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医药当可成为公共外交的“锐器”

2015-11-29徐贻聪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门医药中医药

徐贻聪

中华医药当可成为公共外交的“锐器”

徐贻聪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中华医药当可被认真运用,甚至应该被作为锐器来普遍使用,因为这颗具有数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本身就具有其自然的无限魅力,并可被好好发掘。

中华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

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这样说,人与人都会有交往,与本国人的交往属于“内交”,与其他国家人的交往就应该属于“外交”;外交并不神秘,也无奥妙,需要的是在交往中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体现国家的主权、形象和政策。尽管此话被有些人看成笑谈,但我依然“痴心不改”,顽固地坚持这样的看法,并把各种各样的对外交流和往来都视为“外交”行动,不管它是政府外交,还是公共外交。当然,不同身份的人在对外交往中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含义不同,作用也自然不同。

圆中国梦,需要有外交。中国外交对于形成今天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起到了巨大作用,深受国人的赞扬和肯定。在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多种多样的战略“武器”,各自发挥出独特有效、令人叫绝的作用。人们所熟知的“乒乓外交”,在打开中美外交关系中就曾经起到过这样的特殊作用。“医疗外交”“熊猫外交”也都呈现过各自特有的功效。如今,出现和存在的历史都还并不太久的高铁动车业已成为国家领导人“深有底气”的、新的外交战略“武器”,同样在给国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在我看来,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中医药,从它的悠久历史、重大贡献和发展现状来看,也应该能够进入中国外交战略“武器”的行列。中华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在推进国家外交事业的深度发展中发挥出它的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既让国人刮目相看,也对国家的未来更加信心满怀。

中华医药的公共外交价值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中华医药当可被认真运用,甚至应该被作为锐器来普遍使用,因为这颗具有数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本身就具有其自然的无限魅力,并可被无限发掘。

据我了解,可能正是缘于这样的史实和认识,经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于前不久宣布成立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会,并在其成立大会上提出了“中医外交”的理念和口号,表示要用中医药为国家的对外交往服务。对此,作为一名外交战线上的老战士,我非常赞成,并且认为它大有可为,还愿在耄耋之年为它的前行助一点绵薄之力。

我曾经从事过属于政府外交的那类外交,知道今天的国际社会在倾注着越来越大的注意力了解中国,接近中国,包括了解中国的民族医药的历史和作用,世界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医药的治疗理念,从而使得中医药走出国门有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基础和广阔前景。

当今的世界是互相依存的世界,人们在各个领域相互沟通和交流,形成了互不可缺的关系,外交则是联系各方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如何把中医药纳入各国相互依存的环节,并使之与我国外交有生命地紧密联系到一起,既应该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的主要研究课题和工作方针,也应该是各个方面为使之成为我国外交锐器的共同努力目标。

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曾经为中国文明和中国的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仍在为保障国民的健康、增强人们的体质承担着重要任务。当然,我指的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其他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诸如回、朝、蒙、藏、壮、瑶、苗等多个传统医学体系,因为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能够成为体系的民族医药有两位数之多。这些医药各具特色,也各有奇效,既可为本民族人民服务,也必然可以为其他人民,包括外国人服务。

中医药要能够走出国门,为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需要的是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认知和信心。当然,它还需要有不断的自身锤炼和跻身世界文化和文明之林的决心。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中医药的重要性,释放出的信号就很令人鼓舞。

对策建议

要想将中医药发展成国家的重要外交战略武器,需要中医药和其他方面从这样一些方面继续去努力创造条件。

首先,自身要过硬。任何事物,包括人,别人看重的是其质量、品格。对于中国的民族医药,其他国家需要了解的是它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疗效,是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通过实例让人们认识并信服我国民族医药的科学和实际价值,以给他们在“救死扶伤”的人道事业中或为延续宝贵生命的奔忙中以一种新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自身过得硬的医药和药品,去逐步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心。在这一点上,中医药已经以它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国人以具有雄辩力的说明,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国外能够让它成为人们自觉选择的对象。

其次,要能被别人认可。争取被别人广泛的认可,是所有文化或者产品得到传播的基础和目标。中国的民族医药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兴趣是件好事,但距离被熟知、认可和广泛利用,则还尚差甚远。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大力宣扬中医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争取民心,应该是中国的政府部门和公共外交界刻不容缓的特殊任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中,曾举办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和合作分会、北京同仁集团承办的“中医药的国际化”专场活动。我国前外交部长、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也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和合作分会名誉会长的李肇星,在这个专场活动上谈到中医药时曾经举例说过,一位身患重病不能动的外国总统,经中医治疗后能打乒乓球。这个真实事例应该被理解为中华医药所包含的神奇功效。类似这样的范例还会有不少,应该予以发掘和宣扬,以加强和提高中医药在国外的威望和被认知度。

第三,应该有竞争的优势。世界是在竞争中发展和进步的,发展和充分利用自己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是任何产品在竞争中赢得地位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医药要走出去,不是要同其他医药比高低、争上下,而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它。因此,中华医药需要给自己在竞争中定好位,从质量、价格、服务方面入手,去打开人们的眼界,赢得人们的信任。让人感到高兴的是,这项工作正在被多个方面越来越大力地开展和宣传。

第四,中西医、中外医要彼此尊重,协调发展。毋庸讳言,医学界存有偏见,相互包容不够,互相贬低的现象时有出现。“合作共赢”是我国外交的政策和目标,也是正在被广泛推广的新理念。在开展中医药走出国门的事业中,同样需要坚持这样的理念,以求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服务于人类。

第五,中医药在争取走出国门的努力中,宜多利用国外的同宗传统医药,开展地缘外交。大部分中医药源自我国,但也有的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回医就起源于中东。另外,有些医药同邻近国家的传统医学有相近之处,诸如吉林的朝医与朝鲜、韩国的医学;宁夏和西北地区的回医与中东一些国家的医学;福建的畲医与隔海的我国台湾地区流传和使用的医学,等等。在开展中医药公共外交中,应该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同宗同源的亲情优势。

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应该说,要让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医学和药品走出国门,特别是能够让它成为国家的外交战略武器、“公共外交”的锐器,大规模地走出国门,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利用,在当今国际上还对它严重缺少了解和认知、各国对医药及其产品的进口管理又都普遍非常严厉的情势下,的确会是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始终认为,这个目标决非完全达不到,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在于要做起来,在于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和天下助推中国梦想”。我确实希望,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和合作分会亮出的“中医外交”的理念和口号能够尽快落实、见效,能够在全世界普遍开花、结果。

大胆地说一句,在这方面,从事公共外交的部门和机构,还有媒体,特别是像《公共外交季刊》这样有相当权威性和被认知度的专门性刊物,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为将中国的民族医药推向世界舞台伸出援手,不时地给以关注、引导,尽力地为之呐喊、鼓劲。

徐贻聪:曾任我国驻厄瓜多尔、古巴、阿根廷等国大使,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外交笔会理事。

猜你喜欢

国门医药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WELLNESS TODAY
何国门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
耄耋老人带着风筝走出国门
中国古代医药及导引养生诸术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