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主体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①

2015-11-29魏群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6期
关键词:主体体育课程

魏群(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教学主体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①

魏群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通过对教学论中主体论一章的学习,结合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通过文献阅读法,对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认识进行探讨。认为我国目前的体育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与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习更多的技术、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与教师交流。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教学流水线上的产品,虽有精美的外表,却无实用性。

关键词:教学论主体论体育教学认识论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九条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强调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参与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由于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具有责任感、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人格的人才重任,只有重视学生为学习主体,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竞争意识的创新人才。要实施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只重教师主导会形成专制型教学环境,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扼制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相反,只注重学生的主体也忽略教师的主导,会形成“放羊式”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过程优劣的重要评价,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只有教与学完美融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主体论的不利因素

1.1大班级授课制

我国根据我国教学现状采用的是大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大班级授课的优点在于能够节省教育资源,提高知识传授效率。但它的局限性也表现在各个方面,由于大班级人数多,而教师的注意能力有限,因此教育的质量不高,教师很容易以一个标准对待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体育教学的班级授课以30到35个人为最佳,既能使老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实际情况是在中学阶段每个班的人数平均有50~60人,多的可以到70人。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得到体现,教师只能以全班平均水平授课。这样的结果使得水平高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兴趣,水平相对低的学生不能理解学习任务而影响学习效果。

1.2教师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认为要评价一节课的效率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的多少,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的技能为主,教师对课的每段时间都以传授学生知识为目的,没有学生讨论及教师学生交流时间,要求学生一味地学,不注重学思结合,不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课程的组织就显得非常单调,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培养创造能力。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一种课外放松,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自己的主导作用,其结果是女同学会成群结队在树下聊天,男生会做一些不良行为,如围在一起抽烟、打牌等。

1.3学生的自我因素

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应当是敬重的朋友关系,但往往在现实教学环境中,由于社会价值观和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导致很多的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观念是害怕,不敢与教师进行真诚交流,由于受“好学生”的影响,学生只为取得好成绩博得老师的喜欢。学生的教师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不创造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而是以专制型为主导来创建学习环境,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循规蹈矩,毫无生气。教师应该要以耐心、包容的心态对待每次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多思考。保护好每次学生的好奇心,并帮助学生理解其问题,解决学生问题。

1.4社会刻板印象及领导的教学观念的因素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于某一职业或人物相对稳定的评价。这里不仅仅是指学生家长以及大众消极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包括学校领导和参与教学老师等从事有关体育方面的人员,他们的这种对待体育教学观才是引导社会刻板印象的主导因素,他们没有关于体育的完整概念,教育方法理念落后,甚至有些体育教师从内心里抵触这门课程,而产生行动上的懈怠。学生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也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一方面学生不主动,老师不积极,从主体和主导方面都不能实行,体育课也就变成名副其实的“放羊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也是教学所追寻的结果。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的所有关注点在于升学率,这种大环境反映到体育课程中就使得教师也只是一味关注学校高考队,忽略学生平时的体育课,因而舍弃了体育课的本质,更无从谈起教学结合的相互作用了。

2 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影响发挥以“较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主体论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好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受教师所主导的,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何种教学环境是导致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相反,创立专制、滥用惩罚的教学环境,容易杀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体意识。教师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显示了其教育观念的落后陈旧。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延续着很多年前的旧的模式,教育组织形式方法跟不上时代,教学理念也与现实脱节。国家应试教育政策也在极大地推动体育教学的边缘化,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体育教师和学生,恶性循环造成社会对体育课程形成种种偏见,这对实施教学主体论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背景。

2.2建议

2.2.1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观念决定行动,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形式,决定教育方法。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处于成长中的人,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整体的观点注重学生心理、身体、价值观、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充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征,理解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跟连续性。教师自身多交流,勤思考,及时更新知识,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创造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慎用批评,合理运用表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

2.2.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并给予细心的回答,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解决问题时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巧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从不同方面去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满足唯一答案。

2.2.3改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最终要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其优越之处,但更多显示的是其局限性,在应试教学鞭策下,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高考一考定终身,而像体育、艺术等高考不考科目备受冷落,对全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目前对于体育课的评价也极不规范,才造成了体育课程的不良现状,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笔者也极不赞成对体育课程的评价只停留在教学效果上,教学效果只能反应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而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过程却被忽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到多少课本知识,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心理、智力、非智力等能力的培养,而且大量证据表明,一个人能力发展并不是均衡发展的,例如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提高,相比之下智力因素增长就会被掩盖,而最终的成绩反应的正是智力增长的表现。这种评价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给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因而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更有益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邓世喆.对于教学主体的思考——兼评《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3):37-40,43.

[2]雷雨润.关于教学主体的论争及我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3-88.

[3]李如海.教学主体问题论争解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6(9): 20-25.

[4]刘潇,吴建华.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多媒体教学主体分析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1(51):151-152.

[5]徐晖.教学主体及其活动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1994(1):25,3 5 -3 6.

[6]单振涛,张天宝.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冶金教育,2005(3):74-77.

[7]邢淑莲.重新认识教学主体[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7):62-64.

作者简介:①魏群(1989,9—),男,汉,湖南永州人,硕士,学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6.072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9(b)-0072-02

猜你喜欢

主体体育课程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何谓“主体间性”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