会(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课题来源:①许昌市社科联课题,“新常态”背景下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研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129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129-02

猜你喜欢

许昌市力量社区
社区大作战
许昌市关工委积极组织“五老” 参加“我爱母亲河”云上教育活动
妈妈的粥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麦唛力量 (一)
影像社区
孤独的力量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