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指导实现智造强国梦

2015-11-29李树翀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强国智能化

◎文/李树翀

今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指导性规划《中国制造2025》,该规划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规划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以内外因素交叠为背景

1.技术革新重塑制造业生态体系,战略聚集提升制造业全球地位

第三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变革。国际分工体系深度调整,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持续强化中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出现中高端产业转移回流现象。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在中低端领域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导致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陷入“三明治陷阱”的风险增加。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亟待解决

(1)工业化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以及改革新起点相互交叠的时代背景。目前,我国工业化迈入了新阶段,多项指标表明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我国的人均GDP、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均处在国际公认的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相关指标之间。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这一增速改变的影响,从投资角度看,长期高强度的投资难以为继;从出口角度看,外部需求不足抑制出口回暖;从消费角度看,中短期内难以出现较快提升。此外,“新常态”下我国还面临着增长、调整、升级和竞争四大挑战。

(2)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大而不强窘境愈发突出。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为19.8%,跃居世界第一。在22个工业产品大类中有七大类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其中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的国家,但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愈发突出,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不高、质量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

以解决四大问题为目标

1.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1%,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普遍在2%以上。我国的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达5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日本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国际专利数量分别是我国的2.7倍和2倍。此外,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2.解决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3.解决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简称“四基”):基础零部件(含基础元器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及产业技术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重受制于人,经济和国防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基础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工业基础研究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产业自主性和控制力较低,严重影响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已刻不容缓。

4.解决发展方式粗放低效的问题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美国、日本的2.8倍和4.3倍,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每年),部分地区超过100天;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焦炭等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大体上在70%-75%之间,光伏、风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

《中国制造2025》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化融合,两大动力——创新、改革,三步走战略,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五大工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等九项任务,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发展重点。

1.抓住一条主线:将两化深度融合贯穿于制造强国建设全过程

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即实现两个IT(Industry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制造。因此,要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重要抓手,推进两化融合的当前重点是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深化应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建设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等。

2.增强两大动力:创新动力、改革动力

《中国制造2025》暗含创新与改革两大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创新动力包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等;改革动力包含简政放权,推进依法行政,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等内容。

3.瞄准三步走战略目标:努力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至少十年为一个时间节点,到2050年最终实现制造强国梦。至2025年,制造强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至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水平,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2050年,综合指数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与美国并驾齐驱,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第一方阵。

4.实施五大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中国制造2025》在提出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九项任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之后,明确了五项重大工程,分别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面

智能制造一般指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利用信息感知、决策判断和安全执行等先进智能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诸多环节的先进制造方式,是制造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高级阶段。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需要明确的是智能制造并不单指生产制造环节及产品的智能化,还包括管理智能化、物流智能化、渠道智能化以及服务智能化等领域。每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同时又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与生产智能化共同构成智能制造这个宏伟且复杂的工业体系。

1.生产智能化:软硬结合打造智能生产

生产智能化即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产品的精细化智能化提升。由于我国大量企业还没有实现生产自动化,不存在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础,所以生产智能化是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瞄准智能制造所面临的重中之重。生产智能化包括生产装备智能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柔性化和资源调配智能化等若干主要任务。

2.管理智能化:顶层决策调配最优资源

管理智能化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进行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决策、企业结构优化、供应链智能化、生产计划智能化、质量管理智能化、仓储管理智能化、支付多元化和人力资源及研发创新众包化等主要内容。管理智能化是当代企业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进行自我提升和优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3.物流智能化:智慧联网助力高效物流

物流智能化是利用条形码、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通过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运算和网络通信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物流业运输、配送、包装和装卸等基本活动环节,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消耗。在面对海量交易和全球化协作的未来商业社会,物流的智能化与否将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前阶段,企业在物流智能化方面应重点发展产品识别与跟踪溯源、交通运输智能化、收发货智能决策以及实时响应与调整等环节。

4.渠道智能化:网络创新品牌销售渠道

渠道智能化侧重于在企业品牌市场及销售渠道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升级。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在品牌宣传推广、市场开拓、销售渠道和营销思路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互联网企业,企业可在品牌推广手段多元化,网络智能搜索与推广、销售渠道扁平化和平台化等方面重点突破,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和品牌价值,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渠道成本。推荐企业开拓手机APP、微信企业号/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互联网品牌宣传手段,适当开展事件营销、体验营销和魅力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扩展网络平台销售渠道,管理优化经销商结构等。

5.服务智能化:海量服务拓展盈利模式

服务智能化是通过软件与控制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工业企业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环节的服务进行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拓展。服务作为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可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的结合点异常丰富。工业企业在现阶段可重点进行电话咨询智能应答,售中服务支撑案例库建设、应用与推送,售后服务在线信息化管理,针对客户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生成与推送,智能化网络化培训,智能化资产运营服务(资产/产品远程诊断、在线监测、运行与状态报告的生成与推送等),服务数据库建设与大数据分析,智能金融信贷,基础数据共享与云服务,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等。在愈来愈注重客户体验的未来商业社会,各种传统服务与新兴服务的交叉融合,将导致服务种类的上限趋近于无穷大,所以当前的我国工业企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尽早推进服务智能化过程。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指导,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迈出了我国“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内容,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智能化将全方位融入我国制造业各环节,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和制造强国的梦想。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强国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汽车营销如何智能化?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