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2015-11-29本刊编辑部

当代贵州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路贵州总书记

本刊编辑部

论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本刊编辑部

六月的多彩贵州,风清气爽,万物繁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贵州视察,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并深情寄语:“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对贵州工作高度重视,对贵州人民有着特殊关爱。继2011年专门到贵州考察调研以来,他还在全国“两会”等场合出席贵州的活动,多次听取贵州省委、省政府汇报,充分肯定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对贵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贵州近年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树立起跨越发展的志气信心,与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心支持、鼓励鞭策,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这为贵州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活的灵魂”。

“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辩证思维,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强调最注重运用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实现中国梦问题中的一些重大关系,他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辩证统一来谈中国梦;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系问题,“四个全面”是他治国理政的总遵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召集政治局两次集体“学哲学”,强调领导干部要吸取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指示,也始终穿透着“照辩证法办事”的思想伟力。在2013年,总书记就明确指示,“贵州过去发展慢、欠账多,还是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上语重心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贵州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精彩连连,与全国同步小康稳步推进,正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实践。

“往何处?为什么?怎么走?这就是哲学的一切。”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是中央对贵州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的战略定位,对贵州是巨大鼓舞、强大动力、重大机遇。

总书记的这句话,本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灵活运用,结合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针对了贵州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干部群众奋力赶超的新状态,是富于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的今后贵州各项工作的总纲。

为什么要走新路?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发展要求。贵州特殊的省情实际决定必须走一条发展新路,总书记要求贵州走出一条新路,是要求我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大势,更加紧密地结合省情实际,进一步担当起中央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这条新路是什么样?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发展内涵。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这是一条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新路;是一条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路;是一条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新路;是一条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这条新路如何走?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寻求发展方法。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指出,从贵州面临的主要矛盾、肩负的主要任务来看,守住发展底线,重点是要守住速度、收入、脱贫、安全这四条底线;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这四条底线。

贵州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任务十分艰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牢牢掌握着唯物辩证法这个制胜的“看家本领”,胸怀全局、洞察大势,我们就能够在复杂关系中正确抉择,在乱花迷眼中增强定力,在全国棋盘里抢占先机,在区域竞合中培植优势。

准确把握我省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制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把握省情中的“变”与“不变”,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从省情的特殊性来看,贵州发展难度大成本高。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缺乏平原支撑,工业比重小,城镇化水平低,大大落后于东部,也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

从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命来看,贵州贫困地区小康与全国全面小康的矛盾依然突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9%,且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都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是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从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来看,贵州后发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良好的生态优势,能在大数据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上,赢得主动;丰富的资源和交通改善聚合裂变产生的优势,正在让贵州真正“贵”起来;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明显,各级干部团结干事,这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省情的认识越深入,我们就越坚定。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实现信息化、绿色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贵州的必然选择。

“历史悠久、文化多彩、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区位便利”,这是贵州省情认识新的战略高度。我们要按照这一战略定位,明确肩上的重任和困难,看清贵州在全国的地位和优势,更加增强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敢于在发展速度、转型升级上在全国率先突破、闯出新路。

仿佛是悄然间,贵州GDP在全国的占比,从2010年的1.1%,上升到了2014年的1.5%。2015年第一季度,贵州的增长开局良好,名列全国第三。

“贵州速度”是否可持续?后劲还有多少?一些疑虑,折射出对贵州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关注。

以一组关于“赶”与“转”的辩证法,贵州作出明确回答:着眼于“赶”,着力于“转”,既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而放弃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也不能不顾产业基础、存量挖潜片面强调结构调整而让增长速度滑出底线。

辩证处理好提升传统产业与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关系,于提质增效中筑牢发展基础,贵州的发展方兴未艾。

如何“赶”?需要做强传统产业稳住经济增长“阵脚”。以“四个一体化”和“五张名片”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既是贵州发展的支柱,又是贵州工业的基础。倘若喜新厌旧,盲目抛弃传统产业,就会“青黄不接”。

怎样“转”?必须与时俱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冲浪“工业4.0”、“互联网+”时代,应用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激发传统产业活力,衍生新兴业态,否则就会陈陈相因,抢占不了经济发展“制高点”。

贵州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很足,我们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新兴产业做强做优,努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既注重整体推进又注重牵住“牛鼻子”,这里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农村贫困人口623万,这是贵州“三农”工作面临的现状。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千头万绪,需要提纲挈领;万军之中,需定主攻方向。坚持辩证思维,既要看到“两点”,更应看到“重点”。省委、省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凸显了“三农”工作的分量。

解决“三农”问题的这根弦松不得、这个劲懈不得。近年,贵州“三农”好事多,喜事多。农业发展好形势,映照着“三农”发展的黄金期,也映照着产业弱、农村穷等难以掩饰的“纠结”。

破解“瓶颈”做好“三农”工作,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着力发展山区“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业,积极“接二连三”,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物流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要促进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园区增产增效,注重结构调整和模式创新,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大战略,着力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企业加农户等主体,让农民有获得感、有盼头,让农业发展有定力、有吸引力。

人们用一条倒“U”字形的库兹涅茨曲线形象地描绘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遭遇过的困境:伴随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程度相应呈上升趋势;只有到达一定拐点,主要污染物才能随之下降。

贵州的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从武陵山脉到乌蒙腹地,从乌江之畔到草海之滨,百姓愈富,生态愈美,贵州不断丰富发展与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核心在于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决摒弃哪怕效益“丰厚”但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不可顾此失彼、急功近利、因小失大。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懂绿、爱绿、种绿、护绿、兴绿是前提。要把“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记在心头、落到实处,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执法“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四条底线,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流、土壤常净。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贵州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更有金山银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展是改革的红利。辩证思维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发展导向,力戒无谓之争。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里,矛盾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直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主动回应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迎难而上、因势利导,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深化改革中开辟前进道路。

改革的辩证法体现在方向和次序之间。我们要正确把握改革大局,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大局,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牢固树立“三个有利”的改革衡量标准,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改革与全省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改革的辩证法凸显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与2014年相比,今年贵州取消、下放和转移47项核准事项,赋予企业更多投资自主权、地方更多经济自主权。“放”“管”结合,在最大限度取消地方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优化服务协同推进。

改革的辩证法反映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二重唱。

改革的辩证法讲求蹄疾步稳。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住,方见定力。看准了的改革项目,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在深水区中流击水,在攻坚期迎难而上,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

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需要全省上下鼓足后发赶超之气。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变化。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支撑,新路不可能走得出来,更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顶云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冷洞村人“石旮旯里种出金银花”,湄潭农村改革试点为全国探路,贵州发展大数据全国率先……敢为人先、开放创新、团结奋进,这是贵州走出新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底气。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走出一条贵州发展新路,需要全省党员干部继续有作为、在状态,发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把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

(执笔:顾海凇 林茂申 责任编辑/赵宇飞)

猜你喜欢

新路贵州总书记
春华秋实喜丰收 战鼓催征闯新路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创新驱动“贵州新路”具有全国意义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