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与过度医疗

2015-11-29顾东风

民主与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行政命令瓣膜过度

■顾东风

高技术与过度医疗

■顾东风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医学检查和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1796年,琴纳利用牛痘预防天花,1970年WHO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病。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目前CT、PET/CT已成为诊疗的重要手段。2001年,人类基因序列宣布被破译,发展到现在的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使医生不用开胸仅用导管就可以做一些心脏瓣膜置换术,这些都是高科技。但是高科技也是双刃剑,它的技术成本昂贵,一个经导管的瓣膜置换就10多万元,换两个瓣膜就是20多万元,这不是普通动性”如何发挥等。

为什么“限抗令”会起到这么大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遏制了抗生素的过度治疗和滥用,主要是靠行政命令。但是,遏制过度治疗靠行政命令行吗?可持续吗?行政命令有监管成本,抗生素药物监管为什么最近又有回升?监管成本太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不监管就会慢慢松动,一松动就要回头,所以监管成本是不是能够承受?

当然,医疗制度缺位更是一个重要问题。国外有保险公司来制约医院,我们有谁来制约它?因此,防止抗生素滥用还需“多管齐下”,方能科学、可持续。人消费得起的,所以高科技往往是高消费。现在很多晚期疾病,包括心脏的晚期心衰,花几十万元是常事。国内医院一年数百例(台)心脏移植,抗排异都是进口药,患者还需要长期监护与各种检查,所以普通人往往承受不起。

(作者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另外,我国卫生总费用及其相对于GDP增长速度而言,以目前这样速度增长下去可能负担不起。目前卫生总费用约占GDP的5.6%,GDP增长速度是7%~7.5%左右,而卫生总经费的增长每年达到19%,远高于GDP增速。在经济起飞的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卫生总开支

会远高于GDP增长。如果我国卫生总开支年均增长在0.5%以内,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看病贵”了,有时候人财两空就容易引起医疗纠纷。我国的卫生个人支出,从2001年60%降到目前的36%,已经很好了,但美国个人支出只有11%左右,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个人支出还是太高,所以群众感觉还是太贵。实际上按照病种付费我们比美国要便宜很多。

现在一些医院使用电子化病历,药物治疗超标,系统会有警示。所以医院信息化,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过度医疗是非常好的手段。

因此作为国家来说,一定要量入为出,有多少能力做多少投资,社会投资多少、政府投资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多少,须有总体平衡,对高精尖医疗仪器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如基因诊断与细胞治疗要加强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行政命令瓣膜过度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烂”在心里
过度教育易使孩子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