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弹衣之父”咋就“中弹”了

2015-11-28刘海明

检察风云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中弹防弹衣国泰

刘海明

“自相矛盾”的典故,妇孺皆知;知晓典故,未必能摆脱典故蕴涵的宿命。“自相矛盾”里那个卖矛卖盾的人,可能只是个商贩。他犯了个逻辑常识的错误,被笑话千百年;今天的矛盾作为武器,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我们的武器专家,还可能演绎“自相矛盾”的故事吗?类似的宿命,显然还在延续。

10月21日午间,《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披露,经军委纪委批准,总后勤部纪委对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原副部长周国泰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日前已将其移送军事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周国泰作为院士、少将,还有个更瞩目的称号——“中国防弹衣之父”。这么了得的学者型将军,可以研制出世界上最刚硬的防弹钢板,用陶瓷对防弹衣进行试验,不承想,这位“防弹衣之父”在退休后不幸“中了弹”——金钱制造的“糖衣炮弹”,最终身陷囹圄。这样的尴尬,原因何在?

作为院士型将军,周国泰可谓敢于钻研。敢于挑战权威,才有了他的科研硕果累累;退休后发挥余热,才有央视曾为其树碑立传。怎奈纪委的钻牛角尖,和媒体树立的先进典型唱了个反调。这样,周国泰从道德标兵变成了违法乱纪的对象。剧情的翻转,更加剧了“防弹衣之父”最终败给“糖衣炮弹”的讽刺效果。

矛和盾,一个攻一个守,孰输孰赢尚有悬念;“防弹衣”和“糖衣炮弹”,又何尝不是如此?周国泰可以研制出高性能的防弹衣,却败给“糖衣炮弹”,不外乎两种可能:要么只注重对士兵个人安全的防护,忽视了自身安全的防护;要么把自己研制的防弹衣当作了万能防弹衣,以为它可以抵御世间的所有炮弹,包括纪检监察部门的调查。

现在看来,两种元素均包含其中。我们的科技水平差,科技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谁是科技能手,谁就可以获得超额的待遇。周国泰能当上院士,说明他在防弹衣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问题在于,对一个人的过度认可,也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放松对这类人才的监督,或者把他们认为是万能型的人才,给予他们过多的行政权力。我想,周国泰的贪腐,与他的科研道路有一定联系。对于周国泰来说,科研越成功,越是给了他更多贪腐的机会。

“防弹衣之父”“中弹”,更多在于他自己的自信。人有专长,擅长科研的人,不一定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反之,适合管理的人,未必就适合做其他工作。遗憾的是,在一个有“学而优则仕”传统的社会里,学术方面的成功,往往会改变这类人的专长,最终让他们变成了“官”。工作行政的转变或局部转变,可能也毁掉了一个人。周国泰的悲剧,可能正在于此。一个去掌控总后油料肥缺的位置,最终把一个院士、中国防弹衣之父的声誉给毁掉了。正如网友所言:“他的贡献不容忘记!但他犯的错无法原谅!”

社会分工,把每个人放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对社會对个人都有益。如果选拔管理人员的标准模糊,喜欢把某个领域的尖子人才放在“领导”岗位上,最终可能是祸国殃民,害人害己。我更在乎的是:周国泰的悲剧,今后会避免吗?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中弹防弹衣国泰
2022年第一期“国泰杯”消防安全知识有奖竞答
自由
地产圈反贪风暴,万达不幸“中弹”
失败的原因
让士兵更勇敢的鱼鳞防弹衣
反垄断:外企“中弹”
论故乡·026
论故乡
印新防弹衣,1秒钟脱下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