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寻天物
2015-11-28沈嘉禄
沈嘉禄
钱伟鹏说:“也因此,我国文物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处于单边输出的状态无法改变,文物流失严重。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8/qkimagesjcfyjcfy201522jcfy20152252-1-l.jpg)
发现唐青花
钱伟鹏现在的身份是古陶瓷鉴定家、收藏家和天物馆馆长。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扬州文物商店工作,先是跟老师傅学点鉴定知识,后来认识了中国陶瓷界的泰斗、南京博物院的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
扬州曾是繁华的古都,又是商人的聚集之地,历经战火洗礼,地下留下了丰厚的遗存,钱伟鹏在文物商店里钻研业务知识的渴望很强烈,张浦生就跟他说:地下的瓷片中有“唐宋元明清”,有“颜真卿”、“唐伯虎”,你要做有心人,不断收集瓷片实物,建立自己的标本库,这会使你们终身受用的!
1983年10月8日,钱伟鹏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他在扬州的建筑工地上捡到了一块青花瓷器的残片,那是个碗底,一看白底上绘有青花,那种青花图案与明清瓷器上常见的不同,有西域文化的特征,属于波斯几何图案。再看碗底,圈足表明是唐代典型的玉璧底,它会不会是唐代的青花呢?
后来冯先铭先生来扬州讲课,钱伟鹏拿出这块青花瓷片向冯先生请教,冯先生仔细看了瓷片后跟他讲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出土的巩县窑器物表现上其实已经出现了青花图案,北方窑口使用西域进口的钴蓝料是事实。在唐代的地层下面也挖到过有蓝釉的残器,还发现有波斯风格的玻璃器,泛着蛤蜊光,这说明扬州作为唐代的贸易大港,曾有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商人集聚,是通向全球的瓷器集散地;还有许多日本人、高丽人在这里做生意,将中国文化带回去,影响至今。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8/qkimagesjcfyjcfy201522jcfy20152252-2-l.jpg)
后来冯先生说到青花瓷时就拿钱伟鹏捡瓷片作为实地考察的例子,认为他捡的这块唐代青花玉璧底大碗残片改写了历史。
海外去寻宝
钱伟鹏曾经在1988年荣获江苏省文化厅古陶瓷鉴定第一名,这是他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事。上世纪80年代初,钱伟鹏作为业务骨干,不仅参加各种瓷器鉴定培训班,还先后得到冯先铭、耿宝昌、叶喆民、汪庆正、張浦生、黄云鹏等大师的教诲与点拨,鉴定能力迅速提高。到了1988年,也为了推动培养人才这项工作,江苏文化厅委托南京博物院组织了这场比赛,各市派出选手,扬州有5人,钱伟鹏是其中之一。古陶瓷有100人参加业务比赛,50件文物摆在桌面上,让考生鉴定真伪,断代,从艺术和工艺上再进行品评一番,外加10道理论题,结果他获得了这项鉴定的第一名。
1984年钱伟鹏出任扬州市文物商店副经理,短短几年间便以出众的专业眼光和经营使扬州文物商店成为全国最大的瓷器交易中心之一。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8/qkimagesjcfyjcfy201522jcfy20152252-3-l.jpg)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文物商店作为性质比较特殊的企业,在这个历史阶段有一个重要任务:出口古董,赚取外汇。钱伟鹏说:“也因此,我国文物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处于单边输出的状态无法改变,文物流失严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被外方所垄断,我们对国际艺术品市场行情所知甚少。当时伦敦有位华侨以两万英镑从上海外贸公司购买到整整五个集装箱的文物。得知这个消息,我真是心痛啊。于是就想,哪天等我们国家强盛了,再也用不着靠这种方法创汇就好啦。”但钱伟鹏想得更远:“我们应该从海外去买好东西来充实国内博物馆的馆藏。”
子仲姜青铜盆
1993年,钱伟鹏被国家文物局选派到英国任驻外文物专家,专职从事中国文物回收工作。当时公司经费有限,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群雄博弈,钱伟鹏有古玩界的同行们面对动辄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英镑的艺术珍品,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地看它们花落旁家,泪洒英伦。但他和同行们硬是凭借着高超的鉴定力及敏锐的商业嗅觉,靠“捡漏”杀出一条血路,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将数件重要文物回流国内。
两年前我在参观浦东天物馆时,听钱伟鹏讲过从香港黑帮手里买回“子仲姜”青铜盆的故事,事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钱伟鹏代表公司去香港征集文物,有一个人找到他,给他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造型与功能都很别致的青铜器。第二天,约了几个朋友到尖沙咀一家私人酒楼地下室看货。一看对方谈吐,就明白是江湖中人。先吃饭,饭中将青铜大盘拿出来让来客看。果然不一般,青铜器中间立着一只雄性带冠的鸟,四边是四只青蛙四条鱼,雄鸟一转,青蛙和鱼都会跟着旋转,还有三十多个铭文!“我们一见傻眼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青铜器。我断定这是西周时期的‘子仲姜’盆。这件文物应该是在秦始皇父亲大墓被盗后,先流入澳门,再辗转落地香港。我们表示有意购买这件东西,但先要回去跟单位领导商量一下。谁知道对方拉下脸来说:东西被你们摸过了,就要买下,现在就付钱,不然就不要出这个门!天下怎么有这种强横的人?同行朋友中有一位是有关部门的,忍不住起身拍了桌子:都是扛枪打猎的,有什么不好商量!对方一愣,就放我们走了。”
钱伟鹏意识到这是一件国之重器,一定要设法买回去啊。于是他通过关系找到香港的黑老大叶先生,了解到卖方是花100万美元买来的,出价1000万美元。谈到最后,叶先生表示,既然国家要,他愿意买下来捐给上海博物馆,只要国家给个奖状就行了。现在这件国宝就陈列在上海博物馆里,成了举世瞩目的镇馆之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量艺术珍宝低价涌向市场,钱伟鹏觉得这是一次极好的买入机会。于是,他与几个同好朋友着手组建私人博物馆,2009年便在北京光华路五号创建了天物艺术馆,钱伟鹏出任馆长。2010年10月,他与淳大集团主席柳志伟共同创立了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物馆以个人投资和基金招募的方式筹集了超过8亿元人民币,再次从海外购入800余件明清官窑瓷器珍品,其中不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孤品”,有些品种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