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类”古诗词辨析

2015-11-28陈绪国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尾联典故答题

陈绪国

“情感类”古诗词鉴赏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的Ⅰ卷、Ⅱ卷都是单独设题,分值为6分。在答题时,常出现的错误有如下几种情况。

主观臆断、无中生有

在诗词答题过程中,由于难度较大,同学们对其大意理解有困难,于是抓住诗词中的只言片语,忽视文中重要信息,如标题、注释、重要意象等,凭空想象,得出错误答案。

例1 读韩偓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错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雨过天晴后的高兴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羁旅之愁。通过蜂绕花须、鱼吹水面、柳絮飘飞等场面表达了雨后放晴后的喜悦,寄寓旅舍,心情恍然,思念都城长安。

解析 诗歌中有“残春”“恍然”“酒冲愁”等词语,可看出表达的是愁情;注释中交代该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所忆的地方是长安,可看出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联系诗人所作所为,时时拭擦“两梁”与“朝簪”,可以看出诗人对故国为官的留恋。

正解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机械照搬、硬贴标签

同学们答题时,依据以往的做题经验,不仔细阅读诗词,硬贴标签,如见李白就写豪放之情,见杜甫就写忧国忧民之情,见苏轼就写豁达之情,见辛弃疾就写壮志难酬之情等等。这种惯性思维,有时会让大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例2 读岑参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错解 尾联表达了作者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 唐朝的边塞诗,很多时候表达的是一种“盛唐之音”,但也有很多诗歌表达的不是这样的情感。本诗是“留别”诗,诗的前三联写所去之地的遥远,环境之恶劣。表达了自己虽尽力王事不嫌路远,但思乡之情也是很强烈。

正解 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抱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不明典故、胡乱表述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是古诗中的常用手法,用典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诗词答题时如不明白典故出处与最初含义,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在把握诗人情感时,就会把握不准,得出错误答案。

例3 读张元幹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错解 风餐露宿,舟行水上,宿酒未醒,在萧瑟秋景中,作者思绪万千,想到人世多事,世事无常,内心充满悲凉之情。

解析 结尾两句诗,前一句化用了祖逖的典故,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为了报效国家,他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里借用来抒发作者不能实现北伐中原的爱国抱负而感到愁苦的心情。后一句写景,景中含情,体现出诗人对国运的深深忧虑之情。

正解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感。

思路不清、挂一漏万

从历年高考诗词的设题来看,如考查诗词情感,所选的诗词很多是情感较为复杂的,并且各种情感体现在各个具体的诗句之中,得分点较多,同学们如无全局观,不结合具体诗句,不逐句厘清,很可能情感就概括不全,丢掉得分点。

例4 读刘禹锡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错解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杂务缠身的羡慕之情。

解析 从标题看,是题新居落成的,那自然有恭维与赞美;从诗歌前三联来看,极言新居环境之美,表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最后一联所包含的情感是较复杂的,既包含了前面所说的情感,也有独特的情感,如“认得诗人在此间”,就包含作者对主人志趣的一种认同。

正解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踩点不准、比较错乱

考查两首诗词情感的异同,是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时是对内容的比较,有时是对表达情感手法的比较,同学们在答题时如果没有找对比较点,就找不到答题的方向,表述时思维就会错乱,答案就不会准确。

例5 读范成大的诗,回答下面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①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②满眉颦,更无奈、风姨③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④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②月姊:月宫的仙子。③风姨:传说中之神。④争如:还不如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错解 范词感情的侧重点是旧愁比新欢多,愁多欢少;秦词感情的侧重点是两情如能长久,不在一朝一夕。

解析 “两情”一句于婉约中见豪迈,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只要两人心心相印,爱情便天长地久。范词上阕重点描写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突出二人爱情的坚贞,下阕却写这种相思之苦并未因短暂的相聚而有所缓解,反而“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旧愁加新愁,更显愁肠百结、相思难解。

正解 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猜你喜欢

尾联典故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邀你来答题
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
《登高》尾联新得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